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氯代苯对呆鲦鱼急性毒性、鲤鱼毒性、大型蚤毒性、鱼毒性、蝌蚪毒性、酵母菌毒性、呆头鱼毒性等生物活性同其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氯代苯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卤代芳烃对呆鲦鱼急性毒性、鲤鱼毒性、大型蚤毒性、鱼毒性、蝌蚪毒性、酵母菌毒性、呆头鱼毒性和大鼠毒性等八项生物活性分别同卤代芳烃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卤代芳烃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对呆鲦鱼急性毒性、鲤鱼毒性、大型蚤毒性、鱼毒性、蝌蚪毒性、酵母菌毒性、呆头鱼毒性和大鼠毒性等十一项生物活性分别同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酵母菌作为指示生物,研究了有机化学品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在酵母菌毒性检测试验中,选择了5种有机溶剂及其混合溶剂进行了酵母菌抑制试验和对有机化学品溶解性试验.结果显示,V二甲亚砜“V甘油=6.6:3.4混合溶剂对酵母菌抑制最小,同时对大多数有机化学品具有较好溶解性能.应用二甲亚砜-甘油混合溶剂试验了几种有机化学品对酵母菌的生物毒性,并根据最小产生清晰抑菌圈浓度Cmiz评价了这几种有机化学品的生物毒性、该方法为建立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奠定了生物学检测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回归分析建立有机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分析法,根据发光细菌半致死量EC50、有机化合物的折光率nD^20和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数据,建立了有机化学器对呆鲦鱼(Fathead minnow)半致死量LC50的数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利用该模型对19种化学器的毒性LC50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6.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卤代苯胺和卤代苯酚对水生生物(Golden orfe)毒性、发光菌毒性、鱼毒性,抗菌活性.呆鲦鱼毒性和诱发浮萍萎黄病毒性等生物活性分别同其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卤代苯胺和卤代苯酚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元素的Pau 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成σ键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卤代苯酚对结核菌抑制活性,抗菌活性,呆鲦鱼毒性,水生生物(Goldernorfe)毒性,诱发浮萍萎黄病活性,细胞色素P-450转化活性等六项生物活性分别同卤代苯酚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卤代苯酚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成键原子i的生物活性点价iAδ,并构建蕴含芳烃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分子连接性指数nV.应用0V、1V、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及指示参数I,分别与芳烃类化合物对发光菌、大型蚤、呆鲦鱼等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进行关联,所得相关系数依次为0.9661、0.9812、0.9677,估算结果均明显优于文献方法.对未参加回归的4种芳烃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所建立的QSAR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定义表征原子生物活性的特征值Ai,由Ai建构新的价连接性指数 nH=∑(Ai*Aj*Ak…),其中0阶指数 0H=∑(Ai),1阶指数 1H=∑(Ai*Aj).0H、1H与取代苯甲醇对黑曲霉素的生物活性及氯代苯对鲤鱼、呆鲦鱼和发光菌的急性毒性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本文所需参数易得,计算方法简单,预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芳烃类化合物结构与毒性的关系,建立化合物毒性预测模型。【方法】将化合物中不同类型的非氢原子进行参数化表征,构建了非氢原子之间的关系,将非氢原子及非氢原子之间的关系作为结构描述符,对25个芳烃类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参数化表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了芳烃类化合物结构与对呆鲦鱼(Pimephales promelas)的急性毒性关系模型。【结果】两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7和0.950,标准偏差分别为0.253和0.210,模型预测能力强、稳定性高、质量良好。【结论】芳烃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毒性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对于环境中的有毒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分子全息结构描述子表征69种苯的衍生物建立相关QSAR模型,并且对分子全息产生过程中的碎片区分参数及碎片长度与模型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最佳全息条件下产生的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97、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LOO为0.841,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流加发酵培养高锌酵母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谷氨酸发酵废液为主要培养基,以酿酒酵母为菌种,在30L发酵罐上进行间歇、恒速及变速流加发酵培育高锌酵母,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速率.经试验,变速流加可显著提高锌酵母产量,并确定了流加发酵的最佳控制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GPDl是3撕酸甘油脱氢酶的编码基因,在酵母的耐盐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耐盐酵母家族成员鲁氏酵母的GPDl对酿酒酵母的影响,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质粒YEplacl95一GPDl,并将其转入到酿酒酵母菌株W303中,得到工程菌株WYS.研究发现在菌株WYS中过量表达鲁氏酵母的GPDl,其耐盐性、抗性及甘油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菌株wY,特别是在含盐量为18%的情况下菌株WYS甘油产量提高了14.35%.说明GPDl的过量表达是菌株耐盐性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预测氯化卤代物的致畸性──水螅再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氯甲烷(氯仿)、二氯甲烷、氯乙酸和三氯乙酸,通过对水螅的毒性试验和对水螅再生体的生长抑制性试验,研究了应用水螅再生试验检测有机卤代物致畸作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乙酸除了对水螅产生毒性作用外,还对水螅再生体产生一定的致畸性,而三氯乙酸的试验结果表明对水螅再生生长没有显示出致畸性。初步表明用水螅再生试验在筛选和检测氯化卤代物致畸作用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4种有机污染物对假微型海链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藻类生长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作为测定指标,研究了4种典型有机污染物(壬基酚、五氯苯、芘、菲)对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这4种有机污染物对假微型海链藻均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根据生长的72 h-EC50值,相应的毒性强度依次为壬基酚(0.078 mg/L)>芘(0.152 mg/L)>五氯苯(0.195 mg/L)>菲(1.720 mg/L).同时,通过外推法获得各污染物的环境效应阈值,对我国近岸海域这4种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进行初步分析.此外,还探讨了不同毒性效应参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啤酒废酵母(108-109细胞/ml)通气发酵后,经乙醇-氯仿沉淀,加热,调PH,(NH4)2SO4沉淀等除去杂蛋白质。最后经SephadexG-75层析得到纯化的CuZn-SOD,酶比活在1500单位/mg蛋白以上,酶的分子量为148000,由四个亚基组成,紫外最大吸收峰位于256um处。A256.4/280=1.2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氯代芳烃化合物对生物活(或毒)性预测精度和能力.基于分子中成键原子i的结构特征和所处的化学环境,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顶点原子价点价δwi方法:δw i=(1+0.5 ln k-0.5Cl)×mi(Zi-hi)+∑(Li[×Lj])/n2i(Li{+hi}),以δY i为基础构建了价连接性指数mWt,通过逐步回归法筛选最佳参数,建立了14个相关方程.结果表明:2D(Two-dimensional)指数mWt和3D(Three-dimensional)指数QC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生物活(或毒)性相关性,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可用于预测其它取代芳烃的生物活(或毒)性.  相似文献   

18.
RBF网络在取代苯胺和苯酚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对36种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进行预测,网络自相容能力和交叉检验结果良好.结果表明:①采用分子连接性指数、线性溶解能关系参数、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作为输入特征参数的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优于仅采用分子连接性指数作为输入特征参数的神经网络预测结果;②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作为输入特征参数的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优于仅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输入特征参数的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该方法还可望成为对有机化合物其它性质进行预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重组甲状腺激素受体(TR)基因酵母,结合土壤样品索氏提取、富集和净化方法,检测松花江吉林段土壤有机组分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及其分布特征。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点均未检测出TR诱导效应;部分样点检测出TR抑制效应,检出率为56.25%,最大抑制率为46.00%;采用RIC20值(抑制率为20%时每孔所需要的土壤量,以mg计)表征样点的抑制效应,其RIC20值为0.81~5.34,表明松花江吉林段土壤中存在TR抑制效应污染物,可能具有潜在的环境危害。研究土壤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的分布特征发现研究区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分布与产业布局相关,TR抑制效应较高的样点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及养殖区,表明TR抑制效应物质可能来源于工业污染或畜产养殖污染。通过本研究探明了松花江吉林段土壤有机组分的甲状腺激素干扰特征,为该地区土壤污染防治以及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的毒理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