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汉爱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5):66-67,63
山丹县自2002年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3940hm2,但是由于杂草生长茂盛,不但影响了林木正常生长,而且防火形势严峻,造林成效不明显。本文通过对我县退耕还林区杂草种类、危害状况、发生原因和趋势及影响林木生长的关键因素分析,提出了防治杂草危害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董百赟 《甘肃科技》2004,20(9):8-9,30
1996-1999年,经线路踏查、访问、捕捉和查阅有关资料,对子午岭林区森林害鼠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该林区害鼠为2目4科16种。动物区系为古北界占优势,占总种数的81.25%,广布种占12.5%.东洋界占6.25%。当前,主要的森林害鼠为中华鼢鼠。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策略.坚持“三结合五同步”灭鼠法。实行“四定一包”责任制,合理运用生物、营林、器械、药物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幼林地内害鼠种群数量,保护造林封育成果。  相似文献   

3.
森林害鼠主要啃食幼苗或幼树的树皮、嫩茎、嫩芽、树根、盗食林木果实及直播种子,用"捕鼠井"防治森林害鼠可维持生态平衡,有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鼠害可持续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样地调查分析可知,祁连山区分布的36种啮齿动物形成4大类群7个亚群落.中华鼢鼠是林业生产的主要害鼠,因掘洞取食树木根系对幼林造成危害,年被害株率在10%~40%,平均18%.依据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原理,提出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害鼠兔的可持续控制策略,试验、总结了区内主要森林害鼠中华鼢鼠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防治.  相似文献   

5.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林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林木生长周期较长,在这漫长的时期如果收到有害生物的侵袭,会使木材生长缓慢,另一方面如果虫害的侵扰严重,会导致整株树木死亡,甚至会波及到大面积林区,造成生态环境失衡。这不仅影响这地方经济的生产建设,而且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因素。该文分析了防治害工作的必要性及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林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林木受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可划分为 4个不同的危害类型 .刺槐、油松和侧柏的被害株率 (Y0 1 ,Y0 2 ,Y0 3)和被害死亡株率 (Y1 1 ,Y1 2 ,Y1 3) ,飞播造林 3 0d种子损失率 (Y2 )与地面鼠、地下鼠和蒙古兔的种群密度 (X2 ,X3,X4 )的逐步多元回归模型为Y0 1 =- 2 .72 7 0 .382X2 3.6 14X3 - 11.52 4X4, Y1 1 =- 0 .12 9 0 .14 4X2 2 .0 72X3 1.573X4,Y0 2 =- 2 .775 0 .4 59X2 2 .0 4 9X3 5.956X4,Y1 2 =- 0 .2 88 0 .115X2 2 .0 4 2X3 1.6 39X4,Y0 3 =- 13.74 3 0 .2 17X2 - 0 .511X3 32 .918X4,Y1 3 =- 5.819- 0 .0 96X2 0 .4 36X3 14 .6 39X4,Y2 =- 4.32 5 0 .74 3X2 - 0 .34 3X3 1.330X4.群落中地面鼠和地下鼠对林木危害方式和对食物选择性的差异 ,导致了林木受害的多样性 .林木的被害程度决定于地面鼠、地下鼠和蒙古兔的种群密度 ,而与群落总密度相关不显著 .研究啮齿动物群落组成与林木受害的关系 ,确定林木受害的关键因子 ,简化群落结构调查指标 ,制定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和林木受害的统一标准 ,是研究害鼠综合管理系统中“3S”预警、判别和预测预报系统的基础 .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灰斑古毒蛾对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沙冬青的危害及防治.灰斑古毒蛾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及其邻近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卵较整齐地孵化出第1代幼虫.第1代幼虫危害沙冬青的幼嫩组织,尤其对未成熟果荚和种子的危害最为严重,部分地段受害株达64%,果荚受害率达65.8%,造成结籽率和种子质量严重下降,加剧了其濒危程度.灰斑古毒蛾的防治可采用人工摘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沙冬青为约株高2m的灌木,植株分散,采用人工摘茧的方法效果较好,且对人畜无害.环境温湿度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存活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荒漠植被主要林业有害发生情况,正确掌握影响石羊河流域下游干旱荒漠区荒漠植被生长的主要害虫、害鼠种类及其发生危害情况,分析其发生危害特点和原因,并结合多年来的防治经验,对照分析、总结归纳出了主要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林学义  刘江林 《甘肃科技》2009,25(18):144-146,119
中华松针蚧在甘肃迭部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无肢若虫在松针上越冬,主要危害油松林。在初步摸清其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的基础上,采用林木检疫、营林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以及喷施化学药剂、施放烟剂等方法可有效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10.
张程 《甘肃科技》2006,22(12):209-210,239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为龙头的林业重点建设项目在西部相继启动和实施,森林病鼠兔虫害已成为阻碍定西市各项林业重点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蔓延,将严重影响林业开发的进程,改变传统的防治方法,实施森林病虫鼠兔害可持续控制,才能从根本上长期有效控制森林病虫鼠兔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鼠虫害,是川西北草原的一大灾害。据调查,川西北草原害鼠害虫种类共15目,62科,275种。害鼠优势种主要有高原鼢鼠,喜马拉雅旱獭,多种鼠兔,多种田鼠,害虫优势种主要有草原毛虫,粘虫,多种蝗虫。分布面积268.89万公顷,其中害鼠分布189.80万公顷,害虫分布79.09万公顷。危害面积163.31万公顷,其中害鼠危害151.06万公顷,害虫危害12.25万公顷。造成一级危害的面积为48.80万公顷,其中害鼠37.35万公顷,害虫11.45万公顷;二级危害的面积为15.04万公顷,其中害鼠14.24万公顷,害虫0.8万公顷;三级危害的面积为99.47万公顷,全为鼠类危害。鼠虫害分布面积和危害面积分别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2.60%,19.80%。每年因鼠虫类危害而损失的牧草达17.29亿公斤,相当于94.72万个羊单位全年的食草量。其损失之大,令人震惊。  相似文献   

12.
山丹县自2002年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3940hm^2,其中沙棘面积达21333.3hm^2。由于调运苗木时未严格检疫,2010年在县境内发现沙棘白眉天蛾疫情,且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沙棘林木正常生长带来了一定威胁。本文通过对伞县沙棘白眉天蛾危害状况、生物学特性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沙...  相似文献   

13.
中华鼢鼠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鼢鼠是我国北方地区丘陵山区针叶林幼树最重要的害鼠。文章就该鼠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等做了介绍,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再学 《遵义科技》1997,25(4):8-11
通过1986-1996年对遵义地区鼠种种类及发生特点调查结果表明,遵义地区鼠种种类计有3目7科22种,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72.73%;确定褐家鼠,小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3.89%,黑线姬鼠为农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5.23%,根据近年来鼠类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情况,提出了我区鼠类的防治对策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山楂白粉病主要危害叶、新梢及果实.在兰州市城关区大垒洼,此病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危害,6月下旬产生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7月中旬产生子囊壳,7月下旬产生子囊孢子.痛害流行初期,用50%可湿性多茵灵800 倍液防治,病降率达51.4%-52.1%.  相似文献   

16.
山丹县经济林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山丹县山丹县经济林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现状,在深入分析危害特点、评估危害损失、分析发生危害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全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实际,提出适宜山丹县经济林有害生物防治目标、内容、方法、措施和对策建议,为山丹县有效开展经济林有害生物治理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圆柏大痣小蜂是目前青南高寒天然林区——玛可河林区圆柏林的主要害虫。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达到生态和谐和环境稳定,自2005——2007年起系统调查了圆柏大痣小蜂在林区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并因地制宜采取生物、化学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使大痣小蜂的危害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收获了品质良好的圆柏种子,为本地区种苗培育增加了新品种,对林区阳坡、半阳坡荒山造林提供了适宜的种苗,扩大了造林面积。  相似文献   

18.
通渭县森林鼠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鼠害是危害最严重,损失最大的森林灾害之一。森林害鼠主要危害10a生以下树木,啃食幼苗或幼树的树皮、嫩芽、嫩茎、盗食林木果实及直播造林的种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退耕还林工程区形成了“常栽常吃,常补常缺”的局面。严重制约我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鼠害的防治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延安近郊达乌尔鼠兔种群数量与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laurica)是陕北黄土高原延安附近的优势种,运用洞口系数法,对延安近郊3种样地的达乌尔鼠兔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发现达乌尔鼠兔种群数量与危害的面积率、生物量损失率呈正相关性,沟坡比山地危害严重,草地较林地、农田严重,农田与林地接近。  相似文献   

20.
小陇山林区甘肃鼢鼠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晖  王桂玉 《甘肃科技》2011,27(8):172-175
营造生态公益林,是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主要举措,也是改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林业害鼠对幼林的危害,则直接威胁着造林效果,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进程。本研究以小陇山林区甘肃鼢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标准地调查、室内笼养实验等方法,对其生活习性、危害特征、生态控制对策、无公害化学防治、机械阻隔与化学驱避等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