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拓宽电渗透脱水实际应用范围,创新淤泥流动脱水技术,设计开发了流动淤泥电渗透脱水装置系统。研究了脱水时间、电压梯度以及离心泵功率对高含水率淤泥脱水速率及脱水能耗的影响并对装置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3 h内,脱水速率、能耗系数基本保持稳定。在电压0~10.34 V·cm~(-1)的范围内,随着电压梯度的增大,淤泥电渗透脱水速率和能耗系数均相应增大。在水泵功率7~22 W的范围内,淤泥脱水速率与离心泵的功率呈正比关系,不同的是能耗系数随着水泵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了在电压梯度0~10.34 V·cm-1,以及离心泵功率7~22 W的区间范围内,离心泵功率与电压梯度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其中离心泵功率对脱水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出在实验范围内装置的最优电压梯度和离心泵功率分别为10.34 V·cm-1和22 W,最优脱水速率为3 m L·min-1。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水污染控制对现代液压系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胶体化学和其它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对液压油过滤脱水理论、非编织玻璃纤维聚结材料和斥水材料的特性及组合特性、过滤装置和脱水滤芯的实验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一些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的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3.
稠油微波脱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稠油由于黏度高、比重大,脱水具有很大的技术困难.利用微波辐射进行了稠油脱水的室内实验,对微波脱水与常规热沉降脱水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微波处理方式和原油含水率对微波脱水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稠油微波脱水较常规加热沉降脱水效果好、速度快,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微波功率、作用时间、乳化液含水率等参数对稠油微波脱水效果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稠油微波脱水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蓖麻油脱水反应的五种间歇釜式工艺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减压无搅拌脱水装置工艺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旋流脱水装置系统,对旋流芯管的压力特性和分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进口流量为2.9 m3/h、压降为0.21 M Pa条件下,该装置可将原油含水量(φ)从0.05~0.08降低到平均0.004 5以下,平均脱水率达90%。用磁感应强度为160 mT的磁水处理器对分散相进行破乳,强化旋流脱水过程,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顺丁烯二酸(顺酸)在二甲苯溶剂中共沸脱水生成顺丁烯二酸酐(顺酐)的反应过程。通过减小顺酸固体粒度及增加搅拌装置等手段,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在123~140℃温度范围内,测定了该脱水反应的速率。研究表明,该脱水反应为一级反应,且在不同温度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7.
渗透汽化作为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其突出优势是能够实现精馏、萃取、吸收等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分离任务,具有高效、节能、环保、不引入第三组分等优点。选用无机渗透汽化膜中试装置对镇平生产的纤维乙醇进行浓缩脱水实验,考察用该装置乙醇的脱水效果,为工业放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常规原油破乳剂的破乳温度为55-60℃,能够满足原油脱水要求,但生产能耗较高;如果降低脱水温度,采出液破乳难度增加,油水分离速度减慢,脱水效果变差,无法满足低温脱水要求。针对该问题,我厂开展了低温破乳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朝一联现场试验,研制出适合朝阳沟油田的低温脱水破乳剂,降低脱水温度,实现原油低温集输处理,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脱水是粪便资源化中关键的工艺环节.粪便的脱水性能差,需添加絮凝剂进行化学调理.研究了5种絮凝剂对粪便沉降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2种聚丙烯酰胺用卧螺离心机和滚压脱水机进行上机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无机混凝剂不适用于粪便脱水,应使用分子量大于500万的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本实验中以SNF公司的FO4000效果最佳.使用离心脱水机时最佳投量为3~4 kg/t干粪便,采用滚压脱水机时最佳投量为5~7 kg/t干粪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闪蒸原理”设计了蓖麻油连续脱水反应装置,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产品DCO碘值可达134.39,为工业化连续生产DCO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原西郊水库抽水试验及降水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原西郊水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确定了现场单井抽水试验的抽水量测设备,设计了抽水井与观测井的布置、井的结构和成井工艺,确定了抽水试验要求,建立了降水数学模型并确定了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流域水厂污泥脱水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九龙江流域净水厂污泥的颗粒性质,进行絮凝实验、污泥比阻和过滤实验,研究污泥的脱水性能.根据试验结果,适当投加聚丙烯酰胺可以降低污泥比阻,改善脱水性能.其中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该地区水厂污泥的调制效果较好,并确定PAM投加范围以低于0.5‰为佳,不仅可以降低运行成本,而且在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及上清液水质的回用效果上,均可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粉煤灰混凝土特性的研究,发现粉煤灰混凝土存在着早期强度慢,中、晚期强度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阜新热电厂粉煤灰的独有性质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改进措施。通过对超量取代、提高养护温度、添加减水剂等方法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认为利用超量取代与增钙和添加减水剂等方法提高阜新热电厂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冻融对碱性发酵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在自然条件(-19~-13℃)和恒温条件(-8℃)分别对Ca(OH)2和NaOH作为碱试剂的发酵污泥进行了冻融处理,测定了冻融过程中毛细吸水时间(CST)、粒径、70 minSV以及各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冻融对碱性发酵污泥能起到较好的调理效果:对Ca(OH)2作为碱试剂的发酵污泥,CST在自然条件下经6 h冰冻由101.5 s下降到了21.4 s,在-8℃条件下经24 h冰冻可以下降到18.5 s.对NaOH作为碱试剂的发酵污泥在自然条件下冻融72 h,CST由1 058.6 s下降到了33.9 s,而-8℃条件下仍然在300 s以上.通过对冻融过程各溶出物的分析,得出NaOH作为碱试剂的发酵污泥在冻融过程中SCOD(溶解性有机物)、蛋白、多糖、氨氮和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Ca(OH)2作为碱试剂发酵污泥的变化则不大,两种过程中有机酸的均有小幅度上升.试验表明冻融是一种较好的改善碱性污泥脱水性能并且获得较高有机物回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煤电厂、商场工程为例,介绍了泵吸反循环钻进工艺在降水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超细粉碎设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超细粉碎设备的类型、特点、性能、适用范围,着重阐述了机械冲击式粉碎机、MGZ-1型高幅振动磨、撞击板式气流粉碎机、湿式、干式塔式磨机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了信后发展方向及前景,最后指出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超细粉碎和表面改性相结合的多功能分级配套设备,研究与超细粉碎技术相关粒度控制和检测技术的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碳钢设备在H2S环境中的腐蚀状况,分析了在设计、制造、使用中引起腐蚀的因素及腐蚀机理,提出了提高碳铱设备抗H2S腐蚀能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Wet oxidation can be used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zinc oxide(ZnO) nanostructures at moderately high temperatures with low requirements of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Zn precursor films were prepar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controlled ZnO nanostructures were produced by oxidation of the Zn precursor films in wet O_2.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ZnO nanowires and nanobelts in wet oxidation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Silver and nitrogen doping were realized in the wet oxida...  相似文献   

19.
以提高活性污泥脱水性能、减量化、稳定化为目标,通过考察毛细吸水时间、有机元素组成、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指标,探讨在55°C高温厌氧条件下腐殖土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元素组成及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脱水性能随腐殖土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且脱水时间减少9.5%~38.4%;在腐殖土的作用下污泥中富里酸(FA)相对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随投加量递减,小分子量有机物数量的比值由50%提升至70%;污泥中腐殖酸(HA)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图中腐殖土投加前后在1 654,1 540,2 925cm-1峰处有明显的降低,表明腐殖土投加增强HA芳构化程度,提高处理后污泥的稳定性和成熟度;有机元素、总有机碳分析亦得到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相变凝聚原理,开发了一种特殊的相变凝聚装置;并将其应用到锅炉烟气中微细颗粒凝聚和脱除。通过在工业锅炉尾部加装新型湿式凝聚和除尘装置的工业试验表明:加装湿式相变凝聚装置后,可以有效保证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20 mg/m3,除尘效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