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定量分析玫瑰香橙果汁中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并鉴定出96种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包含酯类物质18种,含量为18.81%;醇类物质16种,含量为13.58%;酸类物质9种,含量为11.78%;酮类物质6种,含量为2.11%;酚类物质5种,含量...  相似文献   

2.
土钵培养法筛选硅酸盐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种硅酸盐细菌菌株用土钵培养法进行筛选,分别在培养30、60、90、180d用火焰光度计测定土壤中钾离子含量;在所有研究的30种菌株中,菌株新6在土钵培养60d后检测出最高的土壤有效钾净增率22.1%;菌株F1具有最高的总土壤有效钾净增率20%;对土壤总有效钾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14种菌株具有显著的解钾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0种不同苜蓿的栽培品种再生体系的比较研究,以及再生条件的优化,筛选出易于再生的费纳尔,金皇后,赛特6号3个苜蓿栽培品种.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改良Ms+2,4-D2mg/L+6-BA0.5mg/L+蔗糖3%,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5%~92%;胚状体诱导培养基:SH+2,4-D2mg/L+6-BA0.5mg/L+LH300mg/L+蔗糖3%;胚状体诱导率为42.3%~83.4%;胚状体再分化培养基:SH+GA30.5mg/L+LH300mg/L+肌醇60mg/L蔗糖3%;胚状体萌发率为20%~75%;生根培养基:1/2Ms+NAA0.3~0.5mg/L+蔗糖2%,生根率为91%,移栽成活率93%.  相似文献   

4.
以含neo和GFP基因双标记的水牛、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牛转基因体细胞核移植,结果发现:阿菲迪霉素可有效将胎儿成纤维细胞同步于G0/G1期;以GFP阳性细胞进行核移植,其卵裂率、囊胚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所构建的重组胚,2-细胞阶段观察不到GFP的表达,4-细胞以后GFP的表达逐渐增强,在囊胚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均可检测到GFP的表达,将黄牛同种转基因克隆囊胚进行移植,获得1例妊娠;黄牛卵母细胞-水牛供核细胞构建异种重组胚囊胚率显著高于黄牛供核细胞-水牛卵母细胞构建的异种重组胚(P〈0.05),并且异种核移植重组胚中可检测到GFP表达,GFP可作为异种核移植胚胎来源的一种新标记.  相似文献   

5.
人参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蒽酮法、愈创木酚法等方法,研究了人参体细胞胚胎发生中可溶性蛋白、多糖及淀粉含量和POD及PPo活性的变化,并对体细胞胚发生的不同时期培养物内源LAA和AB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糖和淀粉含量在早期胚时较低,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及PPO活性和IAA含量在早期胚时最高;在成熟胚时期,ABA含量最高,且ABA与IAA的比值在成熟胚时也较高.说明多糖和淀粉参与调节胚性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过程,POD及PPO和可溶性蛋白与早期胚形成密切相关;ABA与IAA比值高有利于体细胞胚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6.
油菜抗羟脯氨酸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脯氨酸的类似物羟脯氨酸筛选出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的油菜幼胚培养苗的抗羟脯氨酸突变体.抗性系叶片中的绝大多数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都比对照品种“Oro”高,其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是“Oro”的22倍,表明用羟脯氨酸筛选出的突变体植株细胞内的游离氨基酸,特别是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抗性系后代的多种农艺性状试验结果表明,抗性系的产量比对照高311%,发病率低385%,病情指数下降009%,说明在油料作物中用羟脯氨酸筛选抗羟脯氨酸的突变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天女木兰低温层积催芽种子中脱落酸含量变化规律,为解除休眠提供依据。以天女木兰种子为研究对象,采集低温沙藏层积0、30、60、90、120、150 d种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种皮和胚乳(含胚)在低温层积过程中的脱落酸含量,采用石蜡切片法观测胚形态。结果表明:天女木兰0 d湿种子种皮和胚乳(含胚)中脱落酸含量明显高于0 d干种子;在低温沙藏层积过程中,种皮和胚乳(含胚)脱落酸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低温沙藏层积0~30 d胚乳(含胚)中的脱落酸含量高于种皮,但60 d后各处理种子胚乳(含胚)中的脱落酸含量均低于种皮;处理150 d,种皮与胚乳(含胚)中均无脱落酸。随着低温沙藏层积时间的增加,胚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处理150 d胚的子叶变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分析了三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种胚萌发初期碳水化合物及核酸蛋白质合成动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这几种物质在两种小麦中都表现出随种胚的萌发而增加的趋势。其区别在于,三粒小麦的每胚总蛋白含量从第3天开始明显高于普通小麦,而可溶性糖在萌发过程中一直低于普通小麦,淀粉含量在1~4天时高于普通小麦,第5天低于普通小麦。根据实验结果,对核酸含量的变化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核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合成动态变化同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形态建成等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种用蛋鸡的饲料中掺入占日粮10%、15%、20%、25%的未经脱酚除理的机榨棉仁饼(含游离棉酚0.137%)喂饲246天,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产蛋率随加入棉仁饼比率的增加而降低,蛋壳易破损,蛋黄膜变褐,但不易解黄;受精率无差异,但弱胚率增加,孵化率降低;屠体肌肉、肝脏中游离棉酚含量均超过鲜重的0.05%。  相似文献   

10.
从白羊草成熟胚和幼穗培养诱导再生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生长在北京地区的无融合生殖白羊草的成熟胚和幼穗诱导出愈伤组织,并由愈伤组织分化出植株.来源于成熟胚和幼穗的胚性愈伤组织的植株分化频率分别为40%和85%.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珙桐种子不同部位内源抑制物含量及其在层积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别取层积12、16个月的珙桐种子,以甲醇和丙酮为提取剂,制备其种仁(胚和胚乳)、种壳的浸提液,分析各浸提液对白菜籽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珙桐种仁和种壳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 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物生理活性增强; 种仁浸提液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种壳浸提液; 种仁甲醇浸提液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丙酮浸提液,而两种提取剂中,种壳浸提液的生理活性差异不显著。低温层积12个月再变温层积4个月后,珙桐种子内源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降低,但此时种仁 0.09 g/mL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籽的发芽指数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此时种仁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2.
<正>松科各属树种主要用种子繁殖,摸清各属种子的分类规律,很为重要。本文对松科各属种子的形态构造、分类以及种子的品质检验和结实规律等进行研究和整理,提出了种子、种翅和幼苗的分属检索表,以达到认识松科各属种子规律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5种乌桕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分析5个不同产地乌桕籽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癸二烯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十八碳单烯酸(油酸)和十八烷酸(硬脂酸).其中,大悟013、022样品不仅二十碳链以下直链脂肪酸含量高(烷酸含量分别高达80.52%和79.59%),且不含三烯酸类脂肪酸,说明这两个产地品种较合适用于生物柴油开发.  相似文献   

14.
导入大豆总DNA改良大麦籽粒营养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将大豆总DNA直接导入大麦。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大麦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显示:(1)经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大豆总DNA获得的大麦后代有6个单株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超过对照(12.91%),它们是18.23%,16.61%,16.42%,16.58%,16.22%和16.38%,占总数比例的7.06%;(2)经基因枪法导入大豆总DNA共获得12个单株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超过对照(13.29%),它们的蛋白含量分别为16.70%,16.52%,17.9l%,19.59%,17.44%,18.56%,18.46%,17.3l%,16.5l%,18.8l%,18.8l%和19.02%,占总数比例的8.33%;(3)籽粒氨基酸含量分析显示在高蛋白变异后代中,随着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同时,籽粒总氨基酸和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有明显提高.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导入大豆总DNA的后代籽粒赖氨酸等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本试验结果充分说明,直接导入大豆总DNA有可能提高大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5.
周永红  郭辰  黄慧 《广西科学》2007,14(2):147-149
采用微波辐照诱导萃取南瓜子油,并利用GC-MS对其脂肪酸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鉴定。结果得到,用微波辐照诱导萃取南瓜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在微波功率900W下,用正已烷提取50s,南瓜子油得率为41%。南瓜子油中亚油酸含量高达56.5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5.43%,是制备营养保健油的优质原料。微波提取的南瓜子油颜色澄清、香味自然,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得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海边月见草种子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测定了海边月见草种子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种子含油率达30%,亚油酸含量很高,达71.8%,并含有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的γ-亚麻酸,此外,粗蛋白含量为19.98%,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27.3%,微量元素锌,铁和维生素E含量很高,分析测定结果为海边月见草种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信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20份特种稻为试验材料,采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其种子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特种稻种子中的总体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黑香稻与信粳糯631种子中总氨基酸含量相差26.64 mg/g;总的必需氨基酸以及各类必需氨基酸含量存在丰富的变异,特别是豫农32和矮秆香稻丸等特种稻品种内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在20份特种稻种子中限制性氨基酸含量、杂环族氨基酸含量以及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来源于息县的矮杆香稻丸种子中赖氨酸含量、杂环族氨基酸含量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均相对较高.因此,针对信阳地区特种稻种子中总氨基酸含量、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高的品种,可以考虑作为优质特种稻新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8.
茺蔚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益母草的果实-茺蔚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茺蔚子含有大量的脂肪油,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42.62%),亚麻酸(29.93%),油酸(20.23%),棕榈酸(5.40%),硬脂酸(1.57%)等,此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和24h种硫质元素,其种子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而且种子油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其各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效,具有较大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桂花种子对赤霉素处理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处理并经低温层积后测定‘紫柄籽银桂’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和胚乳内各种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1 000 mg/L赤霉素处理下种子其胚和胚乳中的脱落酸(ABA)含量逐渐减少,至45 d时比对照减少51.6%,赤霉素(GA)、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ZR)的含量逐渐增加,至45 d时分别比对照增加76.66%、88.34%、80.9%;GA/ABA、IAA/ABA、ZR/ABA,以及(GA+IAA)/ABA比值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进一步证实了ABA抑制种子的萌发,而GA促进萌发;同时,IAA、ZR在解除种子休眠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层积期间,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则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又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种子中多个化学成分含量, 揭示弗吉尼亚栎种子化学成分特点, 以及土壤因子对其影响, 为弗吉尼亚栎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弗吉尼亚栎种子为实验材料, 采用分光光度法、GC-FID、ICP-MS法等测定种子中淀粉、脂肪酸、矿质元素等, 运用方差分析比较地区间弗吉尼亚栎种子化学成分的差异, 进一步基于相关性分析法揭示不同土壤立地条件对种子成分的影响效应。结果 弗吉尼亚栎种子淀粉含量(质量分数)为56.59%~68.59%, 支链淀粉(61.74%)占比显著高于直链淀粉(38.26%),单宁含量平均为30.14 mg/mL;种子油脂含量(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1.36%, 共含有10种脂肪酸, 其中油酸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50%), 维生素E含量平均为358.44 mg/kg, 以γ-VE构型为主(97%); 每100 g种子中检测出的15种氨基酸总量为4 250.00~4 723.17 mg;种子中富含K、Ca、P等大量矿质元素,K的含量最高,平均达到6 460.20 mg/kg,微量元素中Na含量最高,为40.87 mg/kg;种子成分中单宁、含油率、必需氨基酸等地理有分布差异,其中单宁含量和含油率对立地土壤的响应最明显, 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941;土壤因子中主要表现为土壤盐度的影响最广,与种子中单宁、含油率、饱和脂肪酸等多个成分都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弗吉尼亚栎种子含油率较其他栎树种子的高, 且富含淀粉、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矿质元素等, 具有良好的工业开发利用前景;种子中单宁等成分对不同立地土壤的响应较为显著,主要受土壤中盐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对弗吉尼亚栎的种植选址、多功能利用以及弗吉尼亚栎种子的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