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盐水中的法拉第波模态。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波函数方程和色散关系上,应用MATLAB模拟了不同形状容器下表面波模态。实验主要探究了超声激励频率下,驱动振幅、容器形状和盐水浓度对表面波的影响,获得了法拉第驻波模态图案和波幅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矩形容器表面波呈条纹状,而圆柱形容器呈现圆形状,激励振幅和低盐水浓度只对表面波波幅有影响。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流体力学驻波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驱替以及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研究了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机理和规律.运用先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驱替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完成了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盐油藏储层参数变化呈多元非线性函数关系,变化规律复杂;渗透率变化存在临界值,大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小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减小;注入水性质会对参数变化过程有影响,而对最终变化结果无影响;盐的溶解是储层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岩石颗粒的脱落和运移是储层参数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染色法在三维盐岩储气库腔体模型中进行流体运移实验研究,分析流体运移最大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随腔内盐水浓度增大,流体运移最大影响范围的上下边界都向腔体顶部方向移动,促进腔体上部侧壁面盐岩溶解;随注水流量增大,径向运移速度增大,促进侧壁面盐岩溶解,并且最大影响范围下边界向腔体底部移动,促进中间管管口下部盐岩溶解.将实验数值转换为工程值,在腔内盐水质量浓度为25,50和75g/L,注水流量为60,80和100m3/h,管间距为28,42,56,70,84和98m组合条件下,得到流体运移最大影响范围数值.研究结果和方法可为工程中提高造腔效率及控制腔体形态提供参考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 6F、8FOasis ,6F、7FHydrolyser4种流变血栓清除导管在模拟股浅动脉的体外流体模型中的除栓效果、注入盐水量及回收液体量 ,以及与除栓过程相关的远端栓塞率。方法 :用 3d的猪血在模拟股浅动脉的体外流体模型中形成约 2 0cm长的血栓栓塞 ,分别使用 6F ,8FOa sis除栓导管和 6F、7FHydrolyser除栓导管进行血栓清除 (每组 10例 )。结果 :平均除栓时间从 39s(7FHydrolyser)到 94s(6FHydrolyser) ,P <0 0 1;平均注入盐水量从 15 6mL(7FHydrolyser)到 4 73mL(6FHydrolyser) ,P <0 0 1;注入盐水量与回收液体量的比值从 0 6 3(8FOasis)到 0 83(6FHydrol yser) ,P <0 0 1;血栓清除率为 88 30 % (6FHydrolyser)到 96 .70 % (8FOasis) ,P <0 0 1;除栓后远端微栓子形成率为 1.5 5 % (6FOasis)到 3.0 4 % (7FHydrolyser) ,P <0 0 1。结论 :血栓清除时间和远端微栓子形成率与导管的选择有关 ;注入盐水量及回收液体量的比值在所有导管都可以接受 ;在模拟的股浅动脉模型中进行水力流变除栓 6FOasis导管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注CO_2过程中,CO_2-盐水-岩石之间的相互化学作用会造成储层损害。在EOR过程中,这些相互作用会影响其注入能力,同时也影响存储容量和密封完整性,这也是CO_2封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该相互作用和其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几个参数:压力、温度、盐水盐度、CO_2注入速度及岩石特性。CO_2在地层盐水中溶解形成碳酸,从而溶解碳酸盐岩地层。与此同时,盐水中钙离子浓度增加可能导致碳酸钙沉淀。本文讨论了地层温度、CO_2注入速度对沉淀的影响,以及溶解和沉淀对油井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和高注入速度条件下注CO_2能够增加岩心渗透率。岩心入口处渗透率增加,而岩心其它部分渗透率通常降低。  相似文献   

6.
离子注入金属饱和注量及浓度分布的计算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 注入钢的射程参数(1~1000keV)是用 TRIM87程序计算而得到的.考虑到高注量注入溅射效应的影响,利用 Schuilz 模型计算了 Ti 注入钢和 Al 中浓度分布.对此模型中饱和注量与离子射程的关系提出了修正.给出了表面浓度与射程关系表示式.为了提高注入效率,节省注入时间,利用这些修正式能方便地给出饱和注量和注入元素浓度分布.计算结果与低温下注入的实验结果相符合,而与加温(400℃)注入的实验结果偏离较大.也考虑了注入合金择优溅射和注入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机理及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驱替以及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研究了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机理和规律。运用先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驱替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完成了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盐油藏储层参数变化呈多元非线性函数关系,变化规律复杂;渗透率变化存在临界值,大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小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减小;注入水性质会对参数变化过程有影响,而对最终变化结果无影响;盐的溶解是储层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岩石颗粒的脱落和运移是储层参数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超临界CO2地质封存过程中,CO2在迁移过程中溶于盐水产生密度梯度,从而在盐水层中弥散并沉降,这对于减少盖层承受压力、降低CO2的泄露风险以及提高地下CO2的封存容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该文研究了超临界CO2注入储层多孔结构后CO2在盐水中的弥散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CO2地质封存工程应用中的关键参数盐度、温度、压强对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盐水层中CO2弥散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渗透率以及颗粒分布状况相同的储层结构,在CO2自由区气相饱和度相同时,盐水层盐度越大,指进现象越不明显,盐水层溶解CO2的质量也越少;盐水层温度越高,指进现象越明显,但是盐水层溶解CO2的质量减小;盐水层的压强越大,指进现象越明显,盐水层溶解CO2质量越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丹东城区SO2污染的实际情况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用小波分析理论研究SO2污染浓度时间序列的年变化规律和突变特性,建立SO2污染的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报模型并在实际预报中进行模拟、试报及预报效果检验.结果显示,SO2污染浓度时间序列的年变化规律和突变特性与实际值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现行预报模型相比,预报误差有所减小,精度进一步提高,模型更符合丹东城区SO2污染的实际情况,预报模型可以用于各季SO2浓度预报.  相似文献   

10.
盐水层二氧化碳封存主控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宏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8):7314-7317
将二氧化碳注入到地下盐水层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终将二氧化碳封存于地下,与生物圈隔离数百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这种碳的处理方式将对全球碳循环产生深远影响。由于CO2在盐水层中受到孔隙半径、盐水类型等不同作用的影响,其封存形式主要分为:构造封存、水动力封存、溶解封存和矿物捕获封存。通过对具有3.65×106m3水体规模的氯化钠型盐水层模型进行的8种典型条件下CO2封存数值模拟研究,定量化地评价了1000年时间尺度下毛细管压力、岩石压缩系数和盐水矿化度三种因素对各封存形式和封存分量的影响,同时得到了CO2向盖层中上逸的速度,为将来盐水层CO2埋存的大规模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换气量对地板送风房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了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影响因素,建立了关于颗粒物浓度的模型,求出其分析解,并提出"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因子作为反映房间颗粒物浓度衰减速度的参数.基于该模型的解析结果,发现换气量是通风时对房间颗粒浓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间地板送风全比例模型房间内进行了实验,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能正确有效地预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大换气量可以使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且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腐殖酸钛盐对铀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一系列静态吸附实验,开展了在不同pH、接触时间、温度和初始铀质量浓度等条件下,腐殖酸钛盐对铀(Ⅵ)的吸附研究,并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值和初始铀质量浓度是影响腐殖酸钛盐吸附铀(Ⅵ)的重要因素,吸附量随着初始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pH=6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为34. 75 mg/g,吸附平衡时间约为90 min。腐殖酸钛盐对铀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即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研究发现腐殖酸钛盐对铀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表明吸附是多层吸附;腐殖酸钛盐对铀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即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SO42-,Cl-与Mg2+作为主要离子模拟工厂中实际恶劣化学腐蚀环境,开展现场暴露试验及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浸泡方式、水胶质量比、腐蚀溶液质量分数及干湿周期对混凝土劣化影响,采用超声波检测分析混凝土劣化程度.结果表明:在多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损伤层厚度随腐蚀时间持续增加且速度逐渐减小.腐蚀前期Cl-与SO42-先进行反应,混凝土内外浓度差较大,腐蚀速度快;腐蚀中期镁盐参与腐蚀,导致缺陷再发展,但浓度差减小,腐蚀速度放缓.基于试验结果提出损伤发展模型,得出室内模拟试验腐蚀1.37 d相当于现场半浸泡试验腐蚀1 d,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固液及固气两相流中固体颗粒运动的基础性研究,以旋转锥形分离机为模型,水为介质,对不同尺寸的玻璃粒子在容器内的回转流场中的运动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两相流在容器内实施连续流动过程中粒子运动全过程的数值解析与可视化实验.动力学模型中除考虑了传统的力外,还考虑了假想质量力、Basset力、Saffman扬力及压力梯度力等多种力的作用.计算中考虑了锥形容器锥角、流体垂直流速及不同粒子直径等参数.结果发现了容器高度、锥角、垂直水流速度、容器旋转速度以及粒子径与粒子分离时间的相互关系.计算结果得到可视化实验结果验证,并证明了其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在回归得出单盐盐水密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混合盐水的密度模型。利用盐水密度模型,对混合盐水的最优配制和密度调整计算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含两种盐的水溶液的配制和密度调整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在回归得出单盐盐水密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混合盐水的密度模型。利用盐水密度模型,对混合盐水的最优配制和密度调整计算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含两种盐的水溶液的配制和密度调整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选取罗布泊地区亚硫酸盐渍土在开放系统中进行多次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罗布泊地区亚硫酸盐渍土温度变化规律,盐冻胀特性。结果表明:罗布泊地区亚硫酸盐渍土的温度变化随时间呈抛物线型,同一深度的土体降温速率与升温速率相接近。在前六次冻融循环中,盐冻胀量与盐冻胀平均速度逐渐增大,且盐胀量具有较好累加性。并在第六次冻融循环时盐冻胀量达到最大值。土体在第七次冻融循环时盐冻胀量小于回落量,盐冻胀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盐水缓蚀剂WP—321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反应物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比进行筛选,合成了1种性能优良的盐水缓蚀剂P321并确定其最佳加量,用失重法了该缓蚀剂在盐水中对钢片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WP-321缓蚀剂的抗盐好,在钻井液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分散性,与其它钻井处理剂配伍性良好,是1种优质的盐水缓蚀剂。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温高盐的油气开发工程防腐的需要,以乙二胺、甲醛和亚磷酸为主要原料,讨论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并优选了实验,合成出一种在盐水完井液中使用的缓蚀剂。利用室内挂片失量法对该缓蚀剂体系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加量小、性能稳定、效果明显、抗温能力强、有较好的抗盐能力。在pH值为5~7,温度低于120℃,加量为0.2g/L时,能使腐蚀速度控制在0.0700mm/a以下,能有效阻止盐水介质的腐蚀。  相似文献   

20.
姜祖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0):8152-8156
针对胜利油田高温高盐的油藏环境,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梳型结构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系统考察了该聚合物溶液的增黏性、耐温抗盐性、长期稳定性、注入性和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黏度呈指数增长,增黏性强。在高温高盐条件下,该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均比常规聚丙烯酰胺溶液高,表现出优异的耐温抗盐性能。在90℃条件下,随老化时间增加,溶液黏度先增加后降低,60 d后溶液黏度值大于40 mPa·s,表现出优异的长期稳定性。随注入量增加,压力先增加后趋于平衡,达到0.5 MPa,表明其注入性良好。当注入浓度一定时,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加,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当注入倍数一定时,随疏水缔合聚合物浓度的增加,提高采收率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