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螺吡喃,螺恶嗪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8个在N位上不同取代的螺吡喃和螺恶嗪,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它们的结构。研究了螺环化合物和开环体的光致变色性能,测定了部花菁在12种溶剂中的吸收光谱,讨论取代基对部花菁的光谱性能的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题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取代基效应,得到γ1(1/λ1)与│δρ│相关性良好的线性关系。另外,通过对该类化合物部花菁稳定性的研究表明,8-硝基对环式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三种N,N‘-1,4-亚丁基双螺吡喃和双螺恶嗪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这些化合物熔点比相应的单螺环化合物高。还研究了闭环体与开环体的光致变性能,发现双螺环化合物开环体的热稳定性单螺环化合物高。  相似文献   

4.
合成三种N,N'-1,4-亚丁基双螺吡喃和双螺噁嗪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这些化合物熔点比相应的单螺环化合物高。还研究了闭环体与开环体(部花菁)的光致变色性能,发现双螺环化合物开环体的热稳定性较单螺环化合物高。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题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取代基效应,得到γ_1(1/λ_1)与|σ_p|相关性良好的线性关系。另外,通过对该类化合物部花菁稳定性的研究表明,8′-硝基对开环式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光致变色双螺萘并恶嗪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3个由-NHCO(CH2)nCONH-链连接的双螺萘并恶嗪光致变色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并对它们在聚苯乙烯薄膜中的吸收光谱和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双螺恶嗪化合物有色态的吸收光谱明显红移,其稳定性显著提高,8℃下螺恶嗪化合物有色态的暗退色反应遵循两种不同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三种5-取代螺恶嗪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探讨了所引入取代基的取代基常数(λp)与λmax的关系。在聚碳酸酯片基内做了暗褪色动力学测试,发现暗褪色反应遵循一级反应模式。两性抗衡离子盐对提高有色态的稳定性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Z)-N-苯基-α-取代苯基硝酮与螺〔5.5〕-1-十一烯-3-酮的环加成反应,制得一种新的杂螺环及几个螺取代的异恶唑衍生物,经核磁谱确定只有一种区域选择异构体,两种几何异构体,并对3b进行了x-衍射结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其立体构型。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3种含呋喃丙烯酸酯结构的螺噁嗪类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确认了其结构,并采用滴加Zn2 及掺杂高分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手段研究了其紫外吸收光谱性能.结果表明,9′-(α-呋喃丙烯酰氧基)螺噁嗪(化合物Ⅲ)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动力学分析表明Ⅲc呈色体的光消色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有关螺恶嗪的衍生物的光致变色研究已有多人报道,人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设计不同的螺恶嗪分子,研究分子结构对光致变色行为的影响。以烯丙基为中间体,合成含有烯烃取代基的螺恶嗪类新型光致变色材料,通过IR、^1HNMR手段进行了表征,确认了产物结构。此外对其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进行了光致变色实验,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Voltage-sensitive dyes reveal a modular organization in monkey striate cortex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G G Blasdel  G Salama 《Nature》1986,321(6070):579-585
Voltage-sensitive dyes allow neuronal activity to be studied by non-invasive optical techniques. They provide an attractive means of investigating striate cortex, where important response properties are organized in two dimens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patterns of ocular dominance and orientation selectivity were obtained repeatedly from the same patch of cortex using the dye merocyanine oxazolone, together with current image-processing techniques. The patterns observed agree with most established features of monkey striate cortex and suggest a new unit of cortical organization; one that is modular in structure and which appears to link the organization of orientation selectivity with that of ocular dominance.  相似文献   

12.
2,5-二羧甲硫基-1,3,4-噻二唑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配体2,5-二羧甲硫基-1,3,4-噻二唑和过渡金属铜(Ⅱ)、镉(Ⅱ)、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经元素分析、ICP发射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差热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镉和钴配合物具有荧光性。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混合稀土水杨酰苯胺RE(San)3和混合稀土二氯乙烯基水杨酰胺RE(DES)3两种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表征了配合物,同时进行了抑菌试验.  相似文献   

14.
嘌呤结构和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嘌呤(purine)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下,计算嘌呤的分子全优化几何构型、电子结构、自然键轨道(NBO)、IR光谱和热力学等性质.根据计算可知,嘌呤分子呈平面结构,整个分子构成大的共轭体系,具有一定的芳香性;嘌呤环上4个N原子有强的亲核活性,H13原子有强的亲电活性;求得并归属IR谱频率和强度以及200-1200K的热力学性质S0m,H0m和C0p,m,对深入研究嘌呤的反应和性质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证实铁磁性的来源,选用注入剂量相同、退火温度不同的镍注入二氧化钛的4种样品,用同步辐射X线衍射、卢瑟福背散射/沟道实验和超导量子干涉仪,对样品分别进行了θ-2θ扫描、随机谱和沟道谱以及磁性的测试.结果表明:镍注入二氧化钛在高温退火后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镍-纳米粒子,其嵌入二氧化钛中的镍-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样品的磁性可以通过退火来调节.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镍-纳米粒子的尺度增加,并且退火温度稳定在1 073 K以上;镍注入二氧化钛中能够测量到铁磁性,其主要原因是金属镍-纳米粒子的形成;另外,其他因素对二氧化钛铁磁性也有贡献,像辐照产生的缺陷、镍原子替位等.  相似文献   

16.
应用第一性原理模拟得到了完整的压电材料BaTiO3晶体的态密度、介电函数、吸收光谱、复折射率和复数光电导谱.计算结果表明,介电函数虚部、吸收光谱、复折射率和复数光电导谱的峰值位置存在对应关系,它们均与BaTiO3晶体的的电子结构有关.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就如何应用非线性随机波及其与直墙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作一叙述,通过近20种组合的波面、波压强、合压力和合力矩等运动和动力过程的模拟计算,并且对模拟过程进行了谱估计及统计分析,形成相应的“波高”、周期、极值等序列,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模式进行计算得到的非线性随机波与直墙相互作用的波动过程天然海浪特性,估计谱与理论谱参数一致,同时计算速度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锌酞菁(ZnPc)-球烯(C60)复合物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光谱性质.UV-Vis光谱在710nm附近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峰位置与理论计算基本符合,这表明ZnPc和C60形成了分子间电荷转移复合物(CTC).荧光光谱中激发峰的位移和荧光猝灭低谷现象进一步证实形成了ZnPc-C60的CTC.通过Job′s光度滴定等方法表明ZnPc与C60以1∶1和2∶1的复合比生成CTC.对ZnPc-C60在不同温度下的生成平衡常数KC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稀土对羟基苯甲酸8-羟基喹啉固体配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4种稀土对羟基苯甲酸8-羟基喹啉固体配合物,其通式为RE(PBA)·(hq)2(RE=La,Nd,Er,Y;PBA=对羟基苯甲酸根;hq=8-羟基喹啉基).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f-f跃迁吸收光谱和TG-DTA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还试验了配合物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