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疑问句是英语简单句中四种基本句子类型之一.就结构形式而言,疑问句有别于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但在语言交际中,它也能起到其它句子类型所起到的作用.英语中,疑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附加疑问句,修辞疑问句,感叹疑问句和反诘疑问句七种.其中,一般疑问句具有重要作用并占有主要地位.它也是日常交际会话中最广泛应用的语句.英语疑问句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因此关于疑问句的结构形式已有不少详尽的描述.有关语用理论的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表明,以往的关于一般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或"查明事实","征求意见","获取信息"等定义都不能充分说明疑问句的功能.只有在实际言语交际中,通过对英语一般疑问句话语功能的研究和分析来进一步了解英语疑问句的用法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比母语为英语的说话者以及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语料,分析由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组合而成的含有双重疑问词的英语复合疑问句语调。实验发现,在这种复合疑问句中,含一般疑问词部分为降调,含特殊疑问词部分为升调。完整复合句音长却比两个单独的简单疑问句音长之和更短,这说明了读这种结构的复合疑问句语速、节奏更快而短促。  相似文献   

3.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yes/no回答附加疑问句时容易出现语用失误。从中、英文化及思维方式差异的角度对此进行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中、英文附加疑问句的问与答蕴含着各自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所蕴涵的文化因素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反意疑问句是一种常用于口语的疑问句式,也是中学阶段一个常考的知识点,主要由“陈述句+附加问句”构成,反义疑问句部分的动词一般要与陈述部分的动词相对应,反义疑问句部分的主语要与陈述部分的主语相对应,如果陈述部分的主语是名词词组,则反意疑问句部分用相应的代词表示。那么下面就谈谈反意疑问句的考点有哪些?  相似文献   

5.
安福话的句末语气词"嘚"可以用于疑问句和祈使句,在特定语境下也可用于陈述句。"嘚"有两种句法功能:1.表示弱语气;2.表示自言自语。"嘚"表示弱语气的功能是由其表示自言自语的功能演变而来的,这是一种语用法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会问     
作为教师你会问吗?作为学生你会问吗?“学问学问”,只要想“学”,就得会“问”。但课堂中的“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而学生仿佛只须“答”而无须“问”。我们的考试评价标准只有“答”而无“问”。我们的教育也从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只用“答”来代替学生的“问”。先贤们对“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诚然,这种研究是必要的,有其研究的价值,但这只研究了一半。在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在大力实施创新教学课堂改革的今天,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另一半———让学生“会问”!毕竟,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而且,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走出这种悲哀困境的第一步。无疑,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科课堂教学抓起。21世纪是科技激励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我们个人的思想方式与习惯,大力强化问题意识,能不能有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创造性地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让孩子拥有“问题”,永远充满“问题”。意识到教学中“问题”的存在与价值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会提问。让学生“会问”首先让学生“敢问”并且“能问”,引导学...  相似文献   

7.
句型转换式机器翻译涉及的技术很多.主要工作有四部分:第一部分给出一种自动分词边界问题处理方法;第二部分探讨一般句与疑问句的句型结构;第三部分研究汉英机器翻译的译文生成问题;第四部分是一种"是"动词"am;is;are"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半亩方塘一线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年初有一次我外出所住宾馆大堂里悬挂的一幅字画,字画挂在宾馆出入必经之处,低头不见抬头见。看得多了,难免会往深处想一想:在一个炊烟袅袅、青砖红瓦的小村旁,在一片芳草菲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田垄边,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方形池塘,里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能开凿出一点点认知盈余加以利用,我们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吗?"这是《认知盈余》一书的作者克莱·舍基在书中的叩问。"轻问"正在用实际行动为当下国内知识经济付费揭晓谜底。其实知识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英文叫knowledge economy或knowledge-based economy,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背后与新的经济增长理念有关,主要是指人才与知识这种智力的资源互相配置后的一个结果。怎么看待"知识春天"这一现象,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从早期的传统粗放走向集约、从自然/工业经济阶段跨向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朱子语类》是朱熹门人记录朱熹讲学语录汇编。疑问句是其中很有特色的言语形式,按使用者身份分为弟子使用的疑问句(作为学生身份)和朱熹使用的疑问句(作为师长身份);本文主要从"单纯式问句"和"复合式问句""两方面进行讨论弟子使用的疑问句中询问句使用的形式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宋时,朱熹弟子的勤奋好学与积极动脑的学习风范,同时也可以窥见作为"引路底人"的朱熹的教学理论具体实践例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反意疑问句在各种考试中常有出现,在实际应用中反意疑问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常常还会遇到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意疑问句,当主语含有特殊的词或词组,或主语为一种特殊的句型时,反意疑问句在实际应用中就较难掌握。本文就这方面进行一些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问题教学法"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激趣性提问——迁移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探究性提问——发散性提问"为途径,分别阐述"创设问题"的技巧性。该文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一教学理念出发,阐述问题教学法的必要性,论述了问题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模式及方法,并以教学实例佐证。  相似文献   

13.
句子按语气可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类型,在近体诗中由于受到格律的限制,疑问句的运用不象在散文或古体诗中那样随意自如,但却自有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与表达功能。历代近体诗中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都与疑问句的巧妙运用有关。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等。如果离开了疑问句的运用,那么近  相似文献   

14.
吴炳桥 《科技资讯》2014,12(20):154-154
导问互动是一种以问题为基调,以教师导学和学生互动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讲为主导的教学套路,主张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在问题导学中,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最终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导问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其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卫生间渗漏这一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卫生间渗漏的原因,并从发生渗漏的主要部位阐述了几种典型的卫生问渗漏现象;针对卫生间渗漏部位及渗漏特点,从设计、施工、材料及使用维护四方面分析了卫生间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了相应有效的解决渗漏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实际中,问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详尽列举了八种各具特色的问句。如何发问,是一种修辞艺术,对如何运用各种各具特色的问句,本文提出:一、突出重点用设问;二、增强语气用反问;三、引起联想用奇问;四、表意曲折用委婉问;五、舒缓语气用顿问;六、心情急迫切用连问;七、感到惊奇用惊问;八、充满激情用叹问。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方言中,疑问句常采用“有没有”的提问方式,这一提问方式与现代汉语疑问句中的是非问“V没V”在形式上看起来十分相似,因此,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受云南方言语法的影响,回答问题时常出现“有V(过)”的不规范现象。本文通过对云南方言语法的调查,对“有V(过)”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反意疑问句在各种考试中常有出现,在实际应用中反意疑问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常常还会遇到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意疑问句,当主语含有特殊的词或词组,或主语为一种特殊的句型时,反意疑问句在实际应用中就较难掌握.本文就这方面进行一些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孟门师-弟子问对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教与学以师生之间的问答为主要形式,通常称为"启发式",孟子亦然.考察<孟子>一书中所透露的师-弟子间的关系,尤其是他们的问对艺术,较之泛泛地议论孟子教育思想,当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从中,亦可看出它同孔门师-弟子之间问对艺术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学自始至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敢问"并且"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在"无疑"处" 生疑",养成敢问的习惯;创设开放性问题情景,提供提问的机会;创设变式教学情景,培养能问的能力;通过"问题征集",提高会问的能力.让学生"会问"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且它需要营造一个开放的大环境,需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