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斗兽、驯兽是汉代乐舞百戏中角抵戏的内容之一。汉画中有许多斗兽驯兽的内容,这些内容一直被学术界认为是汉代斗兽驯兽情况的真实反映。但作为墓室中的画像内容,这些斗兽、驯兽画像是服务于汉代人的丧葬思想的,有它们自己特殊的思想内涵:娱神表演、为升仙驯兽。那些看似人与兽斗的场面实则是驯兽,斗兽驯兽都是升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呈现一片鸟语花香、禽飞兽斗、万物争荣的景象,这不是上帝的意愿,而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强者生存是普遍现象每个新的生物体的诞生即孕育着死亡。“千年鳖、万年龟”只是神奇的传说。人的寿命能上百岁者寥寥无几,“万岁”更属无稽  相似文献   

3.
如果用“禽兽不如”一词来形容某人,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个恶贯满盈的败类。但事实上“禽”与“兽”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般糟糕,有些禽兽甚至比人类更为有情有义,甚至情深义重。美国南部地方电视台经常播放一些发生在当地的动物趣闻,其中的一刖是一对麻雀夫妻和另一双大鸟同时相中了一户人家的房檐做巢。而它们不吵不斗居然十分默契地共同筑起了  相似文献   

4.
“人之所以为人”这个早就解决过的问题,现在似乎又成问题了。想到一点就写下来,不敢趋时,但求无害。“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区别于兽”。是人,却被看待作兽,被迫过兽的生活,被兽道禁锢着、羞辱着、伤残着,日子长了,不耐作兽的人们便提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来了。问题能被提出,标志人们觉醒,这问题也就解决到一半了。近一百多年,民族的苦难迫使先进的中  相似文献   

5.
熊文明 《科技信息》2012,(35):452-452
介绍了1起火电厂处理锅炉捞渣机故障,在处理冷灰斗蓬灰渣过程中,灰渣突然塌落至冷灰斗,大量热汽、热水、热渣从冷灰斗喷出,导致在捞渣机上部平台和地面工作的9人不同程度烫伤,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的事故。总结了事故教训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苗族斗文化是苗族在祖先崇拜催衍下各种斗争实践的产物,是苗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中最灵动的组成部分,主要可分为与恶鬼邪神斗、为正义和荣誉的与人争斗及节庆民俗活动中的牲畜互斗等三种类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苗族斗文化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凝集了苗族生存斗争及其与中华文化不断融合共进的社会记忆,其活态传承经历了由生存到生活、由悲情到乐观、由愚昧到文明、由宗教到科学、由被动到主动的实践与创新的漫长过程,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为流传的狐魅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它实际上是对参军戏《打夜狐》剧情的叙述,而后者又源于蜡仪庆典中的傩舞(即角抵戏)。本文籍对狐魅故事文化渊源的考察,揭示了贯穿于原始舞蹈、节日庆典、傩仪角抵、民间戏剧和民间传说之间内在的文化脉胳,为戏剧史和小说史的研究勾勒出一条可资玩味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是对西方缺乏约束的现代性批判。白璧德认为近代西方文明扩张时代和内敛时代相互交替,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文明丢弃了古典的和基督教的文化约束,而没有找到新的替代品。科学人道主义和情感人道主义泛滥,这两种类型的自然主义都否定了超理性区域,社会信仰缺失,离心力量使得人与人斗,阶级与阶级斗,最后是国家与国家斗。这是理性与信仰矛盾在西方现代转型时期的集中体现。面对美国的崛起,白璧德提出"创造标准"的新人文主义以引领社会,对当下中国的现代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华县良种场林业队自一九六○年建立以来,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改造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与敌斗,与私斗,与天斗,使一片荒芜的黄土丘陵披上了新装,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兴旺景象。其中更为令人喜悦的是:经过该队职工们的大胆试验和精心培育,在一直被认为不能种植毛竹的黄土岗上种植了毛竹,今春已发展到四万多株。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月19日,在日本全国工会总联合会("全劳联")、"国民春斗共斗委员会"的领导下,约1300人包围了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会馆,要求大幅提高职工工资、扩大雇佣规模,由此拉开了2017年"春斗"的大幕。何谓"春斗"在日本,对"春斗"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春斗"是每年春季劳资双方就新年度的工资增长水平进行谈判的制度。有些学者则认为"春斗"是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深  相似文献   

11.
穷奇是汉代画像砖(石)墓葬中占据画幅较多的神兽,并且以两种形象出现在不同时期的汉代墓葬中。似虎形象的穷奇出现在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墓葬中,但多数汉代画像墓葬中却是把穷奇刻画成牛的形象。似虎而非虎,似牛而非牛,因此人们常把它们称之为神兽。本文对穷奇作以探索考释,求证于从事汉画研究的同仁。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中共有20余幅鸡首人身神怪图像,这类图式多数在西王母座前出现,学术界较少问津。结合目前我国所发现汉画像中人兽混合神怪图像的基本情况,从象征主义角度出发,在对汉画西王母神怪侍者进行图像志的研究基础上,解读鸡首人身神怪的神性,探索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汉代人对太阳神的崇拜、对吉祥的追求,从而生发出鸡首人身神怪驱除鬼邪的神圣职能,其中展现了汉代人超越自身主体的审美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13.
汉画像石艺术图像中的描绘,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汉代各种文化的内容、形式、艺术特色,而且更深层地反映出汉代天人思想在其中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汉豪族大姓主要由战国以来的封建旧贵族和随着秦汉地主经济的发展而新兴起的豪强大族构成。东汉初,政府一方面打击那些与王权相忤的豪族,一方面又扶植、放任豪族大姓的发展。东汉中期,豪族发展呈上升趋势,各地强宗大姓的社会、经济势力极度膨胀,对东汉社会影响巨大。因此,分析探讨豪族宗族组织更有利于对豪族大姓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降,中西文化的交流,往往以基督教的传播为因由,《天学初函》保存了这一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一批文献。分析这批文献,可以发现明末士人与来华传教士引进完整西学体系的努力;同时,通过《天学初函》的流传,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学体系在与中国固有的知识体系的角力中逐渐销蚀、肢解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面具分为假面、假头、面罩、面像四种。汉画百戏中的面具主要有防护头部、扮饰角色的功能;汉代傩仪中的面具多为假面,具有征服鬼蜮魍魉、通神震慑的功能;丧葬礼仪中的面具主要有缀玉面罩、玉衣面罩、木质漆面罩、青铜人面像、镇墓吞口等,其功能是镇守墓室、延缓尸体腐烂、纪念死者威仪。  相似文献   

17.
汉代喜尚马,是其它朝代所不能比拟的。在现存的汉画中,马便成为最突出的时代特征。马在农业和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汉代产生马崇拜习俗、出现天马的根源所在。天马是汉代人对一般意义上的马的神格化,其具有显著的"神性"特征,是汉代先民崇马至极的必然产物。汉画中的天马并非都有外在的特征,有的有翼,有的无翼,但它们都是主要用来作为升仙工具的,是汉代人升仙思想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8.
泰山地区是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之一.从文物考古资料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家综合考订东汉时期的佛教图像,在全国仅有六处,其中两处就在泰山附近(临沂、滕县).九十年代,邹城又有佛教图案的新发现.这些佛教图案都出现在东汉时期墓葬的画像石上,表明佛教的传入已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否则不会进入人们的生活习俗之中.从文献资料看:高僧进入,佛寺兴建,时在东晋,但在佛典中有言汉明帝时佛、道斗法之事,就有作为五岳之首的东岳道士参与其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佛教进入中土的初期,在泰山的弘法已经对本土的道教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9.
汉画像石里面有许多军事题材或已经流传于民间带有民俗性质的军事题材内容。这些画面以前大多研究者都认为是表现墓主人生前曾参加过的胡汉战争场面,刻绘于墓内是为了给墓主人歌功颂德。其实不然,这些画面在墓主人的地下世界里,有其自身的思想内涵,即防范功能、驱魔逐疫功能和护佑墓主升仙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