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快速成形技术的汽车覆盖件金属模具制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获得高质量的汽车覆盖件金属模具 ,提出了基于快速成形 (RP-Rapid Prototyping)技术的快速金属模具制造技术。分析了 RP技术的离散 /堆积成形原理 ,给出了采用RP技术制造非金属原型的工艺过程 ,介绍了基于并行处理技术的超大型 L OM-160 0快速成形系统。该系统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凝固过程中铸件的尺寸精度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动态信息反馈优化原型尺寸 ,详细介绍了无焙烧陶瓷型精密铸造技术的工艺及机理。基于 RP技术的汽车覆盖件金属模具制造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闭环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系统 ,经实际生产验证 ,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Surface和UG的工艺品快速反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际工艺产品的快速原形过程,对RE/RP集成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Surface软件强大点云处理功能、曲线编辑功能及UG软件的实体生成功能,形成了无错的STL格式文件,成功的实现了RE/RP的集成,最后指出对不同产品选择适当的CAD建模方法是实现快速原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基于Pro/ENGINEER、RP和RT技术的模具设计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用滴灌滴头的模具设计为例,介绍了使用Pro/ENGINEER、RP和RT技术设计制造模具的工艺过程。Pro/ENGINEER的应用能实现屏幕的三维显示,减少产品研制过程的迭代,加快产品的开发;RP技术的应用可以制造出实物,避免造型与实际要求的不一致性,加速模具设计进程并迅速确定模具制造工艺;RT技术能进一步提高RP技术的效益,快速制造出模具。在应用各种高新技术进行模具设计制造的同时,针对设计制造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快速集成制造具有复杂内型面零件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RE与CAD技术共同获取零件的三维CAD模型,使用RP与RT技术对其进行快速制造,集中体现了反求技术在快速集成制造系统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模具工业的发展,快速、高效、精密成为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传统的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操作技能来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已不能为满足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要求,随着制造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各种CAD/CAM(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软件在工业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AD/CAM技术应用于模具设计与加工成为模具发展的必然趋势。探讨了CAD/CAM软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应用过程以及一些软件使用注意事项和技巧。以Pro/E和MasterCAM软件在注塑模具中的应用为例就CAD/CAM软件在模具设计与加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提高了零件的制造精度和模具设计质量,缩短了模具设计周期。CAD/CAM一体化技术使模具设计制造更加便捷方便。  相似文献   

6.
基于快速成形的β-磷酸三钙人工骨结构设计及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为基础的人工骨间接制造方法.应用CAD准确设计和控制人工骨内部结构,通过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制造相应的树脂模具,在模具中填充β-TCP生物陶瓷,经过烘干和热分解去模,获得了与设计相符的β-TCP生物陶瓷人工骨,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人工骨构造方法中内部微管道结构不可控的缺点,为构造更有利于细胞-组织长入和成活的人工骨内部空间结构开辟了新路,实验证明,从人工骨的结构设计到最终的烧结成型,整个过程均是可控的,而且按照设计准则所构造的生物陶瓷人工骨内部空间结构,有助于促进其活化。  相似文献   

7.
Sohdworks是常用的机械设计CAD软件,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能将Soridworks软件设计的三维实体模型快速地制作成零件或者模具,也可以利用快速成形件当作母模,翻制金属模具来制造产品样品。本文论述了Solidworks软件与快速成型软件数据对接方法以及成型精度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反求与快速成型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成型技术问世以来,已实现了相当大的市场。该技术通过与数控加工、铸造、金属冷喷涂、硅胶模等制造手段结合,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强有力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家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简述了产品快速设计与制造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功能和构建方法,并通过实例探讨了产品快速设计与制造集成系统的上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了我国模具制造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集中介绍了模具现代制造技术中的核心技术:模具CAD/CAM、快速模具制造RT。对模具CAD/CAM、快速模具制造RT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节水灌溉设备中滴管的嵌入式迷宫流道,应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进行了滴管的设计及快速模具制度,研究内容包括:应用参数化设计思想进行滴管CAD设计;以精密模具制造技术为核心进行滴管CAD工艺设计和快速模具制造(RT)工艺模型的生成;应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进行样件的制备和功能试验,完成了滴管设计的快速试验和修改;进行金属喷涂快速注塑模具的制造,实现了产品和模具设计-验证-制造的集成化。  相似文献   

11.
王季 《山东科学》1990,3(2):59-64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连铸球铁管的试制、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无缝钢管产品水压实验过程中发生的9例典型爆裂事故产生原因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引发钢管产品水压实验爆裂均与管体局部存在某种缺陷有关.连铸坯缺陷包括表面裂纹、表面存在保护渣和增碳、表面渗铜、中心偏析和内部夹杂物偏聚等;轧管缺陷包括表面划伤、壁厚不均和偏薄等;管加工缺陷包括表面淬火裂纹、热处理组织异常、屈服强度偏低、管端螺纹加工精度差等.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预防因液压导管相互之间,或与机体结构、设备机箱间靠磨引起的液压导管损伤或破裂,导致飞机液压系统故障或失效等问题,提出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飞机液压导管靠磨损伤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导管靠磨损伤的声发射信号,在时域内进行特征参数分析,特征提取和损伤模式识别,从而判断导管是否存在靠磨损伤。在明确了导管靠磨的定义,介绍了导管靠磨的物理过程和机械损伤机理基础上,采用关联图分析对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飞机上进行了振动载荷作用下液压导管靠磨损伤检测实验,结果证明检测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小排气T型三通管道中的局部压力损失,利用FLUENT软件对其分散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支管与总管流通截面积比、夹角、质量流量比及流体温度对管道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总管流速和气体温度对总压损失系数影响不大,支管与总管质量流量比却对总压损失系数影响显著;分支管与总管夹角、分支管与总管流通截面比对总管-通支管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总管-分支管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显著。通过数值模拟和分析建议T型三通管推荐结构为分支管与总管夹角α=45°,分支管与总管流通截面比A3/A1的适宜范围为0.8~1。数值模拟结果与前人研究及试验结果比对,趋势一致,计算精度较高,可为类似汽车排气分流技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硬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铝塑共挤复合、ABS、共聚聚丙烯、聚乙烯-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7种材质类型的塑料给水管的基本性能及生产技术概况。  相似文献   

16.
对输油管扩园的扩径机锥体进行了工艺设计可行性研究,借用C630车床装夹分度,由普通镗铣床加工使其达到相应的加工精度要求,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船舶管路协同布置问题,提出一种适合求解多管路或分支管路协同布置的算法框架.通过为每条管路或分支生成对应的进化种群,将管路间的协同布置转换为种群间的协同进化.基于提出的路径连接点概念,生成管路接口间的候选路径种群,并对种群进行交叉、变异操作.使用A~*算法作为寻路算子,提高了生成路径的质量,同时保证了路径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运算效率,引入并行计算策略对算法框架和A~*算法进行改进.最后,两个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采油过程中油管普遍存在的腐蚀、偏磨问题, 利用真空脉冲渗氮技术,对J55油管钢进行了渗氮处理.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渗氮后的油管表面硬度、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及上、卸扣性能均有显著提高,真空脉冲渗氮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油井介质腐蚀油管问题,是一种可以推广的节能、环保型热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车身设计的特点,提出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车身数字化设计平台框架,并对车身复杂曲面的造型方法和实施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已有的汽车车身外形,采用逆向工程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依据STEP标准建立起车身数据的统一数据模型,建立相应的工程数据库;然后,通过分布式PDM解决数据集成和过程集成,把车身数字化设计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综合起来,最后,利用网络协议和分布式操作平台,架构车身虚拟数字化设计平台.  相似文献   

20.
宽波束超声波流量计Lamb波发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波束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是超声波流量计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专门针对管道流量测量的宽波束理论研究较少,为此,在建立管道声路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管道流量测量的Lamb波的色散方程,给出了在管道中通过调整超声波发射频率激发Lamb波的方法,并分析了在该条件下管道中的声场分布,从而建立了一套管道Lamb波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了验证管道Lamb波理论的实验方案.实验敬据与理论推导基本吻合,因此从实验角度验证了管道Lamb波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