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择分布在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的4个微卫星基因座OarDB6、BM1824、BM6438、BM6506,利用PAGE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超细品系中的等位基因数,计算等位基因频率(Pi)、遗传杂合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了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 微卫星DNA的多态性.4个微卫星位点OarDB6、BM1824、BM6438、BM6506在中国细毛羊品种超细品系中PIC平均值为0.6074,该4个微卫星位点可以用于中国细毛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遗传杂合度平均值为0.86145,表明该品系绵羊遗传多态性丰富,群体遗传变异较大,并且4个微卫星基因座适用于绵羊的遗传连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巴什拜羊(43只)、哈萨克羊(41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42只)、罗姆尼羊(45只)的3个血清蛋白位点进行了多态性分析,计算了血清转铁蛋白(Tr)、酯酶(Es)及白蛋白(Alb)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及各位点的杂合度、群体平均杂合度及群体信息度。结果表明:4个品种绵羊在3个位点均为多态,在多态座位中,Tr、Alb和Es分别出现了4、3和3种表型,分别受4、2和2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X^2检验显示,4个品种绵羊在3个座位上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并且均表现出较高的杂合度,其值分别是:巴什拜羊0.588l、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0.5352、哈萨克羊0.5290、罗姆尼羊0.4964。  相似文献   

3.
以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作为绵羊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运用PCR-SSCP方法对PRLR外显子10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其多态性与绵羊部分繁殖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PRLR外显子10的2个基因片段存在PCR-SSCP多态,PRLR1扩增片段存在3种基因型,PRLR2扩增片段存在4种基因型;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中国美利奴羊群体在2个位点都处于平衡状态;CE和DD基因型中国美利奴羊产羔数均值比CD和DE型多0.31只(P<0.05);AA基因型中国美利奴羊初生重均值比BB型重0.66 kg(P<0.05);DE基因型中国美利奴羊3月龄重均值比CD型重2.42 kg(P<0.05)。  相似文献   

4.
多浪羊MHC-DRB1基因的HaeⅢ酶切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巢式PCR-RFLP方法,对192只多浪羊的MHC-DRB1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多浪羊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在HaeⅢ的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这个酶切位点受6个等位基因控制,在多浪羊中共发现18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多浪羊MHC-DRB1外显子2在HaeⅢ酶切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1)。  相似文献   

5.
采用2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MnlⅠ和RsaⅠ对常年发情的湖羊以及季节性发情的中国美利奴羊、罗米丽羊、罗米丽(Romilly Hills)&#215;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褪黑激素受体1a(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824bp扩增产物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在605位碱基处表现出MnlⅠ酶切多态性,在604位碱基处表现出RsaⅠ酶切多态性。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4种绵羊MTNR1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RsaⅠ和MnlⅠ酶切位点上都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4种绵羊在RsaⅠ和MnlⅠ酶切位点上各基因型的分布通过χ^2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与绵羊羊毛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探讨Ⅰ型角蛋白中间丝蛋白基因多态位点在不同绵羊品种中的分布规律.采用PCR-RFLP技术对新疆6个绵羊品种Ⅰ型IF基因第1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Ⅰ型IF基因第1外显子经MSP I 酶切后产生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呈现多态.各绵羊品种之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和田羊和巴音布鲁克羊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平均He和PIC分别为0.2374和0.2079.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研究绵羊MTNR1A基因结构、多态性,以及其对繁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高繁殖力的湖羊、多胎萨福克羊和繁殖力相对较低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扩增MTNR1A基因exon2,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新的SNPs,应用MassARRAY技术对SNPs进行基因分型,通过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M...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绵羊ZBED6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其在群体间的差异,采用DNA快速测序法对特克赛尔羊与阿勒泰羊杂交后代进行多态性检测,为下一步分析该基因与产肉性状的相关性奠定基础,进而为绵羊产肉性状的选育提供分子标记。结果显示:2个杂交群体在ZBED6基因编码区均存在两处多态性位点,2个位点发生的突变分别是位于第一外显子1723 bp的C→T突变和位于第一外显子2095 bp的A→G突变。这2个突变未导致氨基酸变化,为同义突变;经卡方检验分析,在C1723T位点,基因型TT在横交F2和回交F2群体中均表现为优势基因型,且T等位基因在2个群体中均为优势等位基因;2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接近2,说明此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分布均匀;横交F2、回交F2绵羊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8、0.36,为中度多态,遗传变异较大;2个群体的基因型分布不存在差异(P0.05)。在A2095G位点,基因型AG在2个群体中表现为优势基因型,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且分布均匀;2个群体PIC为0.36(横交F2)、0.40(回交F2),呈中度多态,基因型分布亦不存在差异。这表明在ZBED6基因上检测到的2个多态性位点与供试绵羊群体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新疆7个绵羊品种MHC区段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新疆北疆地区主要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利用SSR Hunter软件寻找5个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1%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新疆7个品种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统计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基因纯合率,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结果显示新疆7个绵羊群体共发现28个等位基因,实验证明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569~0.7335,平均杂合度为0.6208~0.743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7118~4.4203,均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其起源、育成历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这5个位点作为与生产性能相关的遗传标记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5个新疆当地绵羊品种与藏羊的遗传多样性及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策勒黑羊、多浪羊、巴音布鲁克羊、巴什拜羊、阿勒泰羊和藏羊6个群体共计263个血液DNA样品进行检测,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多态性分析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杂合度(He),分析以上绵羊品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采用Mega5.2分析软件对其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共检测到130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平均16.25个等位基因;6个群体的平均Ne为7.6882-9.8722。6个群体中藏羊的He与PIC最高值分别为0.8922和0.8715,其次是巴什拜羊,而巴音布鲁克的He和PIC都最低分别为0.8629和0.8350,但是6个群体均属于多态信息含量较高的遗传群体。由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符合地理分布与育种历史。结果提示,6个群体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而遗传距离有助于诠释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预测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1.
脂尾(臀)性状是绵羊逆境生存之需的必要性状,其在尾臀部位大量囤积脂肪的分子机理仍不明晰。为此,本研究以国外新近报道的X染色体一处可能与尾脂性状关联的SNP为研究对象,检测该位点在我国尾型极端差异的阿勒泰羊、湖羊以及细毛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并验证该位点是否可作为1个有效的分子标记应用于低脂绵羊新品种培育。成功地扩增出了含绵羊X染色体59327581位点SNP的385bp片段,并采用PCR—SSCP方法进行SNP分型,后DNA测序只鉴定出1种基因型。结果表明,我国脂臀型阿勒泰羊、短脂尾型湖羊以及长瘦尾型中国美利奴羊在X染色体59327581位点处无多态性,说明我国绵羊X染色体59327581位点不能作为选育低脂绵羊品种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以印尼短尾羊(ITT)和美利奴细毛羊(Merino)两种品系的绵羊为实验动物,研究动物感染巨片形吸虫后所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的免疫应答。结果显示:对巨片形吸虫感染具有抗性的印尼短尾羊不产生特异性的IgG2,而易感品系的美利奴细毛羊感染巨片形吸虫后体内产生高滴度特异性IgG2抗体、特异性IgG2抗体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封闭抗体的作用,抑制巨噬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由于印尼短尾羊不产生特异性IgG2抗体,对巨噬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不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印尼短尾羊对巨片形吸虫的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使用纯化的IgG1和IgG2进行体外杀虫试验,结果IgG1有很强的促进体外杀虫效果,而自感染巨片形吸虫的美利奴细毛羊血清标本纯化的IgG2没有体外杀虫作用。体外实验还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在免疫血清、补体和IL-5的共同参与下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多巴胺D3受体 (DRD3)基因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 ,在9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汉族人和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DRD3基因第一外显子内Ser9Gly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汉族人群中 ,DRD3等位基因1(Ser)和2(Gly)的频率分别为0.71和0.29。在正常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组之间 ,等位基因频率 (X2=0.02,υ=1,P>0.05)和各种基因型 (P值均大于0.05)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制备绵羊MHC区段1个新基因(OaN2)的特异性抗体及其表达模式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克隆OaN2的1个特殊片段(OaN2F,Genbank登录号:GQ244478)并做融合表达。以反转录得到的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第一链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利用扩增产物构建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后诱导表达得到OaN2F和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融合蛋白GST-OaN2F,将其纯化后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到了OaN2F(111bp)片段,并得到了纯化的30kD的GST-OaN2F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5.
选择27个识别序列为4nt的限制性内切酶,通过计算机对最新获得的19个DQA1和35个DQB1等位基因第2外显子中的一段序列进行模拟酶切分析,根据酶切格局数目及各格局所代表的等位基因数的均衡性,确定酶的优先次序,在此基础上进行PCR-RFLP模拟分析,确定最佳的酶组合。结果表明,分别采用4个和6个酶的组合,可有效鉴定DQA1和DQB1等位基因。同时通过比较分析DQB1各等位基因核苷酶位点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6.
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卵泡的生长和闭锁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157只乐至黑山羊GH和IGF-I进行多态位点的检测。结果发现,GH基因5’侧翼区和第二外显子分别检测到2种基因型,第三外显子检测到4种基因型,第四和第五外显子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IGF-I基因的第二外显子检测到2种基因型。通过基因测序发现GH基因有14处单核苷酸突变位点(SNPs)—T48C,A55G)(P1引物),T781C(P2引物),G1122A,A1161G,A1171G,C1179T和C1180G(P3引物),T1481C,A1494G,G1549T和C1590T(P4引物),G1942A和G1957A(P5引物);IGF-I基因有1个SNP(G3270C)(P6引物)。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GH基因第三外显子BB型乐至黑山羊产羔数比AA型多0.32(p0.05),其余基因型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研究初步表明GH基因可能与乐至黑山羊产羔数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A G DiLella  J Marvit  K Brayton  S L Woo 《Nature》1987,327(6120):333-336
Phenylketonuria (PKU)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human genetic disorder caused by a deficiency of hepatic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PAH, phenylalanine 4-monooxygenase, EC 1.14.16.1). PKU is a common inborn error of amino-acid metabolism in caucasian populations and approximately 1 in 50 individuals are carriers of a PKU allele. To defin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PKU, we characterized twelve 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haplotypes of the PAH locus in the northern European population and observed that 90% of the PKU alleles in this population are confined to four common RFLP haplotypes. We have recently reported a splicing mutation in the PAH gene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RFLP haplotype 3 which is present at about 40% of mutant alleles. We now report the molecular lesion associated with the RFLP haplotype 2 mutant allele. This defect is caused by a C-to-T transition in exon 12 resulting in an amino-acid substitution (Arg to Trp) at residue 408 of PAH. Direct hybridization analysis of the point mutation using a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 demonstrated that this mutation is also in linkage disequilibrium with RFLP haplotype 2 alleles that make up about 20% of mutant PAH genes.  相似文献   

18.
The form of Charcot-Marie-Tooth (CMT) neuropathy that maps to Xql3 is X-linked dominant, or X-linked intermediate. Heterozygous females are more mildly affected than hemizygous males. It has been known that this type of CMT is caused by mutations of connexin32 (Cx32) gene. A typical X-linked recessive Charcot-Marie-Tooth Chinese family was analyzed with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method. A Cx32 gene point mutation, ArglSGln, in exon 2 was identified in all affected family members, suggesting that this mut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MT incidence of this fami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