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光  杨玲 《科技信息》2012,(24):282-282,284
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为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将城市各个设施与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和共享,如果将其应用于公交系统,可以为公交调度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本文研究了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公交系统的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案。该方案将射频识别设备嵌入到公交车辆、站点、乘客公交卡中,实现车辆、人员信息的识别与监测,结合公交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分析软件,对公交调度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有效改善公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公交站场的监控管理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公交站场自动化监控管理,首先要实现公交车辆的检测.针对公交站场中的公交车相对固定、车辆类型相对单一以及背景复杂、变化大等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检测方法.该算法用公交车车体宽度的几何特征和公交车车牌的颜色特征作为检测依据,通过联合检测公交车的保险杠和黄色牌照来达到检测公交车的目的.该方法在广州市中山八路公交站场智能化监控系统的车辆检测子系统中得到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公交车辆视频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3.
公交站场的监控管理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公交站场自动化监控管理,首先要实现公交车辆的检测。针对公交站场中的公交车相对固定、车辆类型相对单一以及背景复杂、变化大等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检测方法。该算法用公交车车体宽度的几何特征和公交车车牌的颜色特征作为检测依据,通过联合检测公交车的保险杠和黄色牌照来达到检测公交车的目的。该方法在广州市中山八路公交站场智能化监控系统的车辆检测子系统中得到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公交车辆视频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4.
房德威  王雪  孙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454-13459
目前IPA-Kano模型在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方面应用较少,为进一步完善IPA-Kano模型在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且改善城市地面公交服务质量,提高城市地面公交吸引力。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运用IPA-Kano模型对哈尔滨市地面公交进行服务质量评价,以提升公交整体服务水平。文章通过构建哈尔滨市地面公交服务要素的“隐性重要性—显性重要性”矩阵,对哈尔滨市公交服务要素进行归类,确定了哈尔滨市地面公交亟需改善的服务要素,并提出了哈尔滨市公交服务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公交车首末车发车时间、公交车运行准点率、行驶速度和车内安全应优先改善。本文进一步完善了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为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公交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城市公交车辆、乘客、站点等节点相连,实现信息交互和共享,为公交调度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研究了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公交系统的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案。该方案将射频识别设备嵌入到公交车辆、站点、乘客公交卡中,实现车辆、人员信息的识别与监测,结合公交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分析软件,对公交调度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改善公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结构方程的公共交通换乘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者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换乘公交出行的关键环节,对公交服务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出行者的安全和舒适性公交~公交和公交~地铁两类典型换乘接驳形式为对象,结合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并通过实地问卷调査,分析出行者特征。并从计划行为理论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等方面别用AMOS21.0软件构建基于结构方程的公共交通接驳换乘影响理论模型,把得到的模型采用拟合优度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检验。并利用Modification indices结果,应用最大原则进行修正得到最终模型。最终,从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和乘客感知三个层面确定了影响公交換乘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权重。论文成果可为公共交通接驳换乘优化提供决策支持,对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及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冰  杨海柱 《科技信息》2009,(19):86-86,186
针对传统车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机动车辆管理方案。系统基于RFID技术,利用射频的远距离识别进行车辆的管理。系统能识别12米距离内最高时速100km/h的车辆,为城市机动车辆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非机动车辆因缺乏有效管理、频繁被盗这一城市顽疾,作者与城市非机动车辆管理部门就建立城市非机动车辆管理体制、实现城市非机动车辆有效管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广泛调研,方案比较,制订了详实的城市非机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方案。方案中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制作非机动车辆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并建立非机动车辆数据库系统。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成功应用于城市非机动车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蔡振辉 《广东科技》2010,19(8):60-61
电子信息、GPS系统、RFID、计算机辅助、数字通讯网络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借助GPS卫星定位和射频识别技术,依托GSM/GPRS/CDMA等数字公众网通信,实现城市公共交通数字化,强化对不断运动变化中的公交车辆运行情况的实时掌控和调度的能力,是适合我国现代化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要求的。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步伐,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控制公共交通服务的运营和管理成本,诞生了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通过分析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对比系统用户与功能的需求,提出了以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为背景的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的总体设计方案,对方案中的网络、数据库、应用子系统及终端子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了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的统一。实践表明:本工程全面实现了覆盖主城区的基于网页、手机客户端等方式的实体、移动电子站牌系统,基本建成了多方式的公交出行信息服务体系,标志着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历程翻开崭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公交车辆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的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和计算机软件的车辆管理系统,实现了车辆的实时动态管理.给出了系统的硬、软件设计,为车辆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快捷畅通、绿色高效型公交系统可以有效缓和城市交通拥堵、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公交优先战略选择、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研究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瓶颈问题,同时提出优化公交发展的有效对策,为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瓶颈提供了方法措施。探讨了未来城市公交发展走向,对今后研究公交系统及公交网络优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老旧停车场存在信息化管理的诸多缺陷,在信息化升级中选用入口高清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采用Kittler算法识别技术为车库提供车辆信息,实现车辆管理、查询统计、通讯联络等功能.通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满足用户需求与体验,为城市老旧停车场及车库的升级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浦东新区建交委针对浦东城市建设和交通管理工作特点,充分满足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在加大政府财力投入、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化科技强交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公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先后建成综合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越江交通信息诱导系统和公交服务市民互动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运营车辆及线路、运营场所及公交配备设施、公共交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论述了长春市公共交通现状,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公交优先理念不强、公共交通运力不足、公交配套设施缺失、公交运营行业体制矛盾突出等。进而提出长春市未来应采取政策、意识、技术、规划先行的"公交优先"发展总体思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公交先行的出行理念,全面提升配套设施层次,提高公共交通信息化水平,加快公交企业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提高和交通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以及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不断下降、主导地位受到动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地建立公交专用道体系,以稳定公交车辆的道路资源分配,确保公交路权优先,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速度,从而为提高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道路资源利用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充分论证了公交路权优先的紧迫性、关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公交运营成本、乘客舒适度等众多约束下提高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对公交可达性给出了新的度量方法,该方法分别以公交运营速度和公交客流量衡量空间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利用公交站点覆盖面影响系数和潜在公交客流量,研究公交站距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公交运营速度与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公交车加减速次数等因素的内在关系,研究公交站距对公交运营速度的影响.以秦皇岛公交线路为实例,结果显示提高公交可达性的有效途径是使用不大于5 min的低发车间隔,无论公交客流量大小,最优公交站距都可以保持在600 m以下;而对高发车间隔,公交站距在900~1 400 m才能获得较高的可达性,而相比低发车间隔,公交可达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成果撷英     
《科技潮》2004,(11)
公共交通乘车信息服务系统 多年来的发展经验证明,单靠修路是解决不了交通拥堵问题的,而建设包括公交在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去应对这一棘手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北京已经初步建立了公交车运营调度指挥系统,力求通过卫星定位和信息化传输等处理手段来加快首都公交管理智能化的步伐。公共交通乘车信息服务系统作为智能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向乘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出行信息。 公共交通乘车信息服务系统可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在电子站牌上显示出公交车所在位置,让候车的乘客心中有数。今后,在长安街日坛路乘坐“1路”公交车的乘客再也…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丹东市公交网站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通过JSP、SQL数据库、Dreamweaver等技术,实现了城市公交信息的电子查询,提高了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增强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对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实时网络优化模型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智能化调度系统可以动态地获取实时公共交通信息,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是公共交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能够完成乘客在出行时达到最优换乘.本文研究了城市公交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实时网络优化模型的建立与实施,旨在推动我国智能公交系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