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强烈的伦理关注是但丁诗学思想的最重要特征。但丁把他的《神曲》看作道德哲学,说明他从本质论上强调诗歌的伦理价值;他的诗歌形象,无论是地狱的怪诞恐怖还是天堂的和谐崇高都体现为一种诉诸道德价值的审美论,他的诗歌批评思想也表现出一种伦理评价的意识。因此可以认为但丁的诗学是一种伦理的诗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但丁《新生》所谓“清新之体”的艺术特色,评价了但丁在作品中经常阐释自我的现象,并指出但丁自己强调诗歌的朴素自然,更注重诗歌的寓义;本文认为《新生》的寓义主要体现为基督教文化的神秘性与前基督教文化的哲理性的融合,它象征着新旧交替时代人类向往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3.
刘继阳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6):84-84,5
《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不朽名篇.依据但丁的理论,长诗的主题被赋予双重意义——一为显性意义,即字面上的意义;一为隐性意义,即“事物的意义”.认知《神曲》的主题,隐性意义才是根本和关键.本文试从文本的某些描述入手,简要分析长诗所表现的隐性意义,进而对其主题做以探讨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神曲>对"爱"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曲》以爱为主题,作品中,但丁在理性和信仰的引导下游历“三界”,由此生发出对“爱”的思考:人类的爱应该由世俗的情爱上升为神圣的至爱,即人类必须由爱引导,灵魂才能得到净化和升华;人类理性的情爱应升华为信仰的至爱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但丁和鲁迅虽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但在世界文坛上却都是享有盛名的大师级的作家。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动机及其功能;但丁的《神曲》与鲁迅的作品在创作动机上的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卜伽丘(1313~1375)不朽的杰作《十日谈》是近代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堪与但丁的《神曲》相媲美,被誉为现实主义的“人曲”。它以鲜明的战斗姿态,吹响了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的进军号角,揭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略论《神曲》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曲》的二重性特点是研究但丁及其《神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艺术两大方面入手 ,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指出这种二重性正是但丁生活的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社会生活矛盾的反映 ,也是作者世界观矛盾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永别了,武器》中的动物与《圣经》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中的“作为意象的象征”的象征理论和神话理论为基础,从研究海明威的象征运用出发,对《永别了,武器》中的取材于自然中动物的象征运用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探讨,挖掘隐藏于作品当中的丰富宗教内涵。通过研究海明威的象征运用,我们就可以了解基督教和《圣经》对海明威的影响,理解作品中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光辉典范①———孙悟空形象新论李新灿勃兰兑斯说:“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①。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之所以被称为十九世纪前西方文学史上四...  相似文献   

10.
但丁在其作品中对"人"作出了深刻的解说,其中"地狱"被描述为人类偿还尘世罪孽的场所,"炼狱"是人类精神净化的过程,"天堂"则是人类道德升华的目标。以中世纪晚期西欧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为背景,考察但丁关于人性高贵的观念与当时西欧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说明他在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所处的历史地位及文化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十四至十六世纪意大利几位学者、诗人维吉里奥、彼特拉克和班波在“俗语问题”上对但丁的批评,分析了他们所代表的拉丁文化对意大利俗语文化的拒斥,并从《论俗语》与《飨晏篇》入手,着重评价了但丁选择俗语的高度民族意识与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表现手法上,《离骚》、《神曲》、《浮士德》这三部作品都将虚幻的美人作为一个象征的符号;在其化意蕴上,这三部作品对人生的意义作了整体上的发展。通过这两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窥见到中西学传统和化传统中的某些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甄夫人的身世命运与孔融、刘桢、曹植等建安时代文学家均有关系,此文考述此问题,意在阐发建安文学盛衰绝续之因果。所谓建安文学.实际上是汉代文学最后之绝唱。曹操以汉丞相的名份,成为建安文学的倡导者;而其隐含的“魏武帝”本相,则成了建安文学的摧残者。文章进而论述甄夫人之死与《洛神赋》的创作两者之间的因缘关系,既批评历来所谓“君臣之义”说者的正统迂腐,亦批评指实“感甄”说者的庸陋,论文作者之意,是认为《洛神赋》的创作类似乎但丁的《神曲》,这是对所爱者超越世俗的精神上的景慕。并经历了从现实原型到理想女神的艺术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炼狱     
在但丁的《神曲》中,炼狱是一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世界,它是复杂的人格、环境的混合体。在那里,天堂和地狱的景象糅合在一起,显得非常特别。现在,游戏《炼狱》带给我们的也是一种全新的,混合式的感觉。在这款游戏里,玩家不仅可以感受到当今最火热的三款游戏——《星际争霸》、《暗黑破坏神》和《传奇》的特点,还可以欣赏到韩国最强劲的程序员以及中国最优秀美工的完美结合。其实大多数玩家有所不知,这款游戏本来在去年就准备开始测试,后来因为中国开发人员进入,所以游戏进入了2次开发阶段,在韩国和美国长达1年的测试时间,保证了游戏的完整度和稳定性,因此游戏的各项设定也更加规范和成熟,下面我们就来一同领略《炼狱》的奇幻世界。  相似文献   

15.
安妮宝贝的《莲花》与但丁的《神曲》两篇作品有一条相同的主线,即主人公从开始的迷失,而后走上虔诚而又艰辛的忏悔之路,并最终获得救赎.在此中,都包含两位作者对"人"的灵魂的严肃的拷问,并对"人"如何获得永恒救赎给出自己的答案.两部作品处处透出对"人"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6.
以西方神话为文化链接,从希腊文化的世俗性和希伯来文化的宗教理性以及以基督教为主流的中世纪人手,揭示女性在逻各斯、菲勒斯父权语境中所扮演的堕落而又罪恶的角色。但是但丁作为中世纪的思想家却以他独有的文化智慧颠覆和超越了基督教对女性的“敌视”,体现出一种崭新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女性之善。  相似文献   

17.
香花与臭花     
走进任何一座花园,都会闻到扑鼻的芳香。那沁人心脾的香气是如此诱人,以至谁都想在它面前多站几秒钟、深吸几口气。中世纪但丁在其著名的《神曲》中写道:“我向前走去,但我一看到花,脚步就慢下来了……”可以想像,这位后来因故被终身放逐的意大利诗人,一定是常与花做伴而度过寂寞的晚年的。  相似文献   

18.
本稿是作者长篇论文《〈古船〉象征论》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洼狸镇对中国社会深层结构的模写——《古船》的整体象征”;第三部分是《古船》的“陌生化”处理;第四部分是“张炜象征手法演进的轨迹”。作者试用西方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剖析《古船》扑朔迷离的象征天地,颇具新意  相似文献   

19.
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在《神曲》中说:“我向前走去。但我一看到花,脚步就慢下来了,……”这不独但丁一人如此,几乎人人都有类似的体验。每逢漫步在山林原野中,或庭院阳台上,看见绿枝探头,花苞含笑的时候,就象被磁铁吸引住,脚步放慢,双眼凝视,刹那间心旷神怡,其乐陶陶,随后便是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了。为什么呢?这就是花的魅力所使然。  相似文献   

20.
关于系词“是”的生源问题,从王力先生1937年在《清华学报》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这篇开山之作,至今国内外已发表了20余篇讨论文章,其说不一,众论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意见:一、以王力先生为代表,认为系词“是”是由指代前文的代词“是”发展而来;二、以洪成玉先生为代表,认为系词“是”是从形容词“是”引申而来;三、以Sian先生为代表,认为“对”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