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范畴化、原型理论、空间结构等理论,分析和阐释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典释义的意义和启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词典释义机制是人类认知心理机制的一部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产物。认知科学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使语义的分解和表述更能够反映人们言语活动的心理表征和自然语感。  相似文献   

2.
李艳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4):102-104
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认知机制和意象图式可用以解释英语空间介词on的语义延伸。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空间介词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延伸,隐喻认知机制则使空间介词具有很大的语义生成力。  相似文献   

3.
图式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图式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同时期的心理学家对认知图式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探索。本文从图式对认知活动的功能出发,探讨了图式在个体认知发展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空间介词多义网络形成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多义性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下对空间介词多义网络形成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论证意象图式、隐喻、家族相似性以及原型在空间介词语义生成过程中的认知作用,以揭示人类认知过程的规律性,同时也为多义词范畴的扩展延伸提供一个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空间隐喻作为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由空间隐喻构建的。IN和OUT均表现为一种空间意象图式,是以人体为容器原型的隐喻投射。容器的空间性状都被投射到了非空间事物或概念上,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感知。杂乱无章的语言现象归纳到了容器隐喻里,同时丰富了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6.
研究者对认知负荷的分类进行了细化,增加了相关认知负荷的概念;将认知负荷的产生机制与图式建构理论相结合;认知负荷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利用产生式来测量认知负荷、自我报告心理努力、脑电测量技术、快速评估测验等;专长水平和媒体呈现方式等都是个体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认知负荷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教学软件等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在对“on”和“under”等方位概念词语进行系列性跨语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法、汉语言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和“上边”另一方位概念词语进行了跨语空间隐喻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在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当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上边”各自都有四个原型用法,居然不谋而合,分别以空间域作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抽象域之上,研究结果再次佐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许多抽象的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8.
潘畅  章淑芬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1):113-114,110
传统的语义理论忽视词的义项之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因此无法完整解释词的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属于语义范畴,一个词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范畴,各义项成员地位不同,具有中心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其中心义项即原型义项.语义范畴围绕原型意义向外扩展,形成放射形结构,抽象程度也不断提高.本文依据原型范畴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通过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探究了介词"在"多义性产生的动因和机制,并指出其是以空间处所义为原型而形成的一种呈放射状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0.
原型理论基于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对范畴的切分和性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目前已成国内外语言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原型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空间介词under的语义延伸。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空间介词under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延伸。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量词与名词的选择性共现实质上是量词对名词代表的概念的范畴化.我们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分析了晋方言的量词“根”对名词的范畴化.“根”范畴成员具有[+长条][+根部][+圆柱][+坚硬]属性,通过家族相似性将它们联系起来,原型成员具有更多的属性,其他成员具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属性,范畴的扩张通过隐喻、转喻、意象图式或规约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孙璐  任奎艳 《科技信息》2010,(21):I0277-I0277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阐述了图式理论的概念及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些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图式的有效途径,并具体地分析了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阅读图式的相关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13.
肖燕 《科技信息》2007,(30):138-138,17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英语进行体的本质意义;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的理论基础上,试图构建英语进行体的原型图式及其变体,以期更好地认识英语进行体的本质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4.
以原型理论、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探讨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我们发现,介词语义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延伸;隐喻认知机制使空间介词具有巨大的语义生成力;语义场是实施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教育语篇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域的映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隐喻的一种模式。经过对奥巴马演讲中的主要意象图式和隐喻的总结分析,探讨意象图式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型受制于文化模型,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折射出不同的语言图式,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文化认知模型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城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城的过程。隐喻可以使人们在不同事体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对事体的理解。介词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产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并最终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介词under的原型义及在数字、条件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值得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对介词惯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界认为,人们对意象图式的习得先于语言,储存在人脑中的意象图式对人类的语言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储存在人脑中的意象图式之-始源-路径-终点图式对隐喻思维,会话原则,花园路径句等人类话语思维活动的解释力,来探讨始源-路径-终点图式对人类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认知语言学所关注的基本范畴词汇,原型理论,意象图式,概念隐喻,语言的象似性等方面对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图式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人类文化认知的规律,也为口译研究提供新视点。本文从文化图式视角探讨中国文化专有项口译,指出中国文化专有项口译应遵循文化传真与文化适应性原则,采取文化图式对应、文化图式转换、文化图式补偿的翻译策略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保真地译介出国门,实现传播中华文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If条件句范畴的原型与非原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f条件句是一个由原型和非原型构成的原型范畴.原型范畴理论对If条件句有着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以If条件句范畴化的认知过程为切入点,对该范畴的原型和非原型的界定,二者所具有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意在推动原型范畴理论和条件句研究的有机结合,丰富原型范畴理论在句法学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