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阶跃电位法研究铜微电极在HCl和H2SO4溶液中的点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在HCl和H2SO4溶液中腐蚀机理不同。Cl^-对Cu氧化膜具有破坏作用。Cu在0.1mol/L H2SO4溶液中的I-t曲线的初始部分呈性关系,为动力学控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力学和俄歇剖面分析,对用半固态溶液搅拌法制备的SiCp/Al-Cu复合材料的界面行为及其对湿润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在SiCp/Al界面上发生了界面反应,界面反应的产物是MgO和MgAl2O4.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含有Cl-桥联配体的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Cu2(ampy)2Cl4·1/2C2H5OH(ampy=α-氨基吡啶)和Cu2[N,N’bis(ampy)-bzac(H2O)]Cl4·C2H5OH(bzac=苯甲酰丙酮).通过元素分析、IR、ESR和室温磁化率表征,测定了这两个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与从自旋Hamiltonian算符导出的磁化率理论曲线拟合很好;求得了交换积分,对于配合物Cu2(ampy)2Cl4·1/2C2H5OH,J=-4.76Cm-2;对于Cu2[N,N’bis(ampy)-bzac(H2O)]Cl4·C2H5OH,J=-4.72cm-2,表明两个配合物中Cu(Ⅱ)-Cu(Ⅱ)核间有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牛血红细胞铜锌超氧物歧化酶(Cu·Zn-SOD),经溶血,CuCl2处理及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步骤被纯化到高度均一程度.纯化酶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图谱上的活性染色带与蛋白染色带相对应,在SDS-PAGE图谱上呈现单一区带.元素分析表明该酶含有2个锌原子和多于2个的铜原子.分子量和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3500和17800.在紫外区酶有4个明显吸收峰,分别为274.6nm,266.2nm,258.8nm和245.4nm.该酶对热稳定,纯化后酶比活性为14525u/mg,活力回收率为45%.本文对经CuCl2处理与氯仿-乙醇处理纯化的牛血Cu·Zn-SO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氯仿-乙醇对酶的某些性质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CO氧化活性测试,采用XRD、XPS、TPR等方法表征,研究了Cu-Mn-Pt/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组分间的活性增强效应,并对其固相结构和表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氧化型CuMn/γ-Al2O3催化剂中Cu和Mn之间存在一定的活性增强效应,两种活性组分发生协同作用;(2)还原型Pt-Cu/γ-Al2O3和Pt-Mn/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在系列中最高,Pt-Mn/γ-Al2O3的CO氧化活性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加人Pt后,Cu2+易被还原,Cu+明显增多有关;(3)同时含有Cu、Mn组分的几种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上Cu均有一定富集,加人Pt后,表相以Cu+为主.由于Cu-Mn-Pt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以致氧化活性相差很大,共浸制备较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6.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EPR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PR谱法对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作表征。结果表明:在少量Al ̄(3+)掺杂的ZnO-Al_2O_3体系可检测到g=1.9606±0.0002,△Hpp=2.8G的顺磁信号,其强度随Al_2O_3掺杂量增加而增强,当Al/Zn~2/100(原子比)时趋于峰值;而在三组份Cu-ZnO-Al_2O_3和四组份Cu-ZnO-Al_2O_3-Sc_2O_3催化剂体系中,此顺磁信号基本消失。以上结果为三价金属离子(Al ̄(3+)、Sc ̄(3+))在ZnO晶格掺杂诱生正一价缺位从而有利于Cu以+1价态存在的观点,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红外光谱研究〔V2S6O2(CuPph3)4(Cu(MeCN))2〕·2(CH2Cl2)·2(PrOH)1-、〔VS4(CuPph3)4Br〕·CH2Cl22-和〔V2S6O2Cu6(3-MePy)63-簇合物.簇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成键方式不同,在ν(V-S)和Pph3的δ(cpc)的敏感振动模会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饱和萃合物是由一份0.1mol·L-1DOSO(1,2-二氯乙烷溶液)连续草取pH=1的PdCl2盐酸水溶液得到。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草合物是Pd(DOSO)2Cl2。在DMF中测得Pd(DOSO)2Cl2摩尔电导为26.1Ω(-1)cm2mol(-1),属非电解质类型。X-射线分析证明Pd(DOSO)2Cl2是不同于PdCl2,DOSO以及它们的简单加合物的新物质。磁矩实验(μ(eff)=0)在明Pd(DOSO)2Cl2是平面正方形结构.中远红外光谱实验表明Pd(Ⅱ)是与DOSO中的S发生了配位,并且是反式配合物。此外。还对萃合物进行了热重(TGA),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熔点测定,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及稳定性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无氰电沉积光亮铜锡合金的新工艺,其溶液组成及操作条件为:Na3C6H5O.2H2O90-120,Na2EDTA.2H2O25-35,稳定剂WDZ-94310-15?CuSO4.5H2O20-40,SnCl2.2H2O20-40g.L^-1;溶液的pH=5-6,Dk=10-150A.m^-2,T=50-60℃,在上述条件下可获得含锡量为5%-15%的光亮、细致、均匀的铜锡合金沉积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流态化化学气相淀积(CVD)制备Al2O3-SnO2复合粒子。探讨了SnO2在Al2O3超细颗粒上的包敷状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进料逍度比,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nO2在复合粒子团聚体体相中呈均匀分布,形成Al2O3-SnO2复合粒子,SnO2均匀淀积在Al2O3超细颗粒原生粒子表面,流态化CVD包敷效果优于非流化过程,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中SnO2含量线性递增;而当反  相似文献   

11.
从循环流化床(简称CFB)边壁下降流的现象入手,首次揭示了边壁下降流的生成机理,并就床顶结构对边壁下降流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边壁下降流内循环模型.通过分析和数学推导,给出了边壁下降流内循环速率以及轴向截面平均物料浓度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对广东大气中酸性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广州和珠海大气中的酸性粒子进行了研究,通过一个二级粒子撞击器将粒子分为二部分:粗大粒子(r〉1.0μm)和微小料(r≤1.0μm),然后对采集中电镜膜片上的粒子进行形态分析和复合薄膜法分析,在电镜下,酸性粒子可以通过卫星滴结构检出,粒子中的SO^2-4可以通过同心圆环状结构检出,观察表明,在广州大气中的酸性粒子主要是硫酸;珠海大气中的酸性粒子有硫酸和甲磺酸,这一研究提供了直接的  相似文献   

13.
14.
存在于牡蛎肝胰腺的病毒样颗粒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人工吊养牡蛎时有发病,从中采样进行电镜观察,发现一种直径为 150~18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球状病毒样颗粒,以及另一种大小为 50~86 × 210~280 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弹状病毒样颗粒.该形态大小的球状病毒颗粒在长毛对虾和珠带拟蟹宋螺中也可见.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包裹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 《山东科学》2010,23(5):22-27
本文综述了用聚合物包裹无机粒子的各种方法,包括直接吸附法、非均相聚合法等,其中用细乳液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粒子是比较有优势的一种方法。最后介绍了复合粒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占据多个流体网格的大颗粒在流场中运动的仿真,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耦合(computational fluid dy namics-discrete element mothod,CFD-DEM),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使用黏结颗粒模型将大颗粒近似表示为多个小球形颗粒黏结而成,基于非解析CFD-DEM方法计算流体对每个小球颗粒的作用力,将所有小球颗粒运动参数的平均值用于描述整个黏结颗粒的运动状态.通过黏性流体中球形大颗粒的沉降运动模拟,比较仿真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准确模拟球形大颗粒的沉降运动,而且与浸没边界法相比计算效率更高.与传统的解析CFD-DEM方法相比,此方法还可以方便且准确地模拟三维情况下非球形大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椭球形α—Fe2O3微粒子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Fe(NO_3)_3水溶液强迫水解制备均匀椭球形α-Fe_2O_3微粒子的多种影响因素,比较了密闭的静态环境和沸腾回流的动态开放环境下的水解反应。实验发现加入微量NaH_2PO_4后,Fe(NO_3)_3在较高起始浓度(0.2M)和较短水解时间内(5h~7h)可制备颗粒完整、尺寸比较均匀的椭球形α—Fe_2O_3微粒子。这为用新方法生产NP磁粉作了有意义的尝试。还对反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摩擦力的功与物理模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具体的物理实例,论述了摩擦力的功与物理模型的,即对同一物理问题选取不同的物理模型,对功的计算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讨论标准模型的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对近年来超对称性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如果在弱电标度下存在超对称性粒子,则它们应该在LHC上得到证实,然而超过称性粒子质量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对LHC各个点上如何从实验观察到的各种分布精确地确定超对称性粒子的质量及衰变分支比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经典扩散、电子碰撞电离、激发和电荷交换条件下,数值模拟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粒子的输运行为,计算了中性氢密度的空间分布,在日冕模型下得出了粒子体发射系数的空间分布,与测量结果相符.讨论了粒子入射速度对粒子约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射粒子入射速度直接决定粒子约束时间的大小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