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黄麻纺纱中各工序工艺纤维长度、细度的变化,分析了黄麻工艺纤维长度、细度与细纱不匀率的关系,对黄麻纱条的理论不匀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计算公式。通过对各工序的麻条和细纱不匀率进行试验和分析,认为二梳、头并、二并有利于纱条不匀率的降低,而末并和细纱工序对纱条不匀率有所恶化,因而对三并和细纱工序的工艺、牵伸机构等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工艺管理。同时在提高细纱牵伸的前提下,可省去末道并条工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对苎麻细纱的毛羽特性进行了研究。对纤维细度,纺纱支数、细纱捻度、变性苎麻纤维与细纱毛羽的关系亦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纤维细度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纤维支数愈高,毛羽愈少。 2.纺纱支数对毛羽的数量有一定影响。支数愈高,毛羽量愈少。 3.提出了细纱捻度与毛羽的回归方程。 4.变性苎麻纤维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 5.提出了S_0=KN_1L_1d_0是衡量苎麻纱毛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根据竹浆纤维的弹性差、伸长大、强力低、比电阻高、静电大、可纺性能差等特点,结合生产实践,对纺纱前预处理、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细纱等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成纱有害纱疵少、条干均匀、强度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细纱及后纺工程的工艺参数与精纺毛纱落水松弛缩率和缩率不匀率的关系。发现在细纱成纱前的工艺参数,特别是中皮辊滑溜槽深,严重影响着纱线松弛缩率,而细纱的加捻和细纱成纱后的工艺却影响不大。细纱缩率与股线缩率成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纤维在喷嘴中产生的喷气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作了理论分析和推导,探索了利用高速压缩气流来分离纤维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纺纱方法——喷气自由端纺纱,并设计了纺纱装置进行纺纱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纺出的纱具有一般自由端成纱的结构,且本方法利用高速气流来形成自由端和加捻成纱,不损伤纤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管道纺纱的加捻过程作了分析,得出成纱的外层纤维捻度较大和内层纤维捻度较小的结论。然后,通过受力分析,从理论上加以证实,并采用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手段,对管道纺和摩擦纺两种成纱实物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作了同样的观察和计算,从实验方面也证实了管道纺成纱结构是内松外紧,与摩擦纺成纱结构内紧外松正好相反,有利于提高成纱强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苎麻纱毛羽形态、苎麻纱毛羽及均匀度的测试结果。指出苎麻纱的一些疵点和平行伸直度差的纤维是形成毛羽较重要的原因。所以,应保持良好的的工艺和机械状态来改善细纱质量。最后提出了一些减少毛羽可采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模压工艺一步成型了可完全生物降解的黄麻增强聚乳酸(PLA)基体复合材料,对机织黄麻纤维布进行碱化处理以尝试提升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表面形貌,对黄麻纤维布进行了0°/90°单轴拉伸和±45°偏轴拉伸试验,对黄麻纤维/PLA复合材料单层板进行了0°/90°单轴拉伸试验.纤维的表面形貌显示碱化处理去除了纤维表面杂质,细化了纤维结构,形成了粗糙的纤维表面;拉伸试验结果显示碱化处理后黄麻纤维布和黄麻纤维/PLA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均下降,弹性模量均升高;与纯黄麻纤维布相比,PLA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很大提升;与聚丙烯作为基体的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比,黄麻纤维/PLA复合材料不仅可完全降解、无毒无害,而且强度和模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麻纤维热处理、碱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和异氰酸酯处理进行表面改性,并对改性黄麻纤维布进行热压工艺处理,最后采用VARTM成型工艺制备黄麻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热处理和碱处理的黄麻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未得到明显改善,而通过硅烷偶联剂和异氰酸酯处理的黄麻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将硅烷偶联剂和异氰酸酯处理的黄麻纤维布通过热压处理不仅可以增加复合材料中黄麻纤维体积含量,而且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模量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8.6%,71.4%和50.2%.经异氰酸酯处理的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6.3%,34.0%和50.3%.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期页数1) 11) 1) 16) 41) 1) 4) 27) 61)1)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且,且,月,自,J连︸月生4,l心」r、护r、2.、Jr、﹃‘了‘、产‘、了‘矛‘、矛于.、纬编过程中三角对织针的冲击力····································……黄麻细纱成纱结构的研究·············································……气流纱结构的试验与分析···································一周慈念卷曲羊毛纤维皮质角阮的双边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气流纱的拉伸特性。Hearle曾对具有理想结构纱线的拉伸特性进行过比较完整的研究工作。本文则根据气流纱独特的成纱结构,对Hearle理论在气流纱中的应用作了一定的修正,并在此基础上对气流纱的拉伸特性作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最后还从气流纱的应力-应变关系式中,就影响气流纱强力、初始模量以及断裂功等等力学特性的一些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合理选用阻捻盘、很好控制捻度传递长度;合理设计与选用分梳及输棉机构,在不断改善单纤维供应的同时,尽量减少纤维损伤,提高纤维有效长度;适当提高纺纱张力,增加纤维转移等等都是改善气流纱强力等力学特性、提高成纱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工业用气流纱,还可通过合理设计凝棉槽,以提高气流纱紧密度的途径来提高气流纱强力。  相似文献   

12.
细纱品质指标的高低是细纱产品定等的一项重要考核依据.它不仅显示细纱品质的优劣,而且对织造生产工艺和纺织成品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原棉是纺纱的物质基础,占棉纱成本的80%以上,因而搞好配棉工作和预测成纱的品质,无疑对提高产品品质、稳定纺织生产以及提高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影响成纱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纺纱的方法,纺织的工艺参数、机械设备状态、操作技术、空气调节和原棉品质等等.若要对这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FA601A型机纺纱器的输送管道为研究对象,设计五个新输送管道,通过纺纱对比试验,根据各方案成纱的“乌氏”质量指标及成纱结构质量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比较科学地得出6号管道的成纱质量最佳,反映在纺58.3 tex的成纱结构中,不规则纤维占54.0%,打卷纤维只占10%。其主要原因是6号管道符合以下设计原则:(1)提高输送管道进口段气流速度,使纤维脱离锯齿的过程中,增强头端弯钩的伸直度,同时有利于纤维的轴向流动;(2)减少输送管道出口气流方向与滑移面交点切线的夹角,可减少不规则纤维;(3)减少输送管道剥离区空间,可减弱该区涡流的产生,从而改善纤维形态。由此可见,输送管道结构对成纱质量有显著影响,而纤维形态是影响成纱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工艺研究和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纱条干均匀度与原料中的短纤维含量、牵伸工艺配置、机械设备状态、操作和清洁等因素有关.为了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本文基于系统工程纺纱学理论,从原料选配至细纱的每一道工序优选了工艺参数和纺纱零部件,并通过加强生产管理,进行精细化控制,使纱线达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喷气纱的外形结构和内在结构,得出喷气纱基本上是由多数纤维的头端包缠在纱芯上的一种包缠形结构。同时初步探讨了它的成纱机理和影响纱条质量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几种不同机构及不同工艺参数的气流纺纱器所纺的纱,进行了成纱结构的试验与分析,并与环锭纱作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构和不同工艺参数的纺纱器所纺的气流纱之间在结构上虽有差别,但是,它们在基本的结构属性上是相同的,表现出气流纱中纤维排列形态较差,结构蓬松.这就是气流纱强力一般都比环锭纱低的主要原因.同时本文根据各种纺纱器所纺气流纱与环锭纱之间的差异,结合一些理论分析,提出改进气流纱质量的一些初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制备了含生物质黄麻纤维和榛子壳粉的新型环境友好型摩擦材料。用CHASE摩擦试验机测定了材料的摩擦性能,用可拓方法对摩擦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价。摩擦试验结果表明,当鼓温低于黄麻纤维的分解温度时,黄麻纤维具有降低和稳定摩擦系数的作用;当鼓温接近于黄麻纤维的分解温度时,摩擦材料出现热衰退。为了保证摩擦材料在高温的摩擦性能,黄麻纤维的含量不应过高。黄麻纤维的加入可以降低摩擦材料的磨损率。可拓评价结果表明,当黄麻纤维体积分数为9.0%时具有最大的关联度,综合摩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不饱和聚酯酰胺,并对不饱和聚酯酰胺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黄麻纤维质量分数及长度对交联后的黄麻纤维/不饱和聚酯酰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可完全水解,黄麻纤维质量分数高的黄麻纤维/不饱和聚酯酰胺复合材料交联后的弯曲性能和冲击强度均有提高,长纤维比短纤维具有更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羊绒纤维在棉纺设备上采用赛洛纺纱法纺纱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纺纱工艺路线、主要技术措施、赛洛纺断纱器的设计与合理安装等。论述了羊绒赛洛纱成纱结构的特性,为羊绒产品的开发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细纱落纱插管工作原来是用手工操作,它是将纱管从机器的锭子上取下,再将筒管插上,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费人力。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轻纺工业战线的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研究终于试制成细纱电动落纱插管联合机。我国现在已有60万纱锭使用了电动落纱插管联合机,其中约40万纱锭集中在上海市。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