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择期行下腹部剖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利多卡因组(L组,n=20)、0.75%丁卡因组(T组,n=20)、0.75%罗哌卡因组(R组,n=20)、对照组(C组,n=20),静脉诱导后分别用5 m L上述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其中对照组用5 m L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和心率(HR)情况;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呛咳评分及术后患者不良记忆情况.结果插管后4组患者HR,SBP及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插管后各组患者HR,SBP,MAP指标显著偏低(P0.05),其中R组插管后上述指标较L组、T组显著偏高(P0.05);拔管时C组HR,SBP,MAP较T组、R组显著偏高(P0.05),T组上述指标较L组低(P0.05);T组、R组呛咳评分及拔管时不良回忆评分较L组、C组低(P0.05).结论与2%利多卡因和7.5%罗哌卡因相比,0.75%丁卡因更能有效地抑制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杂种犬股骨骨折实验中,分别应用戊巴比妥钠与异氟烷复合麻醉和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两种方法,探讨这两种方法对实验犬生理指标的影响,评价这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实验用杂种犬10只分为A、B两组,每组5个重复,A组应用戊巴比妥钠诱导后,应用0.8%浓度异氟烷维持麻醉;B组应用戊巴比妥钠进行静脉麻醉,麻醉过程中在不同时间点对实验犬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PR)进行监测,A组各数据与诱导后5 min的数据,B组各数据与麻醉后5 min的数据相比较,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戊巴比妥钠麻醉诱导,0.8%浓度异氟烷麻醉维持在股骨骨折实验中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实验犬生理指标稳定,苏醒迅速,能够满足股骨骨折手术需要。吸入异氟烷后5min,HR、SPO2、TPR差异显著(P0.05);戊巴比妥钠B组TPR差异显著(P0.05),在麻醉45~60 min期间,实验犬恢复眼睑反射、肌肉震颤、不能满足手术需要。结论实验证明静吸复合麻醉比静脉麻醉实验犬麻醉效果好,麻醉平稳,苏醒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下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优点.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组( LM 组:20例)和气管插管组( T T组:20例).观察诱导前(T0)、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T2)、气腹后5 min(T3)及拔管或喉罩移出后1 min(T4)的SBP、DBP、HR、SpO2、Pet CO2及Ppeak;比较两组拔管期的呛咳反应程度、麻醉恢复时间及喉部损伤情况.结果 LM组和TT组T1时SBP、DBP均显著低于T0时(P<0.05);组间比较T2时TT组SBP、DBP和H R均显著高于LM组(P<0.05);TT 组术后呛咳反应程度、麻醉恢复时间及喉部损伤情况明显高于LM 组( 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采用喉罩全麻,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将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分别实施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情况、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麻醉后5min、15min及3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麻醉前(P0.05),但观察组各时间点血压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麻醉后5min、15min及30min(HR)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则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及局麻辅助剂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较对照组的31.37%低(P0.05)。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利于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织金洞水汽CO_2为期一年(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监测,将洞穴空气中的CO_2(P_(CO_2(a)))和洞穴滴水中CO_2(P_(CO_2(w)))分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监测点P_(CO_2(a))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各监测点P_(CO_2(w))的季节变化与相似,也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特征;但变化程度没有P_(CO_2(a))明显;同时玉兔宫的P_(CO_2(w))变化相对稳定,其CO_2来源可能位于更深部的表层岩溶区或包气带;织金洞滴水点SIc值均大于0,主要以沉积环境为主;但不同季节其变化值有很大不同,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同时冬季SIc值基本位于沉积线以上,可能是受PCP过程控制。而夏季SIc相对较低,主要是洞顶上覆土壤CO_2、降水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呼吸等因素共同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气管导管拔除期应用药物异丙酚和艾司洛尔对心血管反应及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异丙酚(P)组在患者达到拔管条件时,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静脉异丙酚1.5mg/kg;艾司洛尔(A)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1.0mg/kg。记录全身麻醉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即刻以及拔管后1、3、5及1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给药前比较:P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A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升高不明显(P〉0.05);与A组相比较,P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留观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抑制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开腹手术拔除气管导管期间不良心血管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在麻醉后恢复室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在猪的实验性肝脏移植研究中,供、受体动物的术前护理及麻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防止受体动物的不中意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需对麻醉、术前及术后护理给予密切注意,在15对猪做了肝脏移植手术,6头移植受体用氟烷加50%N_2及O_2进行麻醉,另9头用异氟烷加50%N_2O及O_2进行麻醉。对两组动物的动脉血压、总麻醉时间、腔静脉血液断流时间、液体输入量以及动物的存活时间予以测量和记录,并将这些参数在两组间进行比较。两种麻醉技术均未引起死亡,但与氟烷组相比,异氟烷组动物手术中血压稍高,存活时间较长,麻醉恢复也较快。由于上述所见和已报道的异氟烷与氟烷相比,异氟烷具有低的代谢率和有毒代谢产物潜在性的低含量,我们在这手术中选用异氟烷—50%N_2O法进行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或丙泊酚诱导后补注对插管期心血管的稳定作用.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227例,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SBP下降<30%者187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63例,B,C组各62例.用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注射诱导,2 min后A组直接气管插管,B,C组分别补注瑞芬太尼0.2μg/kg和丙泊酚诱导剂量的1/5,随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并测量三组气管插管完成时即刻(T1)、3 min(T2)、5 min(T3)的HR,SBP,DBP,并计算RPP;比较3组插管后4项指标的变化,并与基础值(T0)比较.结果与T0时相比,A组插管后T1,T2时的HR,SBP,RPP均明显增加(P<0.05),而B,C两组插管后T1,T2时HR,SBP,RPP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插管后T1时的HR,SBP,RPP均明显下降(P<0.05),而B组T1时的DBP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各时点HR,SBP,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A,B,C三组的HR,SBP,DBP,RPP及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后补注适量的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均可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对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丙泊酚较瑞芬太尼更利于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芬太尼—依托咪酯用于无痛人流术临床效果。方法 :人工流产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A、B两组 ,每组各 30例。A组在无麻醉状态下行人流术 ,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 2mg/kg ,3min后注射依托咪酯 0 .3mg/kg ,然后行人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的BP、HR、SPO2 、人流时间 ,术中和术后的反应以及B组患者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术前相比A组患者术中HR和MAP(平均动脉压 )下降率及术中、术后反应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B组患者术中HR、SBP、DBP、SPO2 均有不同程度变化 ,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人流手术中应用依托咪酯和芬太尼进行麻醉是一种起效快、麻醉效果满意、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8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用量20μg/kg),舒芬太尼1组(S1组舒芬太尼用量为0.5μg/kg),舒芬太尼2组(S2组舒芬太尼用量为1μg/kg)。比较3组患者镇静后10 min时、麻醉诱导即时、气管插管后3 min、二氧化碳气腹、二氧化碳气腹15 min、手术结束时的SBP、DBP。推算MBP、HR、ECG、SpO2。观察患者手术结束时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初醒时间,气导管拔出的时间及拔管时患者SBP、DBP。推算MBP、HR、ECG、SpO2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1组和S2组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二氧化碳气腹前后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而F组患者的波动相对较大。S1,S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组与F组比较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气导管拔出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患者SBP、DBP、MBP、HR,S1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S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延长,部分患者需要加用阿片类药物拮抗药,使用拮抗药后部分患者有烦躁、不自主体动等并发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舒芬太尼0.5μg/kg,能良好的控制因气管插管,二氧化碳气腹导致的应急反应,维护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同时不影响患者术后的苏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I-gel喉罩下七氟烷吸入全麻在新生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短小手术的新生儿40例,随机均分为I-gel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20例。七氟烷吸入诱导完成后,A组患儿置入I-gel喉罩,B组患儿插入气管导管,成功后行控制呼吸,七氟烷维持麻醉。结果 两组患儿插管(或喉罩)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A组患儿喉罩置入所需时间显著短于B组患儿的插管所需时间(P<0.05)。T1时A组患儿MAP、HR较B组明显降低(P<0.05);T1~T3时,两组患儿气道峰压、气道密封压、SPO2、PETCO2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患儿SpO2、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拔除喉罩后哭声嘶哑、呛咳、有血性分泌物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反流误吸。结论 I-gel喉罩下七氟烷吸入全麻用于新生儿短小手术,方便快捷,通气效果好,置入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1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126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A)、西药组(B)和中西药组(C),分别给予中药复方,吗丁啉和中西药联合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并计算胃内残存率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68.1%,西药组为65%,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药组为85.7%,疗效高于另外两组(P<0.05),中西医组15 min、30 min和60 min胃残余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中药复方和吗丁啉是治疗FD较有效的药物,中西药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FD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观察老年人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外加全麻插管下胆囊切除术中循环的稳定程度。方法:62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2)硬膜外加全麻,B组(n=30)硬膜外麻醉。观察术中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因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所用麻黄素和阿托品剂量。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患高血压和心脏病人无显著差异(P>025),手术中麻黄素剂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阿托品剂量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结论:老年患者行胆囊切除术采用硬膜外加全麻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王凯  黄丽洁  苟鹏  贾琳  陈华 《实验动物科学》2010,27(5):37-39,4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复合麻醉方法对幼龄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l2头中国农大幼龄小型猪分成两组,每组6头。A组:戊巴比妥钠(15 mg/kg)与速眠新Ⅱ(0.1 mL/kg)联合应用,采用不同部位肌肉注射给药;B组:氯胺酮(10 mg/kg)与速眠新Ⅱ(0.1mL/kg)按比例混合后,采用肌肉注射给药。麻醉后对动物实施腹腔探查术,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BR)、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10±2)min、(5±1)min进入麻醉状态(P0.05),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46±14)min、(43±9)min(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54±11)min、(34±12)min(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内呼吸频率分别为(33±7)次/min、(36±9)次/min(P0.05),心率分别为(113±14)次/min、(92±11)次/min(P0.05),血压分别为(118±17)mmHg、(109±14)mmHg(P0.05),SpO2分别为(99±0.5)%、(95±1.5)%(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比较而言,氯胺酮联合速眠新Ⅱ麻醉安全性高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和术后6,24,72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 3组患者CD4~+、CD4~+/CD8~+、Th1/Th2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CD4~+,CD4~+/CD8~+,Th1/Th2术后72 h内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有利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进而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适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效麻醉方法.方法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25例,随机分为3组,应用异丙酚、乙醚酯、硫喷妥钠诱导麻醉,其他诱导药物相同.术后48h内双盲法收集麻醉中知晓资料.结果 3组知晓分别为13%,5.2%,12%(P<0.05).无痛知晓异丙酚优于其他2种.结论异丙酚麻醉作用时间最短,知晓发生率最高,乙醚酯麻醉作用时间长于异丙酚,遗忘作用最强.硫喷妥钠苏醒类似乙醚酯,术中知晓与异丙酚相似.  相似文献   

17.
富硒螺旋藻对肝叶切除大鼠肝细胞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富硒螺旋藻(Se-SP)对大鼠肝叶切除术后肝细胞的抗氧化效应。方法:采用W istar大鼠复制67%肝切除模型,3个不同剂量组的大鼠于术前连续7 d按每天每公斤体质量灌胃150 mg(H)、50 mg(M)、15 mg(L)的Se-SP,另设生理盐水(P)和假手术(F)对照组。在手术前(0h)及术后12 h和48 h等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肝细胞,检测肝细胞中硒(Se)、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P、F组相比,H、M组肝细胞中Se、GPx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Se水平与GPx活性呈明显正相关(R2=0.75,P<0.05)而与MDA呈明显负相关(R2=0.70,P<0.05)。结论:Se-SP对肝切除大鼠肝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保护效应,对GPx活性具有明显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