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建立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古土壤沉积年代序列,揭示其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变迁规律,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白鹿塬刘家坡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 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论证和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 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全新世以来长江南京河段的河床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沿江地带全新世沉积相的分布,历史记载与水道图、地名录、江道残迹等方面入手,研究论证了中全新世以来长江南京河段的河床变迁及其演变特征与规律,分析了影响河床变迁的主要因素及在建设沿江经济区时值得重视研究、预测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的环境地貌问题。  相似文献   

3.
山东鲁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半湿润区,全新世以来该地演绎了多起古文化兴替.试图利用野外考古资料和已有的考古成果,系统梳理本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过程,探讨该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与古文化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期间鲁南地区经历了多次环境变迁,同期的古文化发展明显受环境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安神禾塬全新世黄土磁化率反映的古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结果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得出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将西安地区10 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结论全新世以来,西安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周期性、不稳定性和趋势性。  相似文献   

5.
三星堆文明的神秘消失,古环境演变应是重要原因,与全球性古气候环境变化直接相关.通过建立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以来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文化事件序列和古气候环境序列,进而将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成都平原全新世以来气候变迁与中国其它地区基本趋势是一致的.古蜀文化发展的阶段性与全新世以来气候的变迁直接相关并贯穿于古蜀文化演进的始终.其中气候温湿期对应着古蜀文化快速发展或繁荣时期,而古蜀文化的突然中断往往对应出现气候变冷干事件,显示古蜀文化演进与成都平原全新世气侯变迁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安徽淮河流域是我国古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一个重要区域,新石器时代演绎了多期古文化,石山子文化时期以渔猎为主,大汶口文化时期渔猎与农耕并重,而龙山文化时期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本文利用钻孔孢粉、海面变化及海岸线变迁等研究成果恢复本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过程,利用田野考古资料和考古研究成果,系统地梳理本区新石器文化发展进程,并将环境演变研究和古文化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探讨该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全新世大暖期的开始,新石器早期出现石山子文化,地方特征明显。6.5~5.5kaB.P.气候暖湿,受高海面、海侵及洪涝灾害的影响,地表环境恶劣,导致文化发展中断、考古遗址缺失,5.5~4.0kaB.P.气候趋干,自然条件有利于人类生存,大汶口、龙山文化逐渐繁荣。  相似文献   

7.
末次盛冰期结束、海侵开始后渤、黄、东海陆架潮汐、潮流的演变对该区泥沙的输运与沉积,以及海底地貌的形成、分布以及演变等具有深刻影响。文中数值模拟末次冰消期以来4个特定时期,即比现在海面低80m、52m、30m海面以及全新世最大海侵时渤、黄、东海陆架的潮汐、潮流。根据不同时期的潮汐、潮流分布特征得出,末次冰消期以来渤、黄、东海陆架潮汐、潮流的演变过程大致以全新世最大海侵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①全新世最大海侵前为渤、黄、东海陆架潮汐、潮流基本分布格局的形成阶段;②全新世最大海侵后,为基本分布格局的局部调整阶段。末次冰消期以来基本海岸轮廓的变迁是渤、黄、东海陆架区潮汐、潮流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24个具有年代控制的全新世剖面的孢粉记录后,得出以下主要认识:一是孢粉资料揭示出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的全新世植被类型存在差异,在基岩山地和河谷地带全新世曾发育有森林植被,而黄土塬面上和黄土/沙漠过渡地带全新世植被以草原为主,未见森林植被.二是考虑到年代误差范围,尽管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单元的全新世植被类型不同,但植被变化反映的环境演化格局基本一致,即早全新世黄土高原气候较干燥,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气候又开始变干.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一九七四年夏至一九七六年,我系师生接受了煤炭部综合利用局、省煤田勘探公司关于开展苏、皖两省泥炭普查的任务。我们采用三米浅钻作工具,并到有关单位部门搜集有关的钻孔、考古、孢粉分析等资料。工作所及,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索全新世以来江苏地理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钻孔资料帮助我们了解全新世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岩相岩性特征。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遗迹、化石、以及古植物孢粉资料,为了解全新世以来的地貌、沉积相等地理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和泾阳县新庄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该黄土剖面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将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进行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进行了划分,将西安地区10 000 a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6个气候阶段:10.0~9.0 kaBP,冷温转换阶段;9.0~7.0 kaBP,暖冷波动阶段;7.0~5.0 kaBP,温暖阶段;5.0~3.4 kaBP,暖冷剧烈波动阶段;3.4~2.0 kaBP,气温先降后升阶段;2.0 kaBP至现在,温暖半湿润、半干旱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1993年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实践操作,把工改文件的套改政策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计算机操作,根据计算机中的数据库技术及取最大值的数学手段,高效、准确地完成了工改任务,并向人事劳资管理工作者提出了工改的计算机软件思路:最大值套改计算法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的过程.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形象思维的运用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和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遥感图象作为地理表象材料的图象语言,其判读应用是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结合的一系列心智技能的培养训练过程.借助遥感图象在地理教学中的判读应用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教学表明,形象思维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表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使地理教学更富有趣味性,情感色彩丰富、持久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李约瑟难题的积极作用,及唯科学论的局限;探讨了中国古代数学具有构造性、机械化的特征,及对世界数学发展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15.
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教学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的过程.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形象思维的运用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和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遥感图象作为地理表象材料的图象语言,其判读应用是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结合的一系列心智技能的培养训练过程.借助遥感图象在地理教学中的判读应用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教学表明,形象思维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表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使地理教学更富有趣味性,情感色彩丰富、持久.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龙陵镇安狭长的山间盆地内,发育着一套以粗碎屑岩为主并含巨厚褐煤层的含煤建造,外表根像河流成煤环境,为此颇有争议。本文通过对该区成煤期构造、气候、植物、水文条件及其地理环境的研究分析,认为此粗屑物质并非通常所说的河流沉积物,是大量边缘互相重量入湖的冲积扇沉积,是个特殊的扇湖成煤环境。由于盆地小,相分异差,搬运短,含煤建造和湖沼是以粗碎屑岩为主。故它不同于国内外一般扇间湾和扇三角洲平原成煤。  相似文献   

17.
日本女作家圆地文子的小说《神社的慢坡》是一部非常有名的文学作品。小说以明治时期为背景,生动刻画了一个被封建伦理道德所束缚,在婚姻生活中个性受到严重压抑的女性形象。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将女主人公白川伦的婚后生活划分为四个阶段,揭示她在自我与现实的矛盾中心理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次具体的教学描述了在课程设计中应用CAD设计电路的探索过程,讨论了CAD在课程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应用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结合高等数学中精心设计与编排的教学实例,探讨教学中利用类比推理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民形成知识的思维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的结果,而且还学会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工程网络中关键路线的确定方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关键路线的确定只是考虑平均时间一个指标,没有考虑到完工的概率及方差这两个指标,有时与实际不符。本文提出运用数理统计的区间估计的上限来确定网络图关键路线的方法,并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建立一个模型,更切合实际地确定了网络中的关键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