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地区68个国家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国家信息通报、技术需求评估报告等公开文献,系统梳理"一带一路"8个主要区域,即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东非和西非的气候变化特征、受到的主要影响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需求。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地区普遍面临着以平均气温升高、降水时空变异增强以及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加为特征的气候变化,其中中亚、西亚、北非、西非等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更加剧烈,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热点地区。气候变化已经对"一带一路"主要地区的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虽然因为温度升高和二氧化碳的肥效作用,气候变化对一些地区(例如中亚)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由于温度升高增加了灌溉压力,"一带一路"地区普遍面临着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安全风险。降水时空变异增加将加大各地区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风险,东亚、南亚、中亚等依赖冰川融雪的地区,会因冰川萎缩面临较大的水资源压力。农业和水资源是"一带一路"所有主要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优先领域,提交技术需求评估(TNA)报告国家中90%都提交了这两个领域的技术需求。其中农业部门的共性优先技术为育种、作物品种改善和灌溉(包括喷灌和滴灌),水资源部门的共性优先技术为雨水收集,海岸带部门的共性优先技术为海堤和护岸以及沿海湿地恢复,监测预警部门的共性技术是预测和预警系统,但是不同地区偏好不同的预测预警系统。发展中国家在开展适应技术开发和转移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与市场、管理与制度、能力建设以及知识产权与技术四个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期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将进一步加深,基础设施投资合作也将进入新的阶段。把握当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作的新方向、新问题、新趋势,发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的基础设施合作的潜能,对于"十四五"期间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剖析了"十四五"期间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作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重要挑战,并从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构建基础设施投资合作便利化政策协调组织机构以及多渠道、多平台深化金融合作等方面,作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是气候变化敏感区,频发极端气候事件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准确理解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规律,能够为适应气候变化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基于1951-2019年黄河流域84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辅以回归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时序上,黄河流域极端低温事件指数呈下降趋势,高温事件指数、其他指数呈上升趋势;且极端气温指数多以55 a为主周期,而极端降水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2)空间上,极端气温指数西北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东部上升趋势明显;极端降水指数东部、东南部呈下降趋势,南部、中部呈上升趋势.(3)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所处的安全环境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极其复杂,在相邻的中亚、南亚、东南亚地区活跃着不少极端、恐怖组织,时常策划、组织暴恐活动,有些甚至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上述这些地区的国家大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见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已成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威胁之一,必须高度重视。中国周边活跃着哪些极端组织在中亚,当前影响较大的宗教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营商环境会影响中国的对外投资选择,选取"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2010—2016年非平衡面板数据,意在研究海外营商环境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影响。结果显示:(1)便利的营商环境对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当沿线国家人均收入变高后,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2)将营商环境指标分解为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登记财产、获得电力、获得信贷、纳税、保护投资者和跨境贸易便利度综合指数,各项指数均对中国企业向外投资起到促进作用,而合同执行便利性指数却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到抑制作用,此外解决破产便利度指数对中国企业向外投资作用不显著。(3)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时,表现出不同的动机:在高收入国家主要寻求劳动力资源和技术,在中高收入国家则是看重其市场规模,而在中低收入国家投资更看重投资国的政治稳定性。(4)在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中国企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资源捕获动机,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正面解读,加速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基于1979-2018年“一带一路”区域再分析数据集(ERA-Interim)夏季逐日最高气温和格网化的人口数据,选取日最高气温序列的95%分位数作为极端高温阈值,采用改进的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AD)方法,辨识极端高温事件特征,并定量评估极端高温事件的人口暴露度。结果表明,1979-2018年“一带一路”区域夏季极端高温事件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值分别为11次、32.3℃和5.8 d,显著增加区域分布在中国东部、俄罗斯西部、中东欧地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多发于研究区偏北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中国新疆、俄罗斯中部等,但事件的强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埃及、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印度等地,事件持续时间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印度地区;1979-2018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年累计影响面积和人口暴露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近10年达到峰值。人口暴露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印度大陆和黑海周边国家,且高暴露度范围不断扩大;人口暴露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气候、人口、气候和人口综合因素的贡献率相当,但近10年气候因素的贡献率明显增加。建议加强高温等极端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与区域合作研究,建立区域合作共同体,并培养和加强公众科学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扩展对外投资业务。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税务风险也随之产生。尽管目前国内研究中有关对外投资的税务风险研究不少,但"一带一路"沿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较以往投资国差异较大,企业应对"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做进一步研究。分析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时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通过风险量化,估测风险预警值,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中的税务风险做具体评估。最后,从信息收集,涉税防控和事后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反响热烈,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迅速发展并成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目前,中国在全球已经建立和在建的各类经贸合作区达上百个,大部分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位于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是中国在境外面积最大的经贸合作区,也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自发聚集,一般先有商业活动、后建园区,如乌兹别克斯坦的鹏盛工业园;另一类是政府  相似文献   

9.
熊彬  范亚亚 《科技与经济》2019,32(4):96-100
采用真实固定效应的异质性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别从投资存量和流量两个方面考察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率、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双边经济规模、地理距离、汇率、金融危机是影响直接投资存量和流量效率的主要因素,且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双边投资协定和贸易量是投资非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证明了2003—2016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投资效率存在极为不均衡的现象:东南亚未来仍是中国主要投资对象国;中国应持续挖掘对中东欧、独联体和西亚国家投资潜力;同时应重点开发对南亚和中亚的投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建共商共享是促进"民心相通"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以色列、波黑、越南、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阿富汗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6位官员、学者的深入访谈,围绕"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发展与运行状况、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联系、"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不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质量偏低现象,但部分国家适龄人口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数量和规模增幅超过预期,少数国家大学排名表现较好,战争、区位、宗教、政治、殖民地历史等显著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各国大多拥有良好的高等教育发展愿景,通过中长期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构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架构、引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等方法提升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联系,国际项目合作、国际学校建设、留学生派遣以及其他外事往来是联系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以色列、俄罗斯等国来华举办高等教育,中国高校赴马来西亚建立分校,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华留学人员的大规模增长,正快速拉近中国与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距离。第三,沿线国家高度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密切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推进,热切期待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互信和合作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新兴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未来研究可能集中在为应对全球化的冲击,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间如何合作,以及毕业生就业和归国等问题上。研究结果显示,沿线国家普遍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务实合作可能影响"一带一路"沿线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尚需持续发力并就相关问题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科技界声音     
<正>"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等共性问题,而且与中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具有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共同需求。从科技合作入手,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挑战和问题,有利于从战略层面推动形成建设"一带一路"的共同愿景。——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学报》[2017-05-15]"一带一路"亚非地区大部分国家面临的最现实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项目的推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为全面准确地分析中国能源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的影响,本文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六大板块,并在每个板块中各选出一个代表国家,然后运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Multiregional Input Output Model,MRIO)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投资对东道国各部门的总产出完全拉动量、增加值拉动量、二氧化碳排放拉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相较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言,能源投资给沿线国家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可观,且经济和环境的成本收益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其中,对俄罗斯的能源投资效率较高,而印度尼西亚的成本收益值则较小.本研究可以为客观地评估我国能源投资的经济收益和环境成本,促进能源投资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本书以"文化经济学"的视角解读什么是"一带一路",纠正了对"一带一路"的错误认知,解答了怎样的城市和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吸引力等具体问题,并指出"一带一路"在经济、文化层面对于中国崛起的意义。"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经济事件,更是一个文化事件,是中国文明型崛起的标志。本书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2015年专利计量信息,从区域特征、优势领域、技术发展状况和主体特征等方面,对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协同技术创新基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申请专利数和获授权专利数呈增长趋势,与上海市的合作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是与重庆市、浙江省的合作数量;(2)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创新的优势技术在化学/冶金领域,2007年以来,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持续发展,技术更新缓慢,新技术特征减弱;(3)企业是参与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高校是协同技术创新的积极参与者;(4)广东省要结合协同主体,积极鼓励广东省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开设子公司,鼓励广东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建立地方研究院,参与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5.
<正>丝路基金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独特作用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面临着资金短缺等问题,融资需求较大,迫切需要国际社会支持来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项目陆续落地,需进一步加强产融结合,为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全国政协副主席、丝路规划研究中心理事长陈元指出,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农业化工、投资发展和文体休闲等领域。从宏观和中观层面着手,系统分析“一带一路”项目在沿线国家地缘政治、法律制度、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以及中国在投融资体系、标准和规则对接、国际投资经验等方面面临的项目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香港的独特优势,提出香港在“一带一路”项目风险管理中可以发挥融资中心、国际仲裁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和规则对接平台这5个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斯里兰卡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国家,极端降水对当地社会经济威胁较大,极易引发灾害。本文选取当地10个气象站2008~202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基于RClimDex模型计算斯里兰卡6个极端降雨指标,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指数在时间分布上,除持续干旱指数(CDD)呈减少趋势外,其他各指数均为上升趋势;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差异表现为北部沿海平原地带的极端降水强度高于南部沿海平原,拉特纳普勒市以西地区为斯里兰卡降雨事件的多发区;极端降水指数周期性明显,绝大多数极端降水指数以6~7年为第一主周期。R/S分析表明当地极端降水事件未来持续可能性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斯里兰卡极端气候预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工作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企业呈规模性"走出去",起步于中国入世,其进程发展十分迅速。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2016年全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截至2016年底,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个,累计投资185.5  相似文献   

19.
正"一带一路"建设要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至关重要,只有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才能获得坚实的社会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大多信仰宗教,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宗教因素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正面影响十分可观,因为宗教文化层面的理解和尊重是最深层次的;运用失当,则可能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羁绊和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战略发展期,国家层面提出的"一带一路"、"自贸区"两大战略正在全面部署实施,相关城市和行业对于新常态下如何融入两大战略建设的讨论如火如荼。港口作为区域发展的龙头行业及反映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文探讨港口企业如何通过顺应产业升级方向、做大临港产业、吸引高端要素集聚、辐射内陆、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助推区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先试"走出去",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并结合区域特色产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