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运用模型试验,分析了海州露天煤矿南帮E_(10)区段边坡随露天开挖的应力变化和岩移特征.阐明了太平中部三号断层对该边坡区段稳定性控制作用,揭示了边坡岩移机理和潜在滑坡模式.  相似文献   

2.
受顺倾断层及弱层双重作用下的露天矿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复杂性影响,提出了含断层逆倾边坡最危险滑面的确定方法.结合白音华四号露天矿工程实际,应用自主研发的刚体极限平衡软件,确定了该矿首采区顶帮含断层及弱层边坡的最危险滑面位置与形态,对到界边坡参数进行了分阶段优化,并通过数值模拟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含断层逆倾边坡滑面确定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较接近,可在工程实际中推广应用;白音华四号露天矿顶帮边坡的滑移模式为圆弧-断层-弱层所组合形成滑面的组合滑动,优化后整体边坡角为23°,第三系以上局部边坡角为18°.  相似文献   

3.
以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为例,剖析露天矿顺层高边坡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开展边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土壤营养元素检测;进行北帮顺层边坡治理的稳定性分析,据此提出合理的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进行边坡修复植物选择及生态环境治理分区,提出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案.文章建立了完整的大型露天矿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为相关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大唐胜利东二号露天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岩体结构控制论、极限平衡理论,研究边坡煤岩体内赋存的顺倾弱层和大断层对软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并应用自行研发的极限平衡软件定量分析了采场南帮边坡的滑坡模式、滑坡机制。结果表明,现状边坡由西向东稳定性下降,并且存在顺倾弱层,揭露的弱层若受到断层切割作用时,易发生平面楔形滑动;若未受到断层的切割作用时,易发生以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采场南帮边坡潜在滑坡模式是以6煤层底板附近的顺倾弱层为底部界面的平面楔形滑动;F68断层是滑移体的侧边界,断层下盘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以司家营露天采场为工程背景,利用矿山开采已揭露的地质信息,在对矿山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软件来模拟分析不同边坡角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开采设计相比该矿山的最终边坡角有提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任志丹  吕力行 《河南科学》2014,32(7):1300-1302
露天矿边坡的治理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点难题.根据某露天铜矿采场边坡的实际问题,采用极限平衡和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该矿设计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优化方案,为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某大型露天铁矿山开采已进入末期,在采场西部端帮已形成了近 200 m 高、平均边坡角 50.5˙、局部53˙的高陡边坡.为回收端帮残存矿石,关键因素是防止边坡的坍塌破坏.文中在对边坡岩体性质和节理裂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原理对边坡的稳定性与爆破振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边坡潜在的破坏模式.根据聚能射流原理,提出了通过大孔径聚能预裂爆破两阶段降低爆破地震效应,保证生产过程中边坡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司家营露天采场为工程背景,利用矿山开采已揭露的地质信息,在对矿山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软件来模拟分析不同边坡角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开采设计相比该矿山的最终边坡角有提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内蒙古鄂尔多斯某露天矿的边坡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进行了展述,进而建立了适用于该矿的边坡稳定性监测系统,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监测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F3断层切割平庄西露天矿西北帮边坡形成三维滑体,采用二维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计算要求,因此采用3Dslope边坡计算软件对西北帮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分析西北帮边坡的影响因素,确定潜在滑坡模式,计算由F3断层和弱层以及假设的侧滑面控制的三维滑体边坡稳定系数.从而确定滑体的大小,控制F3断层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该成果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回采灵泉露天煤矿F4断层煤壁的边坡稳定,研究分析灵泉露天煤矿F4断层煤壁的现场考察与露天煤矿地质资料及边坡稳定性监测等资料,确定F4煤壁回采方案,即单斗铲-汽车工艺,采用横采内排,沿煤层走向推进的开采方案.并对F4煤壁回采过程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F4断层最大边坡高度72 m时,其稳定系数为1.18,回采F4煤壁过程边坡是稳定的,灵泉露天煤矿F4煤壁回采可行.  相似文献   

12.
在露天开采过程中遇到断层时,由于煤层突然错位,造成剥采比剧变,工程接续困难。因此,过断层期间剥采比合理控制和矿山工程平稳过渡接续是露天开采的技术难题之一。笔者通过建立剥采比与断层落差、产状及煤层厚度数学模型,研究不同煤柱留设宽度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了矿山工程发展速度与同时采煤台阶数的关系,计算确定了过断层期间确保矿山工程平稳过渡接续的动态降深速度和生产能力接续方式。结合胜利东二号露天矿过F61断层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过断层开采方式和生产能力接续方法可有效均衡生产剥采比,保证产量稳定,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开平煤田吕家坨矿7#煤层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煤层断裂构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吕家坨井田发育褶皱构造,煤层走向变化较大;主要构造线近EW向,最大主应力近NS向;构造发育呈复杂一中等一较复杂的分带特征,复杂区的延伸方向主要近NW向;D4F1断层从浅部向深部落差增大,D4F3断层延伸方向近EW向,落差较大。该研究可为煤矿的工程布设与煤层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太原地区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太原地区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及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时期,太原东山、西山矿区连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沁水向斜的西北偶;太原盆地形成使太原东、西山分离,清交等断层下盘(上升盘)的掀斜作用,使西山地区形成了向斜构造,鄂尔多斯块体的逆时针旋转,使太原东、西山地区地质构造展布方位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杜儿坪矿北三6830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一条落差H为3.0m~3.1m、横贯工作面正副巷的大断层。该矿采取了沿断层面掘送探巷提前支护断层破碎带顶板、工作面预挑顶、煤壁注浆等手段,安全高效地回采,通过了该大断层。  相似文献   

16.
断层破碎带岩性复杂、节理发育,为维护破碎带影响范围内巷道围岩稳定性,降低突水风险,常对其进行超前注浆加固。以淮南潘二煤矿F1断层为例,提出采用钻孔光纤及电法测试技术,对巷道掘进过程中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稳定性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根据巷道掘进速度,定期采集钻孔应变和电阻率数据,分析了应变及电阻率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后场源变化特征与正常岩层区段具有明显差异性,表明注浆加固将有效改善破碎区段岩层物性。根据光缆应变分布及电阻率分布特征,结合巷道围岩地质属性,认为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后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断层活化变形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7.
冀东地区金矿产出较为集中,且地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研究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成矿条件,认为冀东地区金矿床成矿岩体应定位在燕山期花岗岩体,控矿构造定位于断裂或剪切带处。石英脉和黄铁矿脉可做为较好的直接找矿标志,此外,硅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对金的富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原位声波测试法对新集一矿F10断层岩体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得出F10断层两盘有7.5 m的岩体力学性质较差的地段,且断层上盘较下盘差,对应的岩体动弹模量、体积模量、剪切模量都比较小.研究表明生产实际中可以通过原位声波测试获得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种物理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张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6991-6996
利用数值模拟分析软件,研究了某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单薄山梁及断层带稳定性。结果表明:1)增设防渗措施,正常蓄水位情况时库区渗流量为2 795.42 m3/d,F17断层处渗透坡降为0.27,小于临界坡降值,整体上发生渗透破坏可能性较小;2)坝基防渗墙防渗效果相较于左岸山梁防渗帷幕及断层处防渗墙效果更为明显,渗流量变化更大。左岸山梁防渗帷幕及断层处防渗墙加固处理措施,对库区渗流量影响较小,但对断层出渗流坡降具有一定的影响;3)断层沟谷出露位置为渗流出逸位置,左岸山梁冲沟部位会发生较为明显的渗流现象。4)不同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均大于2.35,有一定安全裕度。蓄水后滑移模式1边坡安全系数略有增大,滑移模式2有所降低。研究结果对于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