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诸多佛教大乘经典皆具有文学特质,其阐述佛理所用语言及其表现手法,若以文学视角探讨,则具有与文学作品相联系又相差异的文学特色。大乘经典《金光明经》,就其文学性而论具有丰富的文学色彩,行文语言富于文学艺术,表现方法巧妙多变。其表现佛理叙事语言,意象寓意蕴含自有特色。其中可以称为特殊意象,诸如"光明"意象即具有佛身光明形象、光明普照之场景及经典光明之威力等寓意;"金鼓"意象可与佛教"忏悔观"联系,具有警醒教化之寓意;"如意宝珠"意象则具有佛教现实利益信仰之内涵。  相似文献   

2.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传世的诗歌总集,在艺术性、思想表达、韵律美等方面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诗经中所描绘的意象也成为了后代文学创作的典范,如"鸟"的意象、"水"的意象、"树木"的意象等等。本文试对《诗经》中出现的"柳"意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虹》是一部综合多种写作手法的小说,尤其是象征性叙述手法的运用比较普遍,象征性的意义几乎可以在作品的每个地方找到。本文以象征意象为考察的出发点,着重讨论这部小说的标题《虹》这一意象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劳伦斯运用“虹”这一意象来作为象征的载体,充分发挥其象征意涵的多义性和系统性,使得这一具体而微的文学意象挥发出饱满的文化能量,表达作者所要表现的感觉、情思、意志或观念。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中的鞋意象和花园意象,在意义凝聚这一层面,体现出蕴涵的丰富与深广,在传达方式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质。鞋意象与花园意象分别关联虐恋的表白、权力的诉求,而在虐恋和权力背后,又潜含着欲望和政治两种话语轴线。  相似文献   

5.
有关《诗·汉广》的诗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经学的解释,有文学的解释,《战国楚竹书诗论》的发现为我们重新认识其诗旨提供了契机。"水"这一原型意象,成为解读其诗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聊斋志异》叙事模式的过程中,叙事意象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聊斋志异》中的叙事意象包括植物意象、动物意象、人文意象等。植物意象体现为各种花的意象,既带有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内涵,又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产生新的意味。动物意象选择一些拥有具体物性的动物表象,通过情节的展开,生发出丰富的意蕴和文化内涵。人文意象或贯通情节或深化意义,既具有审美特征又具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的动植物,这种寓情于物文学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灵光初现,而是昆虫文学萌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文学意象入手,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再现《诗经》中昆虫的文学图谱,理顺《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结合先秦社会的政治、经济格局,并进行文学形象的分析,从而得出中国昆虫文学萌芽于《诗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虹》是一部综合多种写作手法的小说,尤其是象征性叙述手法的运用比较普遍,象征性的意义几乎可以在作品的每个地方找到。本文以象征意象为考察的出发点,着重讨论这部小说的标题《虹》这一意象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劳伦斯运用“虹”这一意象采作为象征的载体,充分发挥其象征意涵的多义性和系统性,使得这一具体而微的文学意象挥发出饱满的文化能量,表达作者所要表现的感觉、情思、意志或观念。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播的角度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了研究,指出文化意象既有着高度的文学审美价值,又有丰富的内涵文化信息,在促进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播方面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翻译文化意象的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维解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他早期的童话作品却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夜莺与玫瑰》以其深刻的主题、纯美的意象、诗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其作品的艺术美、精神至美和美文思想又使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他对生死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也在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所以,只有从文学、美学和哲学的三维视角才能比较全面地解读王尔德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1.
莲花的文学意象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作为一种植物,自古以来一直深受文人喜爱,文学中莲花是爱情的象征,是美妙女子的比喻,是“君子”高洁的写照,是祥瑞的征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除对题材的继承性之外,更主要的是莲花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她集美艳、圣洁、多子等于一身,能引发不同时期不同文人的感受,也比较符合古人对于情感、人格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莲是受历代文人关注和喜爱的一种名花异卉,也是宋词中十分突出和重要的一种花卉意象。词人对莲的物色美有全面而深刻的体认,从莲的叶、花、柄、莲蓬、莲子、藕的局部特征,到一株莲、一片莲的风姿,从莲的花香,到其叶、柄、藕的香味,从嗅觉到味觉,对不同环境诸如雨中、风里、月下的莲的神态等,都有出彩的描绘。体现出宋人怡情自然、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显示了宋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菊花与莲花,是欧阳修步入中年以后经常题咏的两种花卉,它们在欧阳修诗歌中,有着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人生的痛苦无奈,莲花象征生活的快乐欢愉,二者相反相成,共同构成欧阳修中年以后人生态度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菊花与莲花,是欧阳修步入中年以后经常题咏的两种花卉,它们在欧阳修诗歌中,有着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人生的痛苦无奈,莲花象征生活的快乐欢愉,二者相反相成,共同构成欧阳修中年以后人生态度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远东先生对《荷塘月色》的误读,拟从创作背景、“荷”的意象属性和采莲风俗内涵的探讨,来证明《荷塘月色》是朱自清苦闷灵魂的宣泄和人格理想的寻觅,从而否定其认为作品体现了朱自清“爱欲骚动”和对异性爱慕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因承载了文化思想而显厚重,但有些时候,文学也会因思想背后的意识形态过分压抑而表现出单薄。未来的文学不会因此而走向消亡,必将走向回归,走向自觉,回到文学本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艺术中的净土变相,其主要图像特征是阿弥陀佛三尊处于楼阁与莲池之间,周围有菩萨天众与各式化生等,表达了信众往生西方乐土的愿望。最早的净土变相典型像例是南响堂山第1、2两窟的浮雕,表明净土变相正式形成于北齐。净土变相的基本图式和构成要素,与犍陀罗地区出土的"穆罕默德那利造像"尤为相近,是借用古印度流行的"舍卫城大神变造像"为图像范本,结合净土佛典而创制的。这一发现,既指明了中国净土变相的源头,也从具体的案例中显示了笈多王朝的佛教艺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血"意象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意蕴.透过它表现的内涵特点和象征层面,既可了解其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美学指向,又能领悟中国文化重体验、尚感悟、趋向反省内求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剪纸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艺术家们飞剪走纸,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了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并显示出极高的审美价值。千百年来,剪纸艺术像开放在山野间的小花一样默默地植根于广大农村,作为一种装饰品、吉祥物,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体现着中国普通民众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20.
江西广昌白莲花粉成分与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莲花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利用电镜对白莲花粉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白莲花粉形态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