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博大精深的《文选》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在音韵学方面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选》中的诗赋等都是有韵的,由于今音不同于古音,所以以今音读之,很多地方已不能明其韵律。本文以《文选》诗为例,来探析《文选》诗中的音韵,以证《文选》诗中韵的和谐以及对以《诗经》为主的古音韵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利用RBF网络结构简单、非线性逼近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的特点,提出一种RBF网络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数字音频零水印算法。本算法利用RBF网络,将原始音频信号小波低频系数作为RBF网络的输入,将水印信号作为目标,建立原始音频信号与水印信号的对应关系。该方法不改变原始音频信号感知质量,在抵抗各种常见攻击时所得归一化相关系数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音频双水印算法,解决双水印中认证水印的抗攻击鲁棒性差以及脆弱水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鲁棒水印采用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音频零水印方案作为版权认证水印,因为该水印方案不改变原始音频数据,所以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脆弱水印采用一种新的双极性量化方法嵌入,提高了脆弱水印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认证水印具有很强的抗攻击鲁棒性,脆弱水印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且能够对恶意篡改进行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传世的诗歌总集,在艺术性、思想表达、韵律美等方面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诗经中所描绘的意象也成为了后代文学创作的典范,如"鸟"的意象、"水"的意象、"树木"的意象等等。本文试对《诗经》中出现的"柳"意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κ-卡拉胶的产率和凝胶强度,研究了醇碱改性处理麒麟菜制备κ-卡枉胶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碱浓度3%、改性时间1.5h、改牲温度75℃。其凝胶强度达2567.9g/cm^2,产率39.15%,粘度、透明度、色泽等指标明显优于传统碱改性工艺。该工艺减少了原辅料投入和环境污架,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使用Arnold变换对二值黑白水印图像进行预处理,对选定的音频进行五层小渡分解,对小渡分解后的低频系数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选取DCT系数中幅值较大的点嵌入水印信息,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相结合的数字音频水印方案.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对噪声、重采样、重量化等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我国传统植物草石蚕块茎中水苏糖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方法。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定性分析,选择乙酸乙酯/甲醇/水/冰醋酸(3/2/1/2)为展开剂,采用二苯胺-苯胺一磷酸为显色剂。该条件下水苏糖Rf值为0.47,显色点为棕黄色,斑点清晰,与其他糖分分离良好。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HPLC—RID)法定量检测,采用Kromasil NH2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v/v),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进样体积10μL,该色谱条件下,水苏糖峰出峰对称性好,时间较短(9.5min),水苏糖浓度在1.0~8.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回收率在96.O%~102.5%之间。在生产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采用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方法结合,以满足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8.
马朝阳 《科技资讯》2006,(15):40-40
本文针对近几年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情况,分析了农村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考核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既能够作为教学全过程的导向,又能检验教学效果是否达成.以部队对毕业学员岗位需求和任职能力为牵引,分析现有勤务保障类装备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适应部队岗位任职需求的考核方法,并在无人机专业勤务保障类课程无人机数据链系统构造与维修中进行了实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昭明文选》文类繁多,词章优美,成为历代文人、学者阅读、品鉴的蓝本,对其注释亦应运而生,流传下来的主要是李善注与五臣注。然两家注因其注释体例不同而呈现出不一的训诂面貌,历代文人、学者对两家注颇有争论。本文以《述祖德诗二首》为例,浅析两家注注释体例、产生背景与阅读人群以及雅俗之融合等问题,以价值中立的原则客观论述两家注之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