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5):159-F0002
2010年12月13日,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寻找版纳鱼螈”的专题片播出后.一时间,“玉林”、“版纳鱼螈”这两个关键词在国内名声大噪。在专题报道中.有一个人与版纳鱼螈紧密相连,为找到版纳鱼螈.她走村串屯.受尽日晒雨淋:为研究版纳鱼螈.她所带领的团队多年来兢兢业业。她.是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桂芬教授。她带领的版纳鱼螈研究团队.是目前该珍稀物种的唯一研究机构。他们的努力填补了我国蚓螈类研究领域的空白.他们的成果在全国两栖爬行动物界享有颇高的声誉.他们携手保护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目前.该团队已在《动物学报》、《动物学杂志》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4篇相关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受到科研界同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贵州5种蝾螈酯酶同工酶(EST)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贵州疣螈、细痣疣螈、无斑肥螈、蓝尾蝾螈和尾斑瘰螈的EST进行了研究。5种蝾螈的同工酶种属差异明显,以EST酶谱为性状,对这5个种进行了聚类分析,贵州疣螈和细痣疣螈被聚为一类,尾斑瘰螈和无斑肥螈是另一类,蓝尾蝾螈是两类之间更接近前才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3.
贵州5种蝾螈几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 ,分析了贵州疣螈 ,细痣疣螈 ,无斑肥螈 ,蓝尾蝾螈和尾斑瘰螈若干种组织的LDH同工酶 ,结果表明 5种蝾螈种属差异明显 :贵州疣螈 ,细痣疣螈的LDH为 5谱带型 ,而无班肥螈 ,蓝尾蝾螈和尾斑瘰螈的LDH则为非五谱带型 ,各种的LDH亚基构成和迁移率均有所不同。依据 5个种的LDH同工酶的种属差异 ,对它们的系统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贵州疣螈夏季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报道了贵州疣螈夏季栖息环境、活动习性、繁殖及食性与捕食行为。贵州疣螈主要以昆虫纲的种类为食,有益系数达52.31%,是一种对农林业有益的动物。  相似文献   

5.
鱼螈在广东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作者于1985年在广东省化州县采到的八尾版纳鱼螈的幼体标本,从而首次肯定了鱼螈在广东有分布,并对Mell氏1922年关于鱼螈的可疑记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1980年10月至1982年8月曾先后在甘肃康县城关、阳坝二公社的八个采集点;甘肃徽县水阳、城关、麻沿和嘉陵等四个公社的八个采集点以及甘肃两当县一个采集点等处调查了原尾虫的种类和分布,共采集到标本300余个,其中包括成虫及幼虫,大部分标本采自康县郑家沟、庄子上和徽县谈家庄穿洞河坝,经鉴定主要种类为甘肃阿螈Alaskaentomon gansuensis系一新种,属于螈科,将另文报导;青海夕螈Hesperentomon chinghaiensis属夕螈科;古螈属一种Eosentomon sp.属古螈科,此三科、属之检索表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方法,研究了成体大凉疣螈肺脏的基本组织形态和纤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成体大凉疣螈肺脏大体解剖为一对有弹性的中空薄壁囊状结构,内表面呈蜂窝状;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囊状肺分为气管、隔膜和肺泡的多级结构,与高等动物肺脏的基本结构相似,但肺泡数量少,表明其呼吸功能较弱.对纤维分布的观察结果表明,成体大凉疣螈肺脏的气管和肺泡壁拥有较为丰富的胶原纤维.该文首次对大凉疣螈做了肺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为更深入了解疣螈及其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北流市六麻镇版纳鱼螈数量和分布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版纳鱼螈是我国濒危的两栖类动物,分布区域狭窄,数量极少.本文对版纳鱼螈在广西北流市六麻镇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达和村版纳鱼螈的种群密度为0.12条/m2,种群数量约为10800条,在六麻镇19个自然村的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9.
张亮 《大自然》2013,(3):24-26
香港瘰螈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因模式产地在中国香港而得名,在香港是受法律保护的动物。我的朋友朱浩文曾经历时两年在香港大埔窖追寻香港瘰螈,拍下了很多其繁殖过程的珍贵照片。这种执著与耐心令我心生敬佩,但遗憾的是,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数据。香港瘰螈喜欢在山地清澈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2009年8月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生境和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内文县疣螈的分布呈"斑块化"和"破碎化"的特点,只在农茶、石屋冲、东冲和包家河4地发现有文县疣螈,平均种群密度为0.180只/m2,农茶最高(0.368只/m2),包家河只有零星分布.对海拔高度、水深、流速、基底类型、植被盖度、干扰距离等生境因子的选择具有较显著差异,较适合的生境为海拔高度1 100~1 400m区间,水深0.3~0.8m,沙石底质,流速小于0.5m/s,植被盖度60~80%的水潭或小溪.主要食饵为节肢动物,占73.0%,其次为环节动物,占23.5%,另有少量软体动物,捕食与生境选择存在一定关系.在分析了保护区影响文县疣螈生境主要因素的同时,提出了保护文县疣螈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采自大理点苍山的红瘰疣螈为材料,应用常规血涂片,Giemsa染色法与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红瘰疣螈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数量比例。结果表明:红瘰疣螈的外周血细胞中红细胞有核,呈椭圆形、梨形,平均含量为1.48×105个/mm3。白细胞多呈近圆形,平均含量为0.17×105个/mm3。白细胞中按细胞数量从多到少排列,其顺序依次为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并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从进化、生活习性、环境与血细胞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贵州疣螈捕食和反捕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云贵高原特有种贵州疣螈(Ty lototritonkweichowensis)的捕食行为和反捕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记录了贵州疣螈常见的捕食行为和反捕行为。贵州疣螈的捕食行为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的捕食方式,捕食过程中嗅觉起了主要作用,捕食动作迅猛而准确;幼体时期存在相互残食现象。反捕行为基本上是一种防御行为,利用其自身良好的保护色和逃逸作为反捕手段,在其被捕捉后,又利用嘴、尾等攻击敌人,同时还利用体表分泌的一种有特殊臭味的粘液来作为御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无斑肥螈栖息于流溪中,水温在20℃以下,酸碱度PH为5.5.主食蚯蚓等昆虫.繁殖在溪水中,卵粘悬于石块下,浸在水中.云山肥螈种群密度大,达1.093条/米~2,总数达8000条.为稳定型种群.每年可适当捕捉以利用这一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4.
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活于云南省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瘰疣螈的繁殖习性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在大理地区繁殖期一般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窝卵数为96.43±6.14枚,孵化期20~23 d,人工孵化率80.5~92%;自然孵化率72.2~80.9%;对不同日龄幼螈的形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外鳃萎缩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尾斑瘰螈夏季生活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山县的莲花、大塘、西江等处的实地观察 ,报道了尾斑瘰螈夏季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和捕食场所及捕食行为  相似文献   

16.
贵州疣螈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脾脏细胞制作染色体标本,研究了贵州疣螈的核型,结果表明: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24,第6、7对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2对是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9对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形染色体对,本文还对已知近缘种进行了核型比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滚石棚洞冲击系统非线性集中质量模型,结合Meyer非线性接触定律,运用能量原理研究了滚石冲击下棚洞结构(普通棚洞和耗能棚洞)的动力响应,在此基础上研究棚洞板在滚石冲击荷载下的抗冲切计算。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耗能减震棚洞能很好地吸收滚石冲击能量,大幅度降低滚石冲击力,有效提高混凝土板抗冲切能力,是一种理想的滚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石灰岩地区的溶岩洞人们多耳熟能详,而火山区的熔岩洞却鲜为人知。我国的火山熔岩洞不多,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有过纪录,而黑龙江省镜泊湖和五大连池附近的熔岩洞则规模大、游人多、交通也方便。熔岩洞和溶岩洞熔岩洞和溶岩洞一字之差,大同大异。大同者,同是天然形成的地下岩洞,宏伟壮观,因而引起洞穴探险者的浓厚兴趣;大异者,形成机理不同,景物不同,体会感受也殊异。大家知道,溶岩洞是含二氧化碳的流水长年溶解石灰岩而形成的,洞内钟乳石的长短大小记录了岩洞形成的历程,有经验的考察者仅仅根据某些钟乳石的长度就能大致估计出该…  相似文献   

19.
云山肥螈分布于南北两溪,海拔700米以上,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0.9298条/米~2、1.095条/米~2,现存7000条左右。  相似文献   

20.
无斑肥螈要饲养成功,须要水溶氧高、透明度高、不受污染,水温在12~25℃,地面不要震动,饵料以动物性食物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