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研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在甘肃省高台仁济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原发病的相应治疗,并控制感染,保证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胃潴留、反流和误吸、腹泻、脱管以及堵管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总发生率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撤机成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置鼻空肠管在临床上抢救危重病人时解决肠内营养问题,防止食物返流、误吸,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减轻腐蚀性毒物中毒所致食道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各种危重病人进行手法盲插留置螺旋型鼻空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通过手法盲插留置螺旋型鼻空肠管,成功率较高,对病人损伤小。结论:通过留置鼻空肠管对各种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是临床具有实用性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彩红 《甘肃科技》2016,(10):127-128
探讨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早期应用的护理体会。收集31例SAP患者早期使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3例发生腹胀,2例发生腹泻,26例均未发生误吸和鼻肠管SAP复发,全部治愈出院。对SAP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SAP治疗的重要手段。做好鼻肠管的日常护理,是SAP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间置顺蠕动空肠的胃次全切术治疗贲门癌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31例贲门癌行保留幽门的胃次全切除术。在食管与残胃之间间置顺蠕动空肠,并在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3cm左右重叠缝合空肠浆肌层重建人工贲门。结果31例贲门癌患者均随访1~8年,平均(2.4±0.5)年。随访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为(2.2±0.4)h,无贫血、倾倒综合征发生;食管及吻合口炎症2例。保留幽门间置顺蠕动空肠的胃次全切术后残胃具有贮存食物、良好的排空及抗返流功能,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结论本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肖转荣 《甘肃科技》2023,(1):104-106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定西市人民医院ICU接收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2组内。其中将采取常规ICU护理的42例设为参照组,将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的42例设为研究组。比较2组谵妄发生情况、谵妄持续天数、通气时长、ICU停留天数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II)评分。研究组谵妄总发生率11.90%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谵妄持续天数、通气时长、ICU停留天数均明显较参照组短(P均<0.05);2组干预后APACHE II评分均明显较干预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较同期参照组低(P<0.05)。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谵妄发生率,显著缩短通气时长、ICU停留天数,并大大改善患者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饲饮食护理在改善昏迷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鼻胃管分次灌注法,结果:无1人发生口腔溃疡,出现便秘1人,腹泻2人,返流1人,消化道出血3人,结论:通过对鼻饲的有效干预,减少鼻饲时胃潴留,食物返流,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发生,鼻饲是昏迷病人提供营养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ICU行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解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ssoeiatedpneumonia,VAP)的实施效果。方法:以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重点从"呼吸机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口咽部和声门下护理、气囊套管护理、阻止气管导管上生物膜(ETT-BF)形成脱落、肠内营养护理、卧位护理、病室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消毒"等几个方面进行循证,获取最佳证据,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的VAP发生情况、脱机时间及死亡率。结果:2组患者VAP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率、脱机时间、死亡率等均存在差异,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明显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使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改善预后,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配对的方武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时持续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开放式吸痰时停止机械通气.观察两组行机械通气5 d、10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5 d、10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过程中,使用密闭式吸痰的方法能降低和延迟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徐小琴  王道芳  张盼  陈康康 《甘肃科技》2014,30(24):138-139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使用美国强生公司圆型胃肠吻合器的经验,并对该吻合器进行评价。方法:对食管—胃(肠)端侧机械吻合的116例病人术后并发症、吻合口大小、进食及返流情况进行观察,并在术后第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绝大部分病人术后顺利进普食,无吻合瘘发生,4例吻合口狭窄与术中操作不当有关,少数病人有返流症状。103例使用25号吻合器病人随访各期吻合口平均直径>1.18cm。结论:机械吻合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掌握器械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探析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气指标的影响。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甘肃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11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效率等。治疗3 d后,观察组FEV1、PEER、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炎因子、抑炎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aO2/FiO2、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序贯机械通气这一疗法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患者炎症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鼻肠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9例因疾病限制不能经口进食而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危重病患者,鼻肠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在X线引导下将鼻肠管插至十二指肠曲氏韧带附近或更远处的小肠.结果:全部病例鼻肠管均顺利通过幽门插入预定位置,平均置管时间为14.5(7~55)min.置管中及置管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鼻肠管滴(注)入营养液,促进了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改善了机体的营养状况,效果满意.结论:X线引导下经鼻鼻肠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胃动力障碍是多种慢性胃肠道疾病常见的病理反应之一,亦可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或化疗、放疗的副作用。其特征是胃肠蠕动功能减缓、胃排空延迟而使消化功能降低。临床上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返流、空肠息室、慢性小肠假性梗阻等胃肠道疾病,以及糖尿病胃轻瘫综合...  相似文献   

15.
探讨改良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选取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8例,随机将其均分成治疗组与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行传统毕罗(Billroth)氏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组实施改良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胆汁反流状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88.24%高于常规组的67.65%(P0.05);治疗组Ⅳ级胆汁反流患者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行改良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其胆汁反流状况,且安全性较为可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临床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建立自发持续性房颤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选择贵州小型猪,经麻醉诱导、呼吸插管后建立二尖瓣返流及假手术组模型。二尖瓣返流模型组4只,对照假手术组4只,对比观察术后最长周期(6个月)内自发持续性房颤的发生与发展,期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测,以便明确房颤及瓣膜返流情况。期间模型若出现自发持续性房颤,实验即刻终止,并进行三维电生理标测;若实验动物模型未出现自发持续性房颤,最长观察时间为6个月,并进行三维电生理标测及房颤易感性检验。结果 成功建立二尖瓣返流及假手术组模型,各组最长周期(6个月)内均未出现自发持续性房颤;二尖瓣返流组左心房明显扩大,出现明显结构重构;与对照组相比,二尖瓣返流组短时间房颤片段显著减少,起搏刺激后房颤心率/全部心率比例显著增加;二尖瓣返流组与对照组相比房颤易感性明显增高。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持续性房颤的动物实验模型1例,并发现二尖瓣返流可以引起房颤易感性的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气液两相机械搅拌反应釜中水翼组合桨的组合方式,通气位置、搅拌方式及桨间距对通气功率下降的影响,给出了通气功率消耗关联式。当采用以水翼k5桨为下层桨、较高的通气位置及较大的桨间距为搅拌釜的几何结构时,其通气功率的下降较小。水翼桨的排出流方向、通气管出口位置及桨间距对气体循环及全釜气液流动产生协同作用,且这种协同作用会因搅拌转速的不同而对桨间距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结论:做好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30例运用无创性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干预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恐惧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配合治疗的程度。结果干预组病人,恐惧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配合治疗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减轻无创性机械通气病人的恐惧,减少减轻并发症,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采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治疗开胸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35例开胸术后应用MV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予以呼吸支持,结合药物治疗后顺利撤机恢复自主呼吸.结论:开胸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在护理上应密切监测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预防感染及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