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90年代以来,韩国电影中反映朝韩之间间谍类题材的作品比较丰富,本文以金宰洪导演《丰山犬》为文本,回顾了韩国间谍电影创作的转化原因,详细分析了《丰山犬》电影中对间谍"丰山犬"人物的塑造手法。通过对剧中"丰山犬"人物形象的分析,透视韩国间谍电影创作的新型叙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上旬,伊朗政府以“为克格勃充当间谍”罪,逮捕了人民党总书记基安努里及该党中央委员20余名。苏联《真理报》反应强烈,指责此举是“对进步爱国力量进行打击,也是对伊苏关系进行打击”。伊朗报刊则反击说,这是“苏联想干涉伊朗内政”。国际舆论认为,这突出表明伊苏矛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葛方新 《世界博览》2010,(14):27+26
一种说法认为,间谍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职业。《圣经》中记载,摩西曾派遣间谍侦察古老的伽南以获取情报,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也早有"兵者诡道也"之论。为了获取情报,尤利乌斯·恺撤、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等英雄豪杰都曾使用过间谍并精心设计过密码。  相似文献   

4.
吴龙飞 《世界知识》2014,(18):82-83
<正>上个世纪60年代,我读初中时,在学校阅览室看到了《世界知识》。我喜欢其中的《列国志》和首脑人物简介。我还依稀记得介绍首脑人物时,配了一幅小漫画。那时的文章是和当年的政治形势相配合的,现在看来,自然免不了"左"的痕迹。本世纪初,办刊的方针是"平实理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飞碟研究情况 1960年5月1日,美国U-2间谍飞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曾使全世界大为震惊,现在,西方对U-2飞机被苏联导弹击落的说法提出了怀疑。西方有些专家认为,根据当时苏联的工业水平,不可能拥有发射到24,000米高空的防空导弹。据说,叛逃到西方的克格勃高级间谍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美国方面完全否认U-2飞机是苏联防空部队击落的。于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U-2飞机出了故障自己坠  相似文献   

6.
孔繁 《世界博览》2012,(5):26-27
正前往使馆避难自来是步险棋,祸福不定……许多地方都曾被当作避难首选地:《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勇敢地把爱斯梅拉达救入教堂,用"圣殿避难"暂时保住了姑娘的性命。教堂避难的传统延续到现在,2009年,前克格勃特工选择逃到温哥华一间教堂避难。  相似文献   

7.
《奇闻怪事》2013,(10):58-61
据英国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的一份250多页的文件显示,二战期间,英军曾招募了一名代号"玛德琳"的美女间谍。和同时期的其他女间谍机智缜密的行事风格不同,这名美女间谍在形势紧迫的二战时期却常被冠以"糊涂、大意、急躁、笨拙"等形容词,在危及生死的间谍工作中频频出错,却又几乎每次都化险为夷,简直堪称"史上最笨和最幸运的间谍"。更令世人惊奇的是,揭秘文件中所披露的这名代号"玛德琳"的美女间谍还有另一个极其特殊的身份——印度公主努尔·艾娜雅特·汗。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6日,日本照相机博物馆举办间谍照相机展,共展出了200台五花八门的各种间谍相机。上图为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世界上最小的间谍相机。(摘自《科技日报》)世界上最小的间谍相机  相似文献   

9.
马耀良 《奇闻怪事》2012,(12):30-31
在许多间谍影片中,常常把间谍描写成慌里慌张、东张西望或刨根问底的人。实际上真正的间谍大都有超人的毅力和惊人的智慧,他们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善于伪装自己,一般是很难识破他们的。中国有句俗话,说"傻瓜当不了将军和间谍"。在英国也有一条铁的原则,叫"间谍是最高级的知识分子,非绅士不可为"。  相似文献   

10.
正越是在和平的时代,我们就越愿意想象战争,而间谍片,则成了和平年代对于战争想象的最佳替代品。2002年,一部美国和德国合拍的间谍片《谍影重重》开启了间谍片序列中专属于"杰森·伯恩(Jason Bourne)"的一个时代,也将马特·达蒙送上了好莱坞一线明星的地位。2003年,《谍影重重》成为美国本土出租DVD和家庭录像带最多的一部电影,此后的一系列续作,也让《谍影重重》和《007》、《碟中谍》等经典间谍片系列一起,站到了那个神秘而又充满"后战争"想象的间谍舞台上。似乎越是在和平的时代,我们就越愿意想象战争,  相似文献   

11.
天南地北     
双料特务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住在纽约州惠斯撤斯特县的鲁道夫一家,据说是来自东欧的移民;鲁道夫的职业是摄影师。去年秋天,他们搬得不知去向。今年三月上旬,鲁道夫突然出现在华盛顿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承认,他长期来是苏联克格勃特务,而近年来又为美国联邦调查局服务。克格勃大多以外交官身份为掩护,而鲁道夫却装作一般公民。他的活动是每周一次用短波接受莫斯科的秘密指示,研究美国政情,设法接近美国总统候选人,汇集其他克格勃的情报。然而,他的主要任务是“潜伏”,以待美  相似文献   

12.
苏联当局一再宣称,它“对世界上任何地区没有自私目的”,“只关心促进和发展同各国间的友谊。”最近东南亚有三个国家再次领教了苏联的这种“无私友谊”。 6月16日,孟加拉国警察查获了莫斯科运往苏联驻达卡大使馆的一批先进的通讯器材,其中包括大功率的无线电监听设备,重约十吨。最初苏联人谎称为建筑材料,未获许可证,于是硬行闯关,并对孟加拉国官员大打出手,终被拿获。孟加拉外长于6月22日向苏联提出了抗议。在克格勃于达卡事发的同日,一批可疑物品共84箱非法进入了尼泊尔。据尼泊尔《人民之路》周刊揭露,这些可疑设备即将安装在被称之为“克格勃”总部的苏联驻尼新建使馆大楼内。尼朝野对此感到震惊,有的议员要求调查。 7月13日,马来西亚又抓住3名混迹于外交界的克格勃特务,勒令他们在24小时之内离境。克格勃本来臭名远扬,过去在世界各地出乖露丑事件屡屡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环球舆论     
间谍丑闻该收场了美国《洛杉矶时报》现在该宣布中国核武器间谍案是一个骗局了。在此案的整个过程中,新闻媒体大肆渲染,提出我们国家绝密的武器资料失窃的骇人听闻的指控。甚至严肃的《纽约时报》似乎也迫切希望证实从考克斯委员会透露出的一切。但是,令那些想成功的冷战斗士遗憾的是,事实证明中国核间谍  相似文献   

14.
一个男孩读中学的时候,学校老师布置了一道《我的理想》的作文题。同学们的想法大都是想当科学家、探险家、宇航员……。可他不,他在作文里写道,"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间谍。尽管这个名字全世界的人都不曾有过任何好感,但是,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我觉得间谍所做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父亲从小教育我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我报效的方式就是去做一名出色的间谍,用我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我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唐永亮 《世界知识》2014,(22):71-71
<正>"忍者"在日本历史上原为潜入敌方内部进行侦查和收集情报的间谍。江户时代以后,传统意义上的"忍者"被虚构化、文艺化,及至现代的动漫作品中,"忍者"不光彩的一面已完全被掩盖,成了积善惩恶的大英雄。《火影忍者》是现代"忍者"动漫的代表,作者为日本著名漫画家岸本齐史,从1999年起连续刊载于日本《少年JUMP周刊》上,于2014年11月10日发售的"JUMP"第50号完结。  相似文献   

16.
前沿科技     
瑞士公司推出世界首辆潜水汽车在007电影《铁金刚勇破海底城》中英国间谍詹姆斯·邦德开着一辆由跑车改装的两栖潜水车与前苏联女情报员潜入深海,直捣敌人的海底基地。而瑞士著名超级跑车制造商"里恩斯匹德"公司则在伦敦公布了现实版的潜水汽车。该公司称,他们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会潜水的汽车"斯库巴"。只要按动这款水陆两用车的一个按  相似文献   

17.
今年,对苏联在国外的间谍人员来说,是流年不利的一年。自3月底西班牙政府驱逐一名从事颠覆活动的苏联外交官员以来,一阵“起于青萍之末”的“扫荡间谍”之风,吹向世界各地,几乎变成了“龙卷风”。4月份,澳大利亚驱逐一名苏联外交官;英国先后两次赶走了4名苏联人;瑞士封闭了苏联新闻社伯尔尼分社,驱走了首席记者。4月上旬法国政府宣布47名苏联外交官、记者、侨民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勒令其当天离境,出现驱逐苏联间谍的高潮。5月初,伊朗政府又赶跑了18名苏联官员。一时苏联间谍成了过街老鼠。《亚洲周刊》也把苏联在亚洲六个首都的“外交官—间谍”名单公之于众,使这些人处于尴尬的境地。据说,仅今年几个月内,全世界被驱逐的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18.
<正>半个多世纪来,关于"51区"里发生的蹊跷事一直传闻不断。对有些人来说,这里就是美国间谍技术和作战系统的代名词;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被俘外星人和UFO的地下世界。多年来,它也是科幻电影的重要元素——《变形金刚2》里的威震天关在这儿;《独立日》里的外星人攻击了这儿;《X档案》的许多故事也发生在这儿……然而,无论被传得多么神乎其神,美国政府却始终三缄其口,从来不承认"51  相似文献   

19.
加纳美人计     
正斯坎内奇被这些没有其他西方人参与的豪华生活迷住了,从精神到肉体都被索斯索迪斯诱惑。她于是透露机密情报给他。美国媒体一般把1985年称为"间谍之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司法机关逮住了大量的外国间谍。间谍之年抓获的8个主要间谍分别是约翰·安东尼·沃克,理查德·凯利·史密斯、莎伦·斯坎内奇、金无忌等。这8个人中,中国人最熟悉的当属金无忌,据说此人作为中国间谍在美国情报机构潜伏37年之久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  相似文献   

20.
假期中,翻阅、整理语文数学书籍,见去年《语文教学通讯》第八期载中学生课外阅读文章《古晋名珠——晋祠》一文,作者在描述晋祠水美一节中写道: 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