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所尊奉的"构思论"书法创作观并不符合书法创作实际,我们对"意在笔前"、"成竹在胸"等书画文艺理论存在误读误解的情况。书法创作是一个自动化生成过程,而不是对事先构思好的艺术形象进行简单的复制加工的过程。当代书法创作要集体摆脱"做"书法的尴尬境地,实现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对人性的张扬,就必须走出"构思论"的阴影,回归书法的自动化生成的汉字"书写"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质技巧,积淀了数千年中国传统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民族化精神。从民族化的角度审视书法艺术的传统特质,理解其与华夏化的密切联系,可以提高广大书法爱好的化素质和美学修养,促进书法创作和书法审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陈方既关于书法美的本质的观点进行商榷,并提出"书法是一门艺术,应该具备艺术的基本属性,书法美是一种艺术美,必然符合艺术美的本质特征;书法美的本质在于充分利用书法的特有元素表现出形式美的悦目和内容美的赏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杨忠 《科技咨询导报》2009,(16):168-168
在高等院校书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状况,即只注重书写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书法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致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出现缺失。因此,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究高校书法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构建"素质、能力、技能"三为一体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书法人才。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在发展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帖学到碑学,多少年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一直笼罩着中国书坛,直至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提倡碑学,为书法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书法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随后,沈曾植在书法创作中提倡了碑帖结合,这为当代书法创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张伟  崔晓曦 《科技信息》2011,(21):I0177-I0177
中国书法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好的表现了阴柔与阳刚之美的完美结合,是阴阳美的一种实践表现形式,书法之所以美,正因为它是一种"势"的表现,这种"势"表现的好,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韵味,这种韵味有一内在的美感,并且富有灵动性。文人画尤其注重书法,和书法的关系非常密切,书法可以说是文人画中的点睛之笔,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之间的组合,不但构成了艺术形象中的元素,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有欣赏价值,它的运笔可以体现画家的一种内在的气质和创作状态。可以说在文人画中,画面与书法表达的是士大夫们相同的感受或者是创作状态,二者是一致的,相通的。  相似文献   

7.
经"书同文"、"焚书坑儒"之后,楚简书法名亡实存,以其成熟的书写性、丰富的笔法、自觉的审美追求、发后继书体之先声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暗中向汉代书法递交了关键一棒。其后经汉代四百多年的发展,篆、隶、楷、草、行五种书体全部创立完毕,从此,中国书法以风格史为主线,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书法的法则为核心,用直观的图表对书法进行了详实的解释,主要着重于书法的"三法",即笔法、字法、章法。对其分别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以期为众多的书法爱好者从对于书法的感性的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的思考阶段,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4,(3):38-43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10.
书法创作中的雅与俗,作为评价书法好坏的标准,向来是书法家最在意的,作为另一种相对于文士阶层的"雅"而被区分为"俗"的民间书法,却是大书家创新书体的泉源。因此,从雅与俗的角度切入,观察书法典范的成立以至流派的兴衰,对于书法演变关键问题的理解,应有帮助。而且我们对书法创作中的雅与俗的反思,在格调上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保持健康发展,就不仅是重要而且也是十分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书法的本质 ,即书法是什么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 ,当前由于人们对书法本质的界定不明确、统一 ,导致了一些以书法为幌子的“非书法”现象的产生。这些严重有害于书法的良性发展。本文试图框架一个“三级书法本质论”新说 ,即将书法的本质分解为三个层级来理解 :写字层、艺术层、学问层 ,并就三个层级的内在联系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艺术中舞蹈、诗词、书法和绘画同属于一种文化思维系统,各有其韵律美的规律,且彼此之间有许多共性,在艺术表现元素里所表现出异质同构的韵律之美,与中国画相互影响和融合,从而产生诗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气韵"在中国画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舞蹈、书法、诗词韵律美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韵律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书法欣赏角度出发,提出了书法者的“正气”和“才气”如何对书法美感和气质产生影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书法作为新的艺术种类,在中国虽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但尚未形成自身完整的理论构架。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书法表现性的观照,来论述现代书法非表现性这一特质,从而揭示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的对抗与可能的兼容。  相似文献   

15.
湖州的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它可以成为提升湖州城市品位的重要资源。通过标志性建筑的打造、书法文化环境的优化、书法艺术活动的开展、书法的产业化运作等,可以把书法文化运用于湖州城市建设的物质层面;通过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队伍的培育及精品打造、书法文化向校园和社区的渗透及学生和居民素质的提升,可以把书法文化运用于湖州城市建设的精神层面,最终使湖州的城市品位得到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谈中医养生文化对大学生思维模式和国民身体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德淳 《科技信息》2009,(31):273-274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健康长寿"也是21世纪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话题。通过对中医养生理论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本文从沈阳体育学院率先在高等中医院校之外的专业开设《中医养生学》课程,到中医养生学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更新,谈中医养生文化对大学生思维模式和国民身体素质的培养的意义,并阐述了普及养生文化对体现体育本质功能,服务面向社会,推进全民健身,实现科学发展观等方面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书法札记     
汉字书法,源远流长,蒂故根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美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又是世界艺苑中一枝珍贵的奇葩。汉字书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所刻画的符号,但这些符号尚不具备用笔、结体和章法这三个书法  相似文献   

18.
李鹏 《科技信息》2012,(10):172-172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正德末以岁贡生诣都,授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他擅诗文、书画,与当时的吴中文人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其书法又与王宠、祝允明并称"吴门三家",与董其昌齐名,世称"文董";在国画方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把书法和汉字划上等号,有损于书法的艺术旨趣和创新,强调书法别于汉字,不利于书法的理解和普及,书法的艺术体现和应用的“信号”(汉字)之间是互为关联,互为因果的,书法应以应用汉字为直接载体才能体现书法家的艺术理想、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张景波 《奇闻怪事》2009,(2):113-113
本文对书法欣赏与书法教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