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特征基理论,对茶叶主要组分与茶叶发酵度的联系进行了研究.采集茶叶的主要内含组分的中红外光谱图,建立茶叶单质光谱特征基.通过改变建基的单质种类,根据不同发酵程度茶叶的分布情况,并对比分析得出4种儿茶素和3种氧化物是影响重度发酵茶发酵程度的主要因素,叶绿素是中度发酵茶和轻度发酵茶发酵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初步研究了红茶菌发酵饮料生产条件及其抑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用红茶菌对茶叶含量0.8%~1.5%、糖度8%的原料液在温度30℃下发酵、并于pH2.9~3.0结束,可获得口感较好的发酵饮料;同时发现发酵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44336)、产毒性大肠杆菌(44350)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加工形式茶叶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形式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不同需求人群提供选择依据。方法:茶叶粉碎后用95%乙醇超声提取,以没食子酸作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在波长765 nm处测定各种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提取物对Fe3+的还原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不同加工形式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抗氧化活性也最好。结论:茶叶中多酚含量与茶叶发酵程度密切相关,发酵程度越大,茶多酚含量越低;茶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含量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说明茶叶的抗氧化能力主要与其中的茶多酚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刺五加为中国北方特有的药食同源型植物资源,为促进刺五加资源的利用,将刺五加发酵制成刺五加发酵茶。首次尝试利用红曲霉、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对刺五加鲜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测定发酵期间的黄酮含量变化和茶叶感官得分,筛选菌种的添加比例并优化发酵工艺条件;比较发酵前后刺五加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较佳菌种添加比例为米曲霉∶红曲霉∶产朊假丝酵母=1∶2∶1。15%的接种量,51%的水分含量,发酵温度36℃,发酵4.5d条件下得到的刺五加发酵茶感官优良,黄酮含量较未发酵刺五加相比提高32.37%。发酵后的刺五加比未发酵刺五加抗氧化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古树茶在可控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发酵,通过考察发酵前后咖啡因、茶多糖、果胶等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可控条件下规范化、标准化的茶叶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测定几种不同种类的市售茶叶的茶多酚含量、粗纤维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而对其做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几种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青茶,青茶又显著高于红茶,说明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处理可能会降低茶多酚含量;信阳毛尖在粗纤维含量、茶汤酸度和透光率这三个指标上显著区别于其他几种茶叶,可能原因是其源叶较为鲜嫩、优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酶法对茶叶和茶叶渣中茶多酚提取效果及口味的影响。方法:设计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茶叶和茶叶渣,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检测茶多酚含量,HPLC法检测氨基酸含量,评价提取液口味。结果:酶法提取最佳条件为复合酶用量2.4%,料液比1∶10 g/mL,酶解pH 5.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75 min。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茶多酚产率分别为23.36%、10.38%,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55.94%、15.46%;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氨基酸产率分别为4.98%、3.12%,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20.42%、25.32%;茶叶加酶处理得到氨基酸含量高、收敛强度和苦味弱,总体接受度与氨基酸含量一致。结论:酶法可高效提取茶叶有效成分,茶叶渣可作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不同发酵时期微生物群落宏转录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提取了普洱茶发酵前期和发酵中期茶叶样本中的微生物菌群全mRNA,并通过Illumina测序得到普洱茶发酵前期17376转录文本结果以及普洱茶发酵中期14456个转录文本结果。对测序结果的注释结果表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在两个阶段都占有绝对优势;对两个样本差异表达部分GO功能和KEGG PATHWAY的对比分析表明,适应渥堆发酵环境变化的微生物(如黑曲霉等)对普洱茶发酵过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XM-4菌株进行了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XM-4菌株对玉米弯孢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串珠镰刀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瓜炭疽病菌、茶叶炭疽病菌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并对XM-4菌株的发酵原液抑菌活性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目标菌株XM-4对纤维素的降解活性和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XM-4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对6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高抑菌率接近90%。连续发酵3 d的发酵产物对DPPH的清除率可达84.3%。XM-4菌株的CMCase和FPase酶活均在第3天达到最高值,分别是203.74 U/mL和172.66 U/mL。  相似文献   

10.
红茶系茶叶经充分发酵得到的产物.它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各种各样的功效.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红茶对大约30个项目、100种疾病有特殊的药效.  相似文献   

11.
为通过接菌发酵提高普洱茶的品质,将从普洱茶中分离鉴定到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L1接种于灭菌和未灭菌的晒青茶中,分别进行纯菌发酵与强化发酵。结果表明:纯菌发酵后茶叶中茶多酚质量分数和5种儿茶素[儿茶素(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质量比较自然发酵显著降低(P<0.05),茶褐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与自然发酵相比,强化发酵中茶褐素[(6.75±0.13)%]、茶红素[(1.04±0.09)%]和可溶性糖[(5.76±0.10)%]质量分数显著升高 (P<0.05);而CG[(0.39±0.03)mg/g]、表儿茶素[(0.86±0.05)mg/g]、GCG[(0.20±0.03)mg/g]、 C[(2.28±0.14)mg/g]、表没食子儿茶素[(1.69±0.11)mg/g]、EGCG[(0.33±0.02)mg/g]6种儿茶素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强化发酵茶汤甜味(3.33±0.78)和厚重感(6.11±0.71)感官评分增加,苦味(1.33±0.50)、涩味(0.67±0.50)和酸味(0.33±0.44)分数降低。色差仪检测发现,强化发酵茶汤的a*值(25.70±0.68)、b*值(77.06±1.07)增加,L*值(71.58±0.83)降低。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序列的扩增子测序发现,地衣芽孢杆菌L1在整个过程中并未一直是优势细菌(发酵中后期仅为0.2%~0.5%),但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表现在短杆菌(Brevibacterium)、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和Rogersella griseliniae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伯克氏菌(Burkholderia)、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欧文氏菌足杆菌(Erwinia)、埃希氏菌(Escherichia)、克雷白氏菌(Klebsiella)和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7种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因此,接种地衣芽孢杆菌L1发酵普洱茶,可能通过与其他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改变茶叶中的特征成分,从而提高普洱茶的感官品质。  收稿日期:2021-08-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760225;32160728);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YNWR-QNBJ-2018-366);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2104BI090008)。 第一作者:刘琨毅,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传统发酵食品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赵 明,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茶叶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气沉降对茶叶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气沉降对茶叶重金属积累的影响,选择了2个有明显污染源(分别受交通污染和工业污染影响)和1个无明显污染源(主要受大气循环物质沉降的影响)的3个茶园,采用覆膜和露天对比研究了茶叶中重金属Pb、Cd和Cr的积累状况。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大气沉降对茶树新叶的重金属积累影响较大,对老叶中重金属积累的影响较小;交通污染对茶叶Pb和Cd积累有明显的影响,工业污染对茶叶Pb、Cd和Cr积累有明显的影响,影响程度随距离公路或工厂距离的增加而下降;无明显污染源区大气沉降对茶叶Pb积累也有一定的影响,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覆膜后,交通污染区新叶中Pb和Cd和Cr积累分别降低了27%-46%、21%-36%和13%-33%;工业污染区新叶中Pb、Cd和Cr积累分别降低了22%-44%、23%-32%和24%-29%;而无明显污染源区新叶中Pb含量下降了13%-19%。结果认为,大气沉降是茶叶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控制茶区大气污染和避免在大气污染区种植茶叶对减免茶叶重金属积累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理条机转速在无论是针形茶、条形茶和扁形茶的制作中尤为重要,"湄潭翠芽"亦如此,为了明确理条机在"湄潭翠芽"的理条工序中适宜转速,本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转速进行工艺比对和测试,结果表明:转速越快,叶温越低,理条时间延长。直条率分别为34%、53%、76%、89%。对品质和工艺过程的影响中,处理A叶色稍暗,欠直,香气低闷,茶叶抛抖程度差,透气较差,无茶叶溢出槽锅。处理B叶色微暗,尚直,香气较低,有轻微闷气,茶叶抛抖程度一般,茶叶透气略好,无茶溢出槽锅。处理C叶色翠绿微暗,较直,清香,茶叶抛抖程度较好,茶叶透气较好,无茶溢出槽锅。处理D叶色翠绿,直,有清香,茶叶抛抖程度好,茶叶透气好,茶叶溢出槽锅严重。综合品质处理C最好,4种处理的转速理条效果以处理C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纤溶酶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研究实验室自主分离的2株纤溶酶高产菌株发酵条件,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了优化,并对培养基初始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产酶量的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1液体发酵合适的产酶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粉的质量分数为6%,葡萄糖2%,CaCl2 0.06%,MgSO4 0.07%;菌株2液体发酵合适的产酶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粉的质量分数为6%,玉米淀粉2%,CaCl2 0.06%,MgSO4 0.07%.培养基初始pH均为6.5时酶活性最高;发酵温度均以38℃最好;而菌株1和菌株2的适宜发酵时间分别为48~84 h和60~84 h.在优化条件下,菌株1、菌株2液体发酵最高酶活分别为306.46 IU/mL和319.76 IU/mL。  相似文献   

15.
开发研制新疆地产胡萝卜汁乳酸菌发酵饮料。以鲜榨胡萝卜原汁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菌种,混合比例为1∶1。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中间种子扩大液,发酵液及发酵饮料口感稳定性的最佳工艺。种子扩大液的最佳配方:3%葡萄糖,8%脱脂乳,3%接种量;发酵液最佳配方: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24小时,接种量5%;发酵饮料调配最佳配方:蔗糖7%,柠檬酸0.03%,稳定剂CM C-N a0.4%、黄原胶0.2%。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胡萝卜汁可得到口感较好、营养丰富的饮料。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产茶第一大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据农业部最新业务汇总统计,2010年,全国茶园面积达到3018万亩,占世界茶园面积的47%,茶叶总产量141.3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5%。四川是全国茶叶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规划的名优绿茶和出口绿茶优势区域,201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325.6万亩,茶叶产量15.7万吨,产值67亿元,分别居全国第二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黑曲霉(Aspergilus niger)d2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1混合发酵泔水生产复合菌体蛋白的条件进行研究,并测定所得菌体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和发酵前后泔水中总糖、蛋白质、脂肪质量分数和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黑曲霉和酿酒酵母混合菌发酵的适宜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玉米淀粉、酵母膏和KH2PO4,最适pH值为5,温度为30℃。混合菌(黑曲霉、酿酒酵母)发酵菌丝干质量比黑曲霉发酵高20%。通过响应曲面法对混合菌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得到玉米淀粉和酵母膏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2.1%和3.2%,最适pH值为5.1。在上述条件下,发酵60h后测得菌体干质量约为18.53g/L,菌体的粗蛋白质量分数为47.6%。泔水中总糖、总氮和脂肪的利用率分别为85.6%、78.2%和67.9%,COD的去除率为90.4%。  相似文献   

18.
张穗生  陆琦  陈东  黄日波 《广西科学》2010,17(4):363-367
采用20L三联装发酵罐进行甘蔗糖蜜高浓度酒精发酵研究高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MF1001菌株的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锤度为20°Bx的糖蜜对菌株生长和发酵均没影响,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pH值4.0的发酵效果明显优于pH值3.80,传代培养16代及不同的接种量对菌株的发酵没有影响。按目前甘蔗糖蜜酒精生产的发酵工艺,用锤度为20°Bx糖蜜培养基培养菌株,制备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与锤度为55°Bx的糖蜜培养基1∶1混合进行发酵,发酵50h的醪液酒精含量达到了13.2%(V/V),60h达13.8%(V/V),72h达14.3%(V/V)。发酵结束时醪液可发酵残糖含量低至0.44%,发酵效率分别为理论值88.6%(50h)、94.3%(60h)和98.6%(72h)。该菌株有望用于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生产,提高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的醪液酒精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以糙米和糯米为原料,通过添加酒曲、酵母发酵得到米酒,在此基础上添加混合水果(青苹果、番石榴、脐橙、芒果)和醋酸菌发酵得到一款具有强抗氧化活性、适合多类人群饮用的水果发酵饮料。研究结果表明,水果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糙米与糯米比例1∶1;酒曲添加质量分数0.80%,糖化温度30℃,糖化时间3d;酵母添加质量分数0.06%,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d;水果与糙米糯米酒比例2∶1,醋酸菌添加质量分数0.30%,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d。水果发酵饮料的总糖质量分数为4.62%,酒精度为4.41%,可滴定酸度为3.00%,pH值为3.49,总酚质量浓度为1420.14mg/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0.14mmol/L,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为16.65mmol/L。  相似文献   

20.
研究光照强度和色温对茶叶色选的影响。通过光照强度和色温对茶叶识别的实验研究,确定最佳光照强度约为4540Lux、最佳色温为5500~6000 K,茶叶识别率约为8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