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典型天然绿洲人工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主要活动场所,并在干旱区山地—荒漠—绿洲三大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加,生态危机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绿洲的空间结构也发生变化,绿洲空间的结构,直接影响绿洲稳定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新疆且末绿洲为例,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利用实地调查、统计资料和且末绿洲1970、1990年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类与统计处理,揭示了且末天然绿洲空间演变和现状,并研究和分析了且末天然绿洲人工化过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整个绿洲多年来是扩张的趋势,这种绿洲扩张从绿洲空间规模和人口增长方面明显的表现出来。人口的迅速增加,也是成为绿洲人工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
现代绿洲稳定性评价--以新疆阜康绿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绿洲生态经济大系统的思想,提出绿洲稳定性的理论框架。以模糊综合方法为基础,建立现代绿洲稳定性评价的模型。按照机制性与表征性统一、景观与功能统一和系统耦合原则,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阜康绿洲进行评价,该绿洲发展系统处于基本稳定且敏感状态。图1,表3,参8。  相似文献   

3.
绿洲规模与绿洲经济发展关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洲规模内存在的各种资源规模的大小.对于环境封闭和生态脆弱的干旱区绿洲而言,一方面,由于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限制,经济的快速增长受到约束;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口规模、生产规模及其消耗资源能力的增大导致绿洲负荷过重,稳定性受到威胁,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同时实现经济效应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在绿洲适宜规模内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特殊性的基础上,以且末绿洲为例,根据1985-2004年的连续统计数据,运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在绿洲适宜规模下存在的资源规模与绿洲经济发展关系,为绿洲规模与绿洲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依据.图2,表4,参16.  相似文献   

4.
天山北坡绿洲空间运动的历史与现实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山北坡绿洲为对象,研究了绿洲空间结构运动的历史模式,分析了现代空间结构运动特点,得出以下认识:①从原始绿洲到现代绿洲,绿洲空间运动的基本模式有空间位移、空间扩张和点—轴运动,均围绕“水轴”展开。②现代绿洲内部空间结构运动的轴线由纵向“水轴”与横向“陆桥轴”组成“十字坐标”“双轴”构型,空间结构的“支点”增多。③绿洲内部空间结构运动与外部临近绿洲运动具有协同特点。图2,参12。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效率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时间序列DEA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投入和产出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所述模型和分析方法,对江西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运行动态综合效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且末绿洲系统稳定性影响因子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洲系统是干旱区的脆弱系统。争取绿洲系统向稳定性、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干旱地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基础目标。干旱区绿洲稳定性的本质含义是绿洲系统与绿洲周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绿洲稳定性是一项系统工程.保护绿洲系统的稳定性、恢复交错带环境,同时处理好绿洲开发建设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保持一定的耕地和有效防治绿洲土地退化,在此基础上寻求高效开发、集约经营、协调发展的模式,搞好稳定性系统设计,以便加强绿洲生态系统管理。图2,表3,参12。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学、经济学以及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区域宏观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及研究方法,并结合江汉平原为背影给出了区域宏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模型体系框架,从定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宏观生态经济多目标分析模型体系设计的一般思想,为区域宏观生态多目标决定支持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调的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混沌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天津市 1 988-1 998年间经济发展状况为例 ,对区域“经济 -资源 -环境”( Ec-R-Ev)复合系统的系统协调及混沌控制进行研究 ,建立其整体协调度优化模型 .并采用优化方法与混沌特性分析相结合的自学习方法 ,在系统优化目标和稳定性之间寻求平衡 .从而实现对区域“经济 -资源 -环境”系统的基于协调的混沌控制 .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系统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平台与政策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模式,比较发现,城市群空间结构向位序-规模分形分布的演进模式最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长期增长。降低生产要素迁移障碍、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提高城市间贸易强度、扩大政府支出等措施能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但会阻碍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而扩大城市间地价差距、增强风险投资、提高教育投入、增强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知识溢出等措施能同时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和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为了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需要努力培育风险投资和构建有偏向知识溢出网络。  相似文献   

10.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城市群发展系统的复杂动态关系,建立了包含城市群经济增长和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数据仿真研究城市群经济增长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之间的关系,并调整政策变量集合得到3种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模式,比较发现,空间结构呈现位序一规模分形分布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模式最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而且投资、城市间相互作用和城市群创新能力对城市群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应防止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形特征退化,并且增强城市间相互作用和城市群创新能力以促进城市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且末绿洲规模扩张预警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区山地一荒漠一绿洲三大系统中,绿洲处于中心地位。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加,生态危机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确定绿洲发展的适度规模和扩张指标体系及规模预警是现代绿洲研究的核心。通过全面剖析且末绿洲系统、深入分析野外调查数据并与空间数据相结合、广泛查阅资料并分析,对绿洲规模扩张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分类归并,构建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绿洲规模扩张的预警指标框架体系,构思出3大类28项绿洲规模扩张预警指标体系,其对保持绿洲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图4,参20。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结构,进而改变水资源分配,影响了绿洲内部的生态环境和过程。策勒绿洲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但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并不多,可用水的缺乏造成土地的开荒—撂荒—开荒的反复,使得策勒绿洲耕地面积波动较大。日益膨胀的绿洲过度耗水,进一步影响到绿洲外围山区水源区环境,造成荒漠水分不足,影响植被生长。通过对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研究,简析了水土平衡的重要意义,为策勒绿洲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图1,表4,参3。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干旱区中等城市——阜康市为研究区,采用1949~2005年的统计资料,运用Statistica 6.0统计软件,对其绿洲耕地的时空变化以及人口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得出50多年来人口对阜康市绿洲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鉴于该绿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解决人地矛盾的对策和建议:控制人口总量、有效地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益、努力保护和节约使用水资源、提高土地的开发整理潜力等措施来减轻人口因子给耕地变化带来的影响。充分体现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图2,表1,参13。  相似文献   

14.
策勒县农业用水的水利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短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策勒县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但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并不多。通过分析农业用水的水利效益和灌溉情况,指出策勒县农业增收的关键是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为耕地提供灌溉保证的同时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出该地区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图2,表2,参9。  相似文献   

15.
且末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生态脆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末绿洲得益于车尔臣河浇灌,形成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大量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及自然灾害严重地困扰着且末绿洲及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和历年统计资料及生态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耕地资源利用和变化的基本特征、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以及耕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且末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且末绿洲耕地变化与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且末绿洲多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对该地区耕地资源利用和变化的基本特征、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以及耕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且末绿洲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造成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下降的态势;且末绿洲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单一因子考虑主要是由于人口数量增加的驱动.对于且末绿洲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应该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图1,表4,参17.  相似文献   

17.
克里雅河流域PRED 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流域总体发展综合评价模型,以流域PRED系统理论为基础,以主成分分析法等数学工具为手段,在对克里雅河流域自然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现状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克里雅河流域绿洲PRED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模型分析和综合评价,为该流域绿洲演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调控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克里雅河流域自然环境背景、社会经济现状和流域开发历程,通过对流域绿洲PRED系统各子系统的分项计算与动态分析,结合流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综合评价,为全流域绿洲演变和环境调控提供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