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匀 《科技信息》2009,(16):199-200
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网络新闻传播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关于显性功能方面进一步讨论了群体的社会功能和基于个人的社会功能,并阐述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隐性功能主要讨论了网络环境对现实的虚拟,同时对网络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隐私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晋京 《科技信息》2007,(27):649-650
目前我国对网络隐私侵权的理论和相关制度的研究仍较为滞后,立法上并没有对网络隐私权给予确认,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对网络隐私侵权的基本问题作出界定,首先从对网络隐私、网络隐私权这几个与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相关联的概念辨析入手,导出了网络隐私侵权的概念,并从侵权主体、侵权客体、侵权对象性质、侵权行为手段以及侵权后果几个方面总结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特征,希望能对网络隐私立法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新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加强网络新闻写作训练,注重网络新闻质量,是提高网络传播综合效应的有效途径。网络新闻写作技巧从内容上分析,应追求原创性,注重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等各环节的写作,以内容为本,只有高质量的内容与先进的写作模式相结合,方能铸造网络新闻写作的新天空。  相似文献   

4.
袁进华 《科技信息》2009,(13):251-251,183
随着网络“人肉搜索”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侵权事件。本文就人肉搜索可能带来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安宁权受到侵害以及侵权主体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人肉搜索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万菡 《咸宁学院学报》2012,(12):110-111,120
自人类跨入网络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展,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与隐蔽性。则使网络主体的确认难度增加,使网络侵权的法律保护陷入困境.网络实名制作为网络管理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的界清网络主体身份,有助于解决网络行为监管,避免网络侵权现象救济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析网络实名制的内涵,分析其推行引来的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在侵权法中,损失包含损害,狭义上的损害由不利益、达到一定程度、否定性评价因素三个要素构成。传统侵权法学说认为侵害结果只是现实损害,这一学说是对客观现实的错误反应,损害与侵害结果并不同质。侵害结果不仅包括现实的实质性损害,还包括实质损害威胁与实质性障碍,不利益性、客观确定性、主观评判性是它最为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设计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在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网络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效果,除了始终要坚持适时适度原则、“双主体”原则和互动性原则外,更要突出网络教学设计的整合,即要进行教学设计理论的整合、教学设计主体的整合、教学内容与网络技术的设计整合、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设计整合。  相似文献   

8.
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网络侵权责任的基本规则,明确了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的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包括提示规则与明知规则两种形式。对于侵权责任法的网络侵权责任,其具体实施对策应从网络侵权案件的诉讼当事人的确定、网络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网络侵权对象范围、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等方面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即时性、自主性和多媒体性等特点,传统的民法理论不宜直接适用于网络新闻侵权问题。在确认侵权主体时,应考虑网络服务商的事后编辑功能,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在网络服务商无法证明自己无过错时,应由网络服务商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频度、速度和影响力度都在不断增加.公众的利益诉求也趋向多元,使网络空间的话语浓度和强度不断提升,虚拟和现实的交互不断凸显,如何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当下一个十分紧急并且重要的课题.从观念变革、制度调控与组织协同三个层面上试图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以全面、深度、多角度的审视.  相似文献   

11.
环境侵权越来越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环境侵权的特征乃是环境侵权迥异于传统侵权行为的内在根基。环境侵权的特征,只能是从总体上而言,其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各种具体的环境侵权形态尚有一定的伸缩性与相对性。其特征主要有:1、主体:不平等性、不可互换性与不特定性;2、对象的广泛性与客体的多样性;3、原因行为:价值双重对立性;4、侵害过程:间接性、持续性与复合性;5、损害结果:潜伏性、滞后性与放大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闻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两个现实问题入手,阐述了在校园网络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技术条件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进行新闻英语教学的思路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多媒体网络新闻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刘德群 《科技资讯》2009,(6):221-222
网络可以构成一个似同现实生活的虚拟的网络空间及虚拟的自我生存的网络环境。这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非常之大。由于虚拟的网络现实可以巅覆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可以不受法律的、道德的、社会习俗的制约,凭着自己的想像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成就自己的一切。这就降低了现实社会文化生活及其思想观念的社会调节力度,从而构成了这个现代技术文化生活的负面性。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突发事件、重大事件或挖掘式主题),设计独立专题页面,在内容上对主题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报道,在形式上集成了网络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法,有同步性、海量性、多媒体性、互动性。这种专题报道形式解决了一定程度的网络新闻报道碎片化的问题,但仍有待改进。在对神七的报道中,四大门户网站——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的策划和编辑,代表了我国国内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领先水平。本文将以这四大网站的神七报道为例,思考碎片化成因,去碎片化的意义,并在栏目与结构的设计编排上探讨网络专题如何更进一步去碎片化。  相似文献   

15.
堪称保护公民人身、财产权益集大成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于7月1日正式施行,其内容与每个公民利益息息相关。针对网络上不时爆出的“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造成的伤害,侵权责任法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6.
网络虚拟存在是不同于传统现实存在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历史性存在理论在当今时代的体现和展开,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存在”理论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现实存在是网络虚拟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网络虚拟存在是对现实存在的延伸和拓展。人在虚拟网络境遇下的发展是对“现实的个人”的发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的传统生活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网络在给予我们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其中,网络侵权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方面。网络特有的性质决定了网络侵权案件与传统的侵权案件有着鲜明的不同,并从理论和司法实践上对传统国际民商事管辖权提出了挑战。故如何有效、合理的确定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权,已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黄山市为案例, 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目的地虚拟网络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该网络是具有小世界特征的稀疏网络, 其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且幂指数位于1与2之间, 其节点倾向于链接不同类型的节点, 并且节点之间的距离和度值对节点互联的影响较弱。将黄山网络与随机网络、万维网以及其他旅游虚拟网络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目的地虚拟网络和现实网络之间的关系, 认为虚拟网络不仅只是信息网路, 也是社会网络, 它是现实网络在虚拟空间中的映射。在这个意义下, 目的地虚拟网络的结构特征反映了其现实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网络实名制的提倡和实施,是为了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使网络有序进行。但是,网络实名制有使网络用户在网络上的个人信息被非法搜集、处理和利用的潜在危险。在网络环境下,对个人信息的侵害,不同于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则无法恢复原状,对个人的伤害也更大。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实名制下的个人信息进行界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虚拟网络功能映射及调度服务时间长、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虚拟网络功能映射及调度优化算法。以虚拟网络功能链路传输时延与实例化时延整体最小化为目标,建立虚拟网络功能映射及调度模型,通过设计一种低时延映射及调度算法(GABL),根据虚拟网络功能与虚拟机之间的映射集合,优化虚拟网络功能映射节点的选择问题及调度顺序问题,求解出最短时间的网络功能虚拟化映射及调度方案。GABL算法采用两段式初始化技术,将虚拟网络功能和虚拟机分别进行初始化,提高初始解的质量;利用具有锦标赛策略的人工蜂群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保留优秀基因与种群多样性,避免陷入局部最优;采用局部搜索算法在可行解附近进行寻优,加快求最优解的速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GABL算法具有稳定性强、收敛性快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虚拟网络功能映射及调度服务时间;与GATS算法相比,GABL算法的服务完成时间减少了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