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后发生约诊间痛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89例患者207颗患牙进行常规根管预备,观察约诊间痛的发生情况.结果:44颗患牙发生约诊间痛(21.3%);年龄大的患者发生约诊间痛的比例高于年轻患者;死髓牙多于活髓牙;后牙多于前牙;有瘘管者多于无瘘管者.结论:根管治疗约诊间痛与患者年龄、牙髓活力、牙位、根尖破坏情况、术者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根管预备时应注意准确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中急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2 75例患者行根管治疗的 2 75颗患牙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急症发生率为 14.2 % ,以磨牙多见 ,疼痛程度以中老年人更为严重 ,有牙源性瘘患牙的患者急症发生率较低。结论 :根管治疗术急症的发生与牙位、年龄和有无牙源性瘘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根管治疗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避免急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塑料冠暂时固定纵折后牙的疗效 ,采用自凝塑料冠固定纵折后牙 ,牙合面钻孔行根管治疗后铸造金属全冠修复 .结果表明 :2 8颗患牙中有 2 6颗经治疗后铸造全冠修复 ,成功2 4例 ,成功率达 85.71% .塑料冠固定纵折后牙比单纯金属丝固定效果好 ,且制作简便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麻下直接拔髓和失活术对老年患者磨牙急性牙髓炎的疼痛控制效果.方法:将204颗老年患者急性牙髓炎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开髓后封多聚甲醛失活剂(Antipulp),对照组局麻下直接拔髓后封氢氧化钙糊剂.比较首诊后疗效、疼痛缓解率,首诊术后疼痛等级,根管治疗间急症发生率,复诊时根管探诊疼痛等级.结果:两组首诊后疗效、疼痛缓解率、首诊后疼痛等级及根管治疗间急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诊时根管探诊疼痛等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对于老年患者急性牙髓炎磨牙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多聚甲醛失活剂复诊时疼痛较小,更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来我科就诊的265例、306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随机分为治疗组165颗患牙,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对照组141颗患牙,行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对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共治愈160颗,占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共治愈134例,占总有效率95.04%,两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及6-12个月后治愈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的术后疼痛及根尖周愈合率与多次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复诊次数少,疗程短,省时及医疗费用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后牙慢性牙髓炎一次性热压充填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评价后牙慢性牙髓炎一次性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 2 6 8例患牙以个体匹配法 ,据患者年龄、性别、牙位及患牙根管数匹配成 4组 ,分别行一次性和多次性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一次性和多次性传统冷侧压充填 4种根管治疗法。比较并分析充填质量及术后 1周的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结果 :一次性热压充填组、多次性热压充填组、一次性冷侧压充填组和多次性冷侧压充填组根充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 13 4 %、14 9%、11 9%、14 9%,平均疼痛指数分别为 3 0 0± 2 0 7、2 70± 1 94、2 2 5± 1 16、2 5 0± 1 6 4。排除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因素 ,各组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一次性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治疗适用于后牙慢性牙髓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空管糊剂(甲硝唑氯霉素糊剂)加牙胶尖根管充填治疗牙周牙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共133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空管糊剂根充组,另一组为常规根育组,并对两组病例治疗后2年的临床反应和治疗前后X光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空管糊剂根育组的疗效与常规根充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牙位、不同程度的牙周病变以及不同的根充程度对空管糊剂根管充填疗效的影响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空管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根管充填,空管糊剂能有效控制和消除根尖以及牙周的感染,有效地保留患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根尖瘘管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就诊我院门诊患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病人126例,126颗牙,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牙行常规根管充填治疗同时局麻下对瘘道实施搔刮加碘仿治疗,B组患牙仅行常规根管充填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达98.41%,B组治愈率87.3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搔刮加碘仿治疗老年人瘘管型根尖炎,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牙科数字成像系统(radio visio graphy,RVG)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广东地区汉族青少年上颌第一前磨牙男女各100颗,按编号开髓,揭尽髓顶,每根管插一K锉至根尖孔处,利用RVG拍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影像,按Vertucci标准对其根管分类。拍摄影像后的实验牙制作成透明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按Vertucci标准对其根管分类。评价RVG影像与体视显微镜下透明标本一致性:两名经过专业训练的研究生观察同一颗牙齿的颊舌向和近远中向影像和透明牙,按Vertucci的标准判断根管类型。最后采用SPSS13.0软件计算RVG影像和透明牙判断结果的一致性,即Kappa系数。结果:RVG影像结果与透明牙判断结果的Kappa值为0.573,符合中度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VG影像对临床诊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口腔内窥镜结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治疗因钙化阻塞根管的效果评价.方法 应用口腔内窥镜结合EDTA处理因根管钙化造成的根管阻塞患牙121颗,共计186个根管,其中前牙69颗,计69个根管,磨牙52颗,计117个根管.按照根管内钙化部位、钙化牙位的不同,比较根管疏通成功率的差别,采SPSS13.0软件对成功率进行x2检验.结果 186个钙化根管疏通166个,总成功率达89.25%.在前牙根管冠1/3的钙化根管、根管中1/3的钙化根管、根管尖1/3的钙化根管其疏通成功率分别为86.12%、76.18%和72.59%,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磨牙根管冠1/3的钙化根管、根管中1/3的钙化根管、根管尖1/3的钙化根管其疏通成功率分别为80.22%、56.26%和32.69%,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内窥镜结合EDTA治疗因钙化阻塞的前牙根管及磨牙根管冠1/3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牙区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78例97颗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通过临床判断法和影像学定位判断法进行埋伏牙的定位,有61例78颗通过手术拔出,有17例19颗通过开窗正畸导萌治疗。结果:手术均未伤及邻牙,术后创口Ⅰ期愈合,配合正畸治疗后,牙列和颌关系正常。经开窗正畸导萌的埋伏牙,治疗后牙位置和颌关系正常、活髓、不松动。结论:埋伏牙术前准确的定位,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并配合适当的正畸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有导萌条件的埋伏牙应尽量保留治疗,可由口腔外科和正畸科医生共同决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复诊期疼痛的原因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三组共87颗复诊期疼痛的牙齿分别封丁香油酚、地塞米松液、地塞米松和丁香油酚混合液观察其疗效,然后进行分析.结果 地塞米松和丁香油酚混合液组疗效肯定,其中下颌牙效果优于上颌牙.而单独使用地塞米松或丁香油酚对根管治疗复诊期疼痛作用甚微.结论 地塞米松与丁香油酚混合液在根管治疗复诊期疼痛的治疗中具有抗过敏、抑菌、抗炎、镇痛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复诊期疼痛的原因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三组共87颗复诊期疼痛的牙齿分别封丁香油酚、地塞米松液、地塞米松和丁香油酚混合液观察其疗效,然后进行分析。结果地塞米松和丁香油酚混合液组疗效肯定,其中下颌牙效果优于上颌牙。而单独使用地塞米松或丁香油酚对根管治疗复诊期疼痛作用甚微。结论地塞米松与丁香油酚混合液在根管治疗复诊期疼痛的治疗中具有抗过敏、抑菌、抗炎、镇痛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银杏叶软胶囊液与氢氧化钙诊间封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根管内放置氢氧化钙棉捻,实验组根管内放置银杏叶软胶囊液,分别记录两组患牙封药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复诊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92.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软胶囊液与氢氧化钙在诊间封药有同样的疗效,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是理想的纯中药根管消毒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尖刮治术治疗常规根管治疗后形成根尖瘘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通过常规根管治疗术疗效不佳形成根尖瘘管的下颌第二磨牙根尖周炎21例患牙,根据术后X线片判断即刻充填效果,术后1至2年复查,根据患者感受、临床检查和X线片进行疗效评价.结论:根尖刮治术在难治愈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强固位纤维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百强固位纤维带环状包裹粘结结扎技术对90颗牙体缺损患牙进行修复,其中牙合面洞型经根管治疗后30例(A组)、近(远)中邻牙合面洞型经根管治疗后30例(B组)、近远中邻牙合面洞型经根管治疗后30例(C组),修复,随访3、6、12个月,追踪修复效果.结果:90颗患牙3个月治疗有效率67.67%~83.33%,6个月治疗有效率76.67% - 86.67%.12个月治疗有效率83.33%~93.33%.其中A组和B组各阶段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C组有效率与A组和B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和(P<0.05);全部27例失败病例中不敢用患牙咀嚼占22例(24.44%),纤维带松脱5例(5.56%),未见基牙折裂、纤维带断裂和修复边缘继发龋发生.结论:高强固位纤维带环状包裹粘结结扎修复技术,对防治牙折裂疗效显著,缺损范围小者修复效果更显著,且具有对牙体组织破坏创伤少等优点,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型微创的固定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79例采用碱性生长因子(bFGF)的胶原蛋白膜盖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寻找更有效的盖髓材料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含有bFGF胶原蛋白膜对36颗因龋病和43颗因牙外伤而穿髓的患牙进行盖髓,分析其术后效果,同时与应用氢氧化钙对17颗因龋病和33颗因牙外伤而穿髓的患牙进行盖髓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应用含bFGF胶原蛋白膜治疗外伤穿髓的盖髓效果优于氢氧化钙(P<0.05),应用含bFGF胶原蛋白膜治疗外伤穿髓的效果优于龋病治疗意外穿髓的效果(P<0.05),但含bFGF胶原蛋白膜与氢氧化钙比较,对龋病治疗意外穿髓的盖髓效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含碱性生长因子的生物膜可以作为盖髓材料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比分析多次法根管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将2015年8月~2017年3月于临潭县妇幼保健站进行根管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5%明显高于对照组8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2.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且安全性更高,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应首选一次性根管治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如何使无髓年轻恒牙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方法:选择90人120个无髓年轻恒牙用注射用根管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结果:120个牙均观察6个月至3年,成功114例,失败6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注射用根管vitapex糊剂,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根尖诱导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Vitapex根充糊剂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尖周注入后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颗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在根充前从根管内注入Vitapex根充糊剂到根尖周,再进行根充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156颗,失败2颗,治愈率98.2%.结论:Vitapex根充糊剂注入根尖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