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酶促腐乳在成熟过程中的色度、蛋白质水解程度、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添加酶制剂促熟对腐乳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酶促速熟过程中腐乳的微观结构变化,通过电泳分析腐乳的蛋白质水解情况,采用中红外扫描研究酶促腐乳的成分,并与利民红方腐乳(对照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酶促速熟腐乳的颜色、微观结构、蛋白水解度以及组成成分均与传统工艺生产的利民红方腐乳(对照样)基本相同,证明腐乳的加酶促进其成熟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测经乳酸菌混合发酵剂发酵得到的速熟腐乳在成熟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感官品质、蛋白质水解度、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速熟腐乳的品质和微观结构,并与利民腐乳和王致和腐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速熟腐乳的理化指标、感官品质、蛋白水解度、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均与市售腐乳基本相同,证明了利用乳酸菌混合发酵剂生产速熟腐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腐乳的分类,发酵常用菌.归纳了各发酵方法所涉及到的发酵菌种以及对该发酵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陈述,并对腐乳发酵过程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对其各营养因子的生理功能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对腐乳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因子进行了概括并探讨了一些解决措施.最后对腐乳的研究进展做了追述.本文还对腐乳在我国的生产进行了总结,对腐乳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对今后的腐乳生产及消费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4.
腐乳粗放式的手工生产致使成品中检出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影响了腐乳的质量.本实验采用60Co-γ射线对腐乳进行辐照处理,研究后酵时间和温度对其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后酵120,d的腐乳经3,kGy辐照3,h后,在25,℃下储藏60,d,细菌总数为2.09×104,g-1,霉菌总数为1.94×104,g-1,且细菌总数和霉菌总数比未辐照腐乳的分别减少了26.77%~27.12%、25.11%~29.06%;证明辐照处理可作为控制腐乳中微生物指标的措施之一,有助于保持腐乳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腐乳风味成分含量丰富,气味浓郁,多地名优产品风味成分已有研究报道,但是尚未见关于发酵剂对腐乳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使用3种毛霉菌纯种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检测不同菌种发酵结束和腌制后2个阶段的腐乳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发酵结束时,腐乳毛胚的挥发性成分较少,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三甲胺、苯酚和吲哚;腌制后,腐乳成品挥发性成分更丰富,主要是添加辅料及其相互作用产生的风味成分.但是发酵菌对腐乳的风味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霉菌发酵的毛坯和腐乳的主要风味成分和含量存在差异,且能用感官感知其差异性,其中以总状毛霉生产的腐乳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6.
为了缩短白腐乳的后酵时间,在豆浆凝固工序分别加入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Alcalalse,监测白腐乳制备各工艺阶段氨基态氮、破断强度及蛋白质分子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与Alcalase相比,加入木瓜蛋白酶的腐乳氨基态氮高,蛋白质降解程度大,在毛坯和腌制阶段坯子硬度高,后酵后产品块形完整。加入木瓜蛋白酶和Alcalalse制备的白腐乳,氨基态氮分别可在腌制结束及后酵5 d后达到0.35%。与Alcalase相比,木瓜蛋白酶更适合用于加入到腐乳坯子中,从而缩短了白腐乳的后酵时间。  相似文献   

7.
腐乳生产后期发酵的化学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腐乳生产的后酵是腐乳特有风味形成、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阶段 .实验结果表明 ,腐乳后酵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较直观地反映了腐乳的成熟情况 .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到w =18%~ 2 0 % (干基 ) ,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w >0 .5%时腐乳已基本成熟 .另外对后酵期间的腐乳进行蛋白质凝胶电泳 ,发现后酵 4周后分子质量达到31× 10 3u以上的多肽都已经降解 ,5周后可溶性蛋白质以分子质量为 14× 10 3u的低分子多肽为主 .  相似文献   

8.
传统发酵腐乳中的生物胺是威胁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因素,为开发符合大众健康要求的低盐腐乳并降低腐乳中的生物胺含量,探讨了汤汁辅料对腐乳发酵过程中单胺氧化酶活力及生物胺积累的影响。配制不同食盐浓度、酒精浓度、pH值的腐乳汤汁,分析腐乳发酵过程中单胺氧化酶活力、生物胺含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当汤汁中的食盐质量分数为3%~7%,酒精体积分数为15%~25%,且pH值为4.5~5.5时,发酵前30d腐乳中的单胺氧化酶活性下降,发酵中后期(40~80d)活性回升。生物胺总量及组胺、色胺积累量呈现先升高,45d后逐渐降低趋势;发酵20~45d时生物胺积累总量呈现峰值,基本维持在6.5mg/g以下,以后逐渐降低;发酵80d结束时,各实验组生物胺积累量均为2.0~4.8mg/g,组胺和色胺积累量为0.6~1.8mg/g,3%食盐组生物胺积累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腐乳发酵过程中单胺氧化酶活性与生物胺积累呈现显著负相关,食盐、酒精及pH值影响腐乳产品的生物胺总量及其种类组成,其中组胺、色胺为腐乳的主要生物胺组分,酪胺含量很低。因此开发低盐化腐乳在降盐的同时,需要配合高酒精、低pH值等综合措施,以提高其食品安全性及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腐乳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大豆发酵制品,有红、白、青(臭腐乳)、花等各色,以其风味独特、价格低廉受到大众的喜爱,更因其丰富的营养、多样的滋味,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1腐乳比大豆好在哪里腐乳是以大豆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豆制品。通过发酵,去除了大豆原有的豆腥味、胀气因子及抗营养因子,产生了多种具有美味和香味的醇、酯、有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种不依赖纯培养,可以在腐乳发酵工业现场使用的监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分子技术。以腐乳发酵过程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每周采样1次,连续4周。获得腐乳发酵物总DNA的ERIC-PCR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4个采样时期之间,对应的各个采样点的ERIC-PCR指纹图谱差异不大,具有较好的相似性,Cs值在59~100之间;同一采样时期不同采样点指纹图谱之间既有相同的特征条带,又存在差异性条带,显示了在此期间微生物群落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腐乳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指纹图谱分析,可开发出对该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一种不依赖纯培养、可以在腐乳发酵工业现场使用的监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分子技术,以腐乳发酵过程的4个阶段(前发酵、盐胚、盐水胚和后发酵阶段)的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获得了腐乳发酵物总DNA的肠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指纹图谱.图谱分析表明:同一批次不同发酵阶段的样品在500、750 bp处均存在特征性条带,说明在整个腐乳发酵过程中某些微生物种群始终发挥着作用;不同发酵阶段具有各自特有的特征条带;对于连续4周取的不同批次的样品,其对应的各个发酵阶段的ERIC-PCR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相似性,Sorenson配对相似性系数(Cs值)在59%~100%之间.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腐乳中苯甲酸、山梨酸残留量的检验方法.研究了腐乳样品的净化方法,选择合适的沉淀剂使腐乳凝结,再调节清液的pH值,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萃取去除杂质,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苯甲酸、山梨酸残留.苯甲酸和山梨酸在1.0~20μg/mL范围内,相关系数分别为γ=0.999 1和γ=0.999 3(n=6).最低定量限(LOQ)均为2.0 mg/kg.标准添加回收率均大于8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64%.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腐乳毛霉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及对L-O2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分别将腐乳毛霉醇提物萃取后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部位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CCl_4致LO2细胞损伤的保护实验.结果:腐乳毛霉醇提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及FRAP能力,对CCl_4引起L-O2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降低细胞内ROS及培养液中MDA含量和LDH活性,升高SOD、GSH-Px和CAT活性,从而减轻CCl_4对L-O2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是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和石油醚部位.结论:腐乳毛霉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CCl_4引起L-O2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腐乳中苯甲酸、山梨酸残留量的检验方法。研究了腐乳样品的净化方法,选择合适的沉淀剂使腐乳凝结。再调节清液的pH值,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萃取去除杂质,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苯甲酸、山梨酸残留。苯甲酸和山梨酸在1.0~20μg/mL范围内,相关系数分别为γ=0.9991和γ=0.9993(n=6)。最低定量限(LOQ)均为2.0mg/kg。标准添加回收率均大于8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64%。  相似文献   

15.
时间及温度对腐乳毛霉生长及产蛋白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曲种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培养基成分对腐乳毛霉菌丝生长及产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左右恒温培养36~48h,菌丝生长良好,孢子产生少,蛋白酶产量尤其是酸性蛋白酶产量较高;麦麸豆粉培养基比单纯麦麸培养基利于毛霉菌丝生长及产酶.合理选择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培养基成分,对腐乳毛霉的生长及蛋白酶的适度产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贾英杰 《海峡科学》2012,(3):116-118
周孟璞先生是我国建国以来长期坚持科普实践工作和科普理论研究的著名科普专家,积累了大量科普理论研究成果,如科普的原始形态、科普的波动发展规律、中国近代科普史、耗散结构的科普系统、科普学三大定律和科普学的内容框架等,本文对此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求“科普创作与文艺结合”这把“钥匙”,笔者尝试在科普作品中加入人文、情景、兴趣、时尚四大元素,打造人文科普、情景科普、兴趣科普和时尚科普,并把这叫做“4D科普”或“人文立体科普”.  相似文献   

18.
科普志愿者是重要的科普力量,全国科普志愿者队伍基本形成,但是,科普志愿者队伍素质有待于提高.怎样打造高素质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该文提出关于建立高素质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建议:一是多渠道、高标准地发展高素质科普志愿者队伍,二是在科普活动中壮大高素质科普志愿者队伍,三是建立科普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与培训机制,四是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普活动,五是搭建科普平台,发挥科普志愿者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日,北京市科普基地(西城区)科普工作交流研讨会召开。会上总结了西城区2011年的科普工作,提出了2012年科普工作的方向及任务。强调“十二五”期间,西城区科普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加强科普场馆服务能力建设,以科普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对科普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科普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天津科普网设置了三个子系统,即科普工作子系统、科普工作支撑子系统、科普知识传播子系统。科普工作子系统整合一切相关机构,开发各种科普工作信息资源,共同构筑促进各科普工作主体提高科普工作水平的环境。科普工作支撑子系统包括政策法规、科普设施、科普人力资源数据库、科技活动方案库等,初步形成全市科普工作的支撑体系。科普知识传播子系统针对不同对象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