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社会之间存在着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换,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系统的熵值增加,系统运行变得不稳定,根据熵与系统有序性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构造耗散结构系统熵模型并测定熵值的变化,就可以反映出系统运行的有序程度。研究发现,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其发展的有序性可以通过反映内部结构的“关联熵”和反映系统动态运行的“运行熵”来判断。因此,建立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熵分析模型,通过“关联熵”和“运行熵”来对系统有序性进行测定。利用辽宁人力资源供给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供给有序性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2.
非常规突发事件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演变和应急管理过程与开放系统的熵演变过程有很大共性,都属于一种耗散结构,具有典型的不规则性、突发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运用熵和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与应急管理过程中的熵态变化情况,将增熵因子、负熵因子和系统承载能力作为系统的控制变量,建立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扇状模型研究表明:非常规突发事件是由增熵因子、负熵因子和系统承载能力三者共同作用组成的动态系统;事件的预警与应急管理必须强化负熵因子,控制增熵因子,使系统形成一个良好的耗散结构,尽量处于有序平衡区域和理想稳定区域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并把握非常规突发事件从发生到发展再到演化的整个危机运动过程,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从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序列角度,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演化机制.以序参量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灰关联熵区域经济系统演化方向的判别模型.指出了区域经济系统演化中,散度的变化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于水通道蛋白的存在,细胞才得以快速调节自身体积和内部渗透压。几种生理机能已归因于缝隙连接通讯,即:在所连接细胞之间进行养分和离子的交换;在所连接的细胞之间进行信号传输的途径及电子信号的传递。任何生命体都是耗散结构的自组织系统,它之所以能免于趋近最大熵值的死亡状态,就是因为生命体能通过吃、喝、呼吸等新陈代谢的过程从环境中不断吸取负熵和自由能。新陈代谢中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的消除了当它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熵。正如薛定谔所强调的"以负熵为生"。可以设想活细胞中水分子H2O具有高度自组织和高度有序性,而衰老与凋亡是一个严重的熵增过程,这里熵增的变化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指标。通过有效的药物或某种医疗手段,可以暂时的,局部的产生"负熵",使活细胞中的水分子修复某种有序性,以延缓衰老和凋亡。文末,对微波炉的加热原理及其安全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从自组织的特征出发,将旅游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旅游系统的内部特征,发现旅游系统符合耗散结构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内部适应非线形调节三个特征,因而证明了旅游系统的演化过程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来度量自组织的程度,对系统的外熵、内熵及其两者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刻画自组织的演变过程,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长三角为例,做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物资源系统熵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热力学熵概念放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生物资源研究中,阐明生物资源系统熵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在生物资源研究中的意义。通过实例分析指出,由于生物资源系统熵能综合反映的生物资源的状态,质量,生产力和演变趋势等,将其作为生物资源评价的指标,不仅在理论上有着极为丰富的科学内涵,而且在实际应用上具有准确性,普适性和简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何保持区域创新系统的持续运行,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以系统动力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学基本结构模型,分析创新系统中人才、知识和资金的反馈机制,来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为区域创新战略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的概念,新的分析方法,新的指标体系,新方法的引进都增加了手工计算的复杂程度和不可靠性,计算机科学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条件。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引文系统。引文系统通过文章之间的直接引用、引用耦合、同被引和自引等表现形式体现了文献间的集中与分散规律和有序化。从耗散结构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引文系统有序性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态函数熵是系统无序性的量度。论述了克劳修斯熵、玻尔兹曼熵、信息熵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就熵与能量、熵与自然演化、熵与经济社会的联系作了探讨。指出能运用熵理论来解决能源、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并能通过开放课堂来保证教学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资源全球化配置与重组,跨国公司R&D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有效盍的国家创新体系能够支持企业的国际竞争中获胜。国家创新体系成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为使国家创新体系良好动作,形成耗散结构是其理想状态。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系统内各要素的非线性作用,表明国家创新体系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在国家创新体系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中,需要管理好表征系统有序的熵,减少熵产生和通过R&D国际化引进负熵流可以使国家创新体系向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围岩与支护技术问题,对近十年来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围岩与支护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一个复杂非线性系统。利用力学与非线性系统理论建立了围岩与支护系统的耗散结构模型,论述了围岩熵产生与支护熵流的相互关系。根据信息熵的原理建立了矿井支护可靠熵模型,并与结构可靠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深部巷道断面优化设计,降低巷道底角的非线性应力集中状态,实际应用中使巷道底鼓量减少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从能量耗散的角度,研究了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耗散性控制问题,给出了全新的供给率,其特殊情形可以为H∞控制和无源控制.给出了耗散性的条件,并将无源KYP引理推广到耗散性系统中,最后设计了状态反馈控制器使系统耗散.  相似文献   

13.
制造系统(ManufacturingSystems)演化的动力主要来自系统自身的内营力、外营力、以及技术创新与扩散作用。自组织是制造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控制参量的变化和系统要素的质、量变化均可引起制造系统演化过程的自组织。制造系统最终将稳定在熵值较低的耗散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4.
熵产生和自然灾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是不稳定能量积累的释放过程,它是一个高强度的耗散过程,耗散强度用局域熵产生来描述。根据地表温度和能量通量纬度分布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局域产生的纬度分布,发现它与自然灾害的伟度分十分接近。据此研究了自然灾害纬带群聚性的成因机制。同时,对地球系统熵的收支分布和熵产生作了计算,给出了它们的整体动作图象。  相似文献   

15.
物质系统的演化,包括基本粒子和化学元素的形成、化学元素的组合、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已构成连续有序的统一体.物质系统演化的有序性分为结构有序和功能有序;演化总是朝着能量耗散减小的方向发展;动力学方程能有效地描述物质系统演化方向;涨落是系统形成新的有序态的条件,系统内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和系统的开放性是有序态形成的基础.生物跳跃式进化是物质系统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演化的突出例证.  相似文献   

16.
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取决于景观结构形态要素的有序性,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可以归结为揭示景观结构形态要素相互之间有序性的重要特征。探寻利用景观图定笥参数对景观结构之间的有序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大型灯泡贯流泵的能量损失特性,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数值模拟,结合局部熵产率和网格尺度,通过熵产理论定位贯流泵内能量损失较高的局部区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各部件内局部熵产、能量损失和不稳定流动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贯流泵系统熵产与试验功率损失保持较高的一致性,相比于大流量工况,小流量液流正冲角更容易诱导能量损失;叶轮轮缘局部熵产最高,体积占比14%的轮缘子域耗散熵产占比超过40%,由叶顶区泄漏流和泄漏涡导致;导叶轮毂和轮缘侧耗散熵产较高,且呈现轮毂侧分散、区域大极值小,轮缘侧集中、区域小极值大的分布特性;灯泡体能量损失在小流量工况下集中在尾部渐缩段,在大流量工况下集中在灯泡尾部的尾迹区。该研究成果对大型泵站群水力性能优化设计及高效、稳定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取决于景观结构形态要素的有序性. 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可以归结为揭示景观结构形态要素相互之间有序性的重要特征. 探寻利用景观图定性参数对景观结构之间的有序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土地系统自身特征,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把土地系统看作是一个具有组织功能的开放系统.提出土地熵及度量公式.认为土落涨落是土地系统演替的导因,并探讨了它们的类型与特征.  相似文献   

20.
谭卓英  王思敬  吴恒 《广西科学》2000,7(3):175-179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城市人-地系统的特征及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值域是城市经济、地质环境与资金技术间的交互域。提出系统熵的概念及系统熵的数学表达,扩展了熵流理论,建立了城市系统协调发展的拓扑关系和城市系统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