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旅客输送量大、运行速度快、运营能耗低,且建设运营具有公益性质,为所在城市和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前期投资大,它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具有时间跨度大、影响要素多等特点。如何研究优化城市轨道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实现该系统在性能、安全、环境维度的综合提升,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关键要素为研究对象,对全生命周期成本要素进行梳理,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研究了轨道交通系统关键成本要素在安全、性能和环境等方面的内涵,提出了性能域、安全域、环境域与成本影响要素的辨识方法,为城轨系统的综合能力提升尤其是成本要素辨识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研究策略,对传统生物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传统生物育种技术可以看作是手工工艺技术,顺从自然,通过"做""培育出"生物,属于海德格尔的前现代技术范畴。转基因技术则是由分子遗传学理论引导的现代技术,理论基础更深,具有"制造"和"座架"的本质特征,属于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范畴。两者具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济南市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整体构架,最后分析了体系的功能设计.该平台综合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是跨部门、跨学科、多层次的共享服务平台,集成了农业专家数据库、农业病虫害视频诊断、"农事通"农业短信服务平台等应用系统,设计和实现了区域型农村信息四级网络联动,为区域农村信息化和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模式.开发的区域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包括涉农产品交易、供求信息管理、市场价格信息采集与发布等功能,并实现了基于WEBGIS的涉农空间信息共享发布.  相似文献   

4.
有关城市轨道交通的名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又掀起了新一轮地铁建设的高潮。在我国人口过百万的 34个大城市中 ,有 2 0个特大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轨道交通 ,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阻塞、行车困难、汽车废气污染的问题。从今后的发展势头来看 ,随着地方财力的持续增长 ,地铁建设在今后较长时间内 ,会成为中国基础建设投资的重点之一。然而 ,伴随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新名词 ,使不少人混淆不清 ,颇为困惑。本文试将有关专业名词术语作一简单解释和说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磁悬浮列车与…  相似文献   

5.
减少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保障措施对交通的影响、发现复杂交通系统中的潜在安全风险是国内外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下,开展"冬奥会交通与安保协同管控体系"的研究,以全新的双向视角探索交通系统运行与城市安全保障的协同优化机制,重点解决大范围、异常天气下的城市安全风险感知与评估、应急响应与协同管控等关键技术难题。本文在概述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多源数据融合关键技术与隐患感知体系、区域交通与城市安全的风险动态感知和协同管控、多态化物流在途风险研判及联合应对机制、新兴交通形态应用边界与协同管控、公共安全事件风险协同辨识及管控预案快速生成,为冬奥会及大型活动场景下的交通与安保协同防控水平、风险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863"计划"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课题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为依托,解决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应用中的地面观测信息与对地观测信息综合分析处理技术、现代遥感成像光谱和微波成像的应用技术及机载成像光谱应用技术服务系统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全面提高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应用中的技术水平,促进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产业化应用,提高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高技术含量,推动国土资源调查工作主流程信息化的进程,带动国土资源全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建立国家地学空间数据系统、共享与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类目前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传统西方哲学长期思维方式影响下,由现代技术带来的严重的主客二分。人以主宰者自居,妄图控制技术、改造自然,却不知自身早已沦为技术的工具,在技术的控制下将自然美单一化、人工化,使之失去了本真存在,人也在其中失去了关照存在的"诗意"本性,从而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本文以海德格尔之思论述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如何保护本真的自然美:人类应反思主体地位和现代技术的本质,在存在的本真维度中沉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重拾诗人本性,本己的融入自然之中,实现"诗意的栖居"之理想方式,领会并保护纯粹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8.
课题主要面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安全保障及维护一体化、自主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列车上研制和安装基础设施(如轨道、桥梁、隧道、接触网等)安全状态检测装备,以及研发基于基础设施状态全息化检测及预警技术的主动维护保障支持技术,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状态在途评估和隐患预警平台及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维护和检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世界各国部适时地规划了各自的交通发展远景。纵观这些规划,节能与新能源载运工具、基础设施能力保持和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营等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同时,部十分重视交通科技创新,低碳、高效、安全、便捷成为各国交通发展的目标,智能交通系统成为现代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4):117-120
本文基于技术社会研究视角,追溯了近代采煤技术在开平煤矿的应用,剖析其"仿其法,购其机,用其人"的一系列做法,揭示现代采煤技术应用对社会现代化产生的广泛影响,为深入理解近代采煤技术的社会运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安徽省科技厅通过安徽星火网的建设和农村科技信息语音系统的推广并集成远程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对全省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安徽星火网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通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一个拥有现代信息网络和四级服务组织的农村新型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日前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这个当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而交通工具,采用"车抱轨"的运行结构,可在2到10辆范围内灵活编组,满足不同载客量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汽车保有量增长的同时,导致交通事故频发,能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产生,应用高新技术解决上述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将智能交通系统(ITS)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更加节能环保、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新一代汽车已引起国内外技术领域的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46-46
由杭州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茂成主持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杭州市规划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课题,主要研究如何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通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按照国家关于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满足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规划管理需要为宗旨,建立以业务办公和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前瞻、结构科学、功能齐全的规划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信息化人才与网络安全体系,形成完善的规划信息化体系,全面实现信息资源、电子政务和信息服务3大信息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从海德格尔究竟是否是技术悲观主义这个问题出发,阐述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分析:海德格尔确实认为由现代技术主宰的人类命运是不可能"克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悲观。海德格尔认为寻求对命运或对一切的"控制"恰恰是现代技术的弊病所在,关键不在于设计和掌控未来,而是在于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留出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相信并指出了解救的道路。技术是一种把事物带出场的解蔽方式,而现代技术的问题在于它的解蔽"不留余地"。解救的道路:诗歌、大地、艺术等等,其意义都是在间隙中开辟空间,为新时代的降临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从海德格尔究竟是否是技术悲观主义这个问题出发,阐述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分析:海德格尔确实认为由现代技术主宰的人类命运是不可能"克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悲观。海德格尔认为寻求对命运或对一切的"控制"恰恰是现代技术的弊病所在,关键不在于设计和掌控未来,而是在于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留出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相信并指出了解救的道路。技术是一种把事物带出场的解蔽方式,而现代技术的问题在于它的解蔽"不留余地"。解救的道路:诗歌、大地、艺术等等,其意义都是在间隙中开辟空间,为新时代的降临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认为,在现代技术的限定和强求的展现下,事物和人都被统治于现代技术之本质——"座架"之中,他通过救渡之思试图解决现代技术所招致的危险。由此,他的文化图景亦相应地呈现出一种技术化的倾向,并通过"思"来对技术化的文化展开自我拯救的思考。而海德格尔之后的学者们在新历史境遇下,对现代技术及其文化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以厘清技术文化与人的本质、与其他文化之间内在关联性,进一步探析技术文化在多重文化背景下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其中危害最大、威胁最广泛的风险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发明的技术带来的技术风险。因此,探讨和研究技术风险及其制造者的伦理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从工程师、现代技术和技术风险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中推理、论证了工程师是技术风险的制造者。由于人类的技术性生存方式不但需要源源不断的新技术,而且还要依赖现存的技术。为了防范这些技术带来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伦理规约。所以,工程师作为技术风险制造者只有承担"不制造致毁性风险的新技术"和"减轻现存技术风险"这二种伦理责任,才能减少技术风险给人类和社会造成的损害,降低、防范甚至化解技术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业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技术以微观和宇观为取向的发展使其逐渐超越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困扰着人们对现代技术及其伦理问题的判断和认知。以人类理解性的精神活动为对象的诠释学,为理解现代技术及其伦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前理解"作为形成理解的必要前提是现代技术伦理的自觉向度;"视域融合"作为深化理解的基本途径是现代技术伦理的间性澄明向度;"实践智慧"作为理解的内在要素和真正本质为现代技术伦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