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面向装配和拆卸设计(DFA/DFD)是实现环境意识制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DFA/DFD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式,并给出了产品装配性和拆卸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面向装配和拆卸设计(DFA/DFD)是实现环境制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DFA/DFD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式,并给出了产品装配性和拆卸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可装配性建模及评价是并行工程环境下DFA研究的关键技术,产品装配分析评价是DFA得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基于二叉树装配模型对装配零件结构尺寸及配合精度两项指标进行评价的数据结构及算法,介绍了相应的软件及其基于消息驱动的WINDOWS编程高级接口技术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NGW型减速器,并用UG与Pro/E软件检查了装配干涉和运动干涉,提高了设计效率,符合了产品要求,为优化产品提供了技术基础。NGW型减速器的设计路线,在其配齿设计后还融入了软件的装配干涉和运动干涉检查技术,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为优化产品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预防数控加工中机床、刀具和夹具相互之间的干涉碰撞问题,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某数控车床虚拟加工仿真系统,重点介绍了该数控车床虚拟装配模型的建模过程.通过设置虚拟机床参数,完成了虚拟环境中的典型零件加工过程仿真,同时进行了数控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和干涉检查,分析了零件的可加工性和工序合理性,以及检验数控程序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数控加工虚拟仿真系统的装配建模方法可行,加工仿真过程可有效判断该机床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相互干涉问题,对预防现实加工中的碰撞事故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为数控车床虚拟加工系统的后续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的装配序列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装配序列规划是面向并行工程的DFA和CAAPP(Computer Aided 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介绍了遗传算法用于解决装配序列规划的优越性,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装配序列规划模型,探讨了装配序列编码方法以及遗传算子的设计,采用VC6.0研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将遗传算法用于规划装配序列大大提高了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可装配性设计系统——IDFA(Integrated Design for Assembly)的研制情况.系统的可装配性评价建立在三维CAD系统的基础上,讨论了CAD与DFA的信息共享问题,可装配评价问题和可装配性重设计建议的实现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主要针对虚拟装配中的碰撞干涉检测,提出了根据装配关系来进行碰撞检测的方法,描述了如何建立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函数,面向对象的基于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如何计算干涉量进行最终的装配操作。根据分析比较,提出的方法能很好地满足系统的实时性和交互性要求,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虚拟操作环节。  相似文献   

9.
通常虚拟装配是面向设计的虚拟装配(DFA),只含有很少的工艺信息,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工艺的虚拟装配方法,方便于在装配生产过程使用。此系统进行虚拟装配规划,建立对应装配体的工艺信息,可以学习和查看他人建立的装配体的工艺信息。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仿真装配技术对刮板输送机进行虚拟装配,利用Pro/Program模块选择零部件装配过程的路径及Pro/E提供的结构图Skeleton模块来解决碰撞和干涉问题,该设备通过仿真装配有效减少了开发设计的时间、降低组装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并行工程环境下面向装配的设计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在并行工程下面向装配的产品设计方法,通过对面向装配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产品的装配模型、装配顺序规划、机构运动分析与综合、装配过程仿真及产品可装配性评价等方法的探讨,实现了面向装配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传统的DFA House法进行了改进,把零件的定向特性,合适的抓取表面,装配后是否需要调整取向,过定位和多面接触这五种情况也作为评价产品装配友好性的指标纳入产品的DFA分析之内,使改进后的DFA House法更全面地反映出零部件的装配特性,增强了DFAHouse法引导设计者进行产品零部件再设计的功能,作者在某产品机器人化柔性自动装配线的研究中用改进后的DFA House法对该产品进行了DFA  相似文献   

13.
NEW METHOD FOR PART SYMMETRY AUTOMATED RECOGNITION IN DF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sign for assembly (DFA) evaluation has preved to be a systematic approach in determining how well a product is design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ssembly. Geometric feature, such as symmetr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en evaluating the assemblability of a part in it. But the automated detection of symmetry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to be a difficult problem which requires great effort. Proposed here is a new method for part symmetry automated recognition. The method is based on ray detecting theory and can effectively recognize the symmetry of parts with various shapes.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linking together DFA evaluation procedure with CAD model.  相似文献   

14.
一种实用的综合集成 DFA 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的DFA对下游影响产品装配性能的因素考虑不足,且难以生动直观地反映设计变更、评价过程与结果。针对这些缺陷,基于多项技术手段的综合利用,提出一种实用的集成化DFA系统,可分析和验证产品的可装配性,分析和仿真机构的运动形态,提供合理、经济的装配公差分布,提供可行的装配顺序和路径,并以动画形式仿真整个产品的装配过程,从而在设计阶段实现产品的数字化预装配。系统已用Pro/Develop和C为工具开发实现,并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超宽带技术已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并被视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UWB无线通信可以分成两种:无载波UWB、载波调制UWB.载波调制UWB有多种实现方案,主要有DS-CDMA UWB和MB-OFDM UWB.MB-OFDM作为UWB的一个重要候选方案,在频谱利用率、与其他窄带系统共存、抗干扰等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而信道估计是无线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进行相关检测、解调、均衡的基础.文中在介绍MB-OFDM系统的构成、MB-OFDM系统信号结构以及超宽带信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导训练系列的信道估计算法,对UWB信道条件下采用前导训练序列的LS估计和MMSE估计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最后给出了相关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前导训练系列的信道估计可以获得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联合抗多址干扰技术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将智能天线与多用户检测技术相结合可抑制相干干扰,改善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优化无线资源的利用率.提出了采用智能天线接收后进行多用户检测的CDMA系统模型,并引入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滤波器来消除窄带干扰.Matlab软件仿真结果表明,联合抗干扰模型较好地提升了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17.
虚拟装配技术在减速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虚拟装配技术,在分析了虚拟装配技术基本思想后,提出在减速器设计中实施虚拟装配技术的方法和途径,规划了研究目标,并介绍了虚拟装配中的几个关键环节,验证了减速器虚拟装配及运动仿真、特性检验、干涉检验等.成功地实现了减速器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的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指出虚拟装配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智能天线技术是应用于TD-S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智能天线系统从接收信号中获取方向信息,通过DSP算法动态地产生波束,实时地跟踪移动用户的运动,从而达到有效抑制干部,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与传统的天线系统相比,智能天线能有效地消除邻近小区的干扰,简要介绍智能天线的概念,并提出一种新颖的用于智能天线系统的时空联合检测算法,同时给出该算法对于TD-SCDMA系统上行链路在室外环境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9.
对并行工程下面向装配的设计(DFA)进行了研究,总结了DFA的一般原则,引入了适于DFA的产品装配结构的语义网络模型及其描述语言即功能描述语言,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了这种模型在DFA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