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优势.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病例患者均进行CTA与DSA影像学检查,比较CTA与DSA颅内动脉瘤诊断例数及所测量瘤体大小,并分析CTA与DSA诊断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显示情况,以评估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价值,并比较两者优势.结果:CTA所测量的瘤体直径及颅内动脉瘤诊断例数、诊断不同部位的动脉瘤例数与DSA相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CTA诊断显示阴性的颅内动脉患者而经DSA进一步确诊,且DSA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CTA检查可清晰观察到前交通2.6mm的动脉瘤,但进行DSA检查时并未发现;因蛛网膜下腔内出血患者经CTA检查并未发现穿支动脉,而经过DSA诊断可清晰观察到囊内有穿支动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瘤体经CTA测量显示4.2mm,而DSA测量为4.65mm.结论: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DSA是CTA无法取代的颅内动脉瘤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四肢血管病变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 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四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方法选择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血管疾病参与研究,行3DCE MRA 与DSA检查.这些动脉根据狭窄程度和显示满意程度分级和分类.以DSA图像为金标准来比较3DCE MRA图像.结果本组中3DCE MRA测得动脉狭窄程度和长度较DSA略高,但二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3DCE MRA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是四肢血管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是由位于脑蛛网膜下腔的动脉破裂引起的 ,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SA)对SAH的病因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造影是关键。早期即发病后 3天内行脑 DSA可以早期作出病因诊断[1] 。早期病因手术根治治疗对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有帮助。我科1 994年至 1 999年对 SAH患者早期行脑 DSA检查1 5例 ,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本组患者 1 5例 ,男 8例、女 7例 ,年龄 2 4~ 68岁。临床诊断和脑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咯血患者行栓塞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咯血患者"双低"(低对比剂剂量、低辐射剂量)剂量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分成CTA组和DSA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CTA检查与术中DSA检查分别显示支气管动脉为104支和107支。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CTA检出的正常起源支气管动脉、异常起源支气管供血动脉、由支气管动脉供血的异常肺内病灶,符合率分别为100%、89%、100%。结论 "双低"剂量支气管动脉MSCTA对支气管动脉检出的敏感度高、对侧支供血动脉显示效果理想,并能清晰显示肺内病灶,而且可大幅降低辐射剂量,患者舒适度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头部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头颅CT平扫加CTA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头颅CT平扫表现为颅内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正常8例.而CTA检查显示动脉瘤16例,动静脉畸形6例,动脉狭窄4例,动脉硬化1例,正常3例.结论:CTA可做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的方法,尤其可做为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高场MR对肝转移瘤(Hepatic Metastases,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1例HMs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MSCT、高场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血管重建。结果MRI于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对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MSCT,尤其增强扫描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更显著高于MSCT(P〈0.05)。血管重建显示情况: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3级以下肝动脉,与DSA完全相符;MRA成功显示16例,余5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MRA成功显示13例,3例显影较淡而不能清晰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余5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MSCT、高场MR的综合应用能提高HMs的检出率,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DSA与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选取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确诊为依据,对比DSA和TCD确诊颅内血管狭窄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220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确诊189例,DSA检查显示阳性163例、真阳性158例,TCD检查显示阳性113例、真阳性102例,得出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准确率明显比TCD高,TCD可作为DSA的前期筛查,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DSA在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36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28例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分别采用了血管内治疗、手术夹闭和切除等不同的治疗方案.结论: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手术夹闭和切除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准确、安全和操作方便的特点,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7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行头颅3D-CTA检查,3D-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3D-CTA诊断阴性的患者进一步行DSA检查。结果:75例患者中3D-CTA检出63例动脉瘤,后经介入栓塞或手术证实63例动脉瘤患者中61例为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45例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的患者,其中血管病变28例,肿瘤12例,正常5例,分为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及下肢5部分。经静脉注入Gd-DTPA,三维FSPGR序列冠状位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血管,其中下肢血管11例采用三段移床法扫描,能一次全程显示腹盆及下肢血管树情况。结果:靶血管显示优者28例,良者15例,差者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三维增强MRA对颈、胸、腹盆部、上肢及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不但能清楚显示血管本身病变、病变与血管关系、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而且在血管侧枝循环方面甚至优于DSA。特别是三段移床动态扫描腹盆部及下肢血管,能一次全程显示从腹主动脉分叉到足部的动脉血管树,更直观、整体。对腹盆部肿瘤患者,能较好的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48例肺血管病变的MSCTPA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 MIP)、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等.结果全部病例依据直观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得以明确诊断,其中,肺动脉栓塞43例,肺动静脉瘘4例,肺隔离症1例.结论MSCTPA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肺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价值,可取代有创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2.
<正> In this paper,a genetic algorithm (GA) is investigated to deal with cell-by-cell dynamic spectrumallocation (DSA) in the heterogeneous scenario with temporal and spatial traffic demand changes,whichis also known as a difficult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A new two-dimensional chromosome encodingscheme is defined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terogeneous scenario,which prevents forminginvalid solutions during the genetic operation and enables much faster convergence.A novel randomcoloring gene generation function is presented which is the basic operation for initialization and mutationin the genetic algorithm.Simulative comparis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posed GA-based cell-by-cellDSA outperforms the conventional contiguous DSA scheme both in terms of spectral efficiency gain andquality of service (QoS)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3.
密码学领域中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擞字签名正在逐步取代手写签名并趋于普及.阐述了ElGamal数字签名算法及其优缺点和由此演化而来的美国数字签名标准DSA.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和进展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分别阐述了脑血管疾病在预防、发病年龄、治疗、康复和DSA的溶栓介入治疗的进展及其新的观点,为重新认识脑血管病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接入算法实现复杂度高的缺点,提出了在硬件受限制的情况下,基于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动态频谱接入算法.该算法利用多次对外界信道的检测得到对外界环境的估计,然后根据此估计以当前和未来收益总和最大化为目标,实频谱接入,并实现了最优解和贪心法次优解.该算法比随机检测接入算法多获得约25%的带宽,贪心法的次优解在阶段数较少时与最优解性能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6.
动态应变时效对18-8型奥氏体不锈钢持久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8-8型奥氏体不锈钢试样经冷变形和不同工艺的动态应变时效预处理后,在873K温度下进行不同应力水平的持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动态应变时效预处理提高了材料的高温持久强度,且比冷变形处理具有更好的强化效果。微观组织观测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其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DSA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已知的主要安全攻击直接求取私钥攻击、穷搜索攻击、生日攻击、已知消息的伪造攻击等,对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各种攻击方法需完成的计算。结果表明,其计算量等价或难于求解离散对数问题,一定程度地呈现了DSA的安全强度。指出了DSA可能的弱点存在于随机数 k、与消息无关的签名r、公共模数p与q、Hash函数等处,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设计好的随机数生成器选择适宜的随机数,避免低指数和相同随机数攻击;合理选择模p的长度可抵抗共r攻击;在对安全强度要求高而运算速度要求相对较低时,使用DSA素数作为共享模数;使用消息摘要足够长的SHA(Secure Hash Algorithm),以保证内嵌Hash函数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