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科学家通过长期深入研究后发现,一个人的情感,如同潮汐一般地此涨彼落,这种周期大约为28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略有延长。情感的周期性变化,在夫妻关系中明显地反映出来,有的心理学家称它为爱情的节奏。夫妻间的情感节奏,除了具有人们的一般交往中的周  相似文献   

2.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现植物能指示时间。同其他生物一样,植物也会用“生物钟”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它们具备独特的时间判断机制,这是它们一代又一代在特定环境中进化形成的。一天中不同的时段,花儿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假如您身边没有钟表,花儿能告诉您几点了。宇宙射线从前,学者们认为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植物的茎和花发生变化只与外部因素有关——如日升日落、温度升降、空气湿度变化等等。但是20世纪以来,这个观点发生了变化:人们发现,植物借助自身的周期系统,可以准确地测量时间。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宇宙射线是影响生物生命活动和内…  相似文献   

3.
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比如太阳黑子有11年周期的活动规律。我国气象科学工作者发现我国旱、涝、寒年份也有明显的11年周期,它们出现在太阳黑子极大年附近,而太阳黑子极小年份往往出现大范围的多雨时期。研究还发现,在单数周期(11年)我国气候由冷转暖,而双数周期(22年)则由暖变冷。前苏联科学家们在用电子计算机整理历史气象观测资料时也发现,全球天气异常,有一个直径达几千公里的天气异常区沿地球表面逐年东移,发现天气异常区环绕地球一周是11年,即全球性天气异常有11年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从小对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最近,我对自己居住的小区房屋周围和绿化地带进行观察发现,在上海这座繁华的都市,就在我们身边,生长着各种各样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草本植物。它们有的喜欢阳光干燥的沙地,有的喜欢生长在墙角石缝,各种门类都有,不下几十种。我们小区位于上海西区,这里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环境非常优美。细心观察,我发现墙角边、石缝中、  相似文献   

5.
吕大炯 《科学通报》1980,25(1):48-48
我们利用激光锁相应变仪、基岩地电仪、天电仪及气象仪器同时观测基岩应变、基岩地电、电磁辐射包络及气象等地震前兆。通过观测发现:突变前兆对于临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它们具有多样性、全球性、相互独立性、反向特性、前兆模式的重复性、周期(或准周期)性、周期性前兆波形的相似性及这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动物学界最惊人的发现,是1941年瑞典人谕姆维斯特在南太平洋哈伊艾爱群岛发现奇异的鼻行动物。这种世间奇兽,不用脚走路,而以鼻子当作运动器官。在动物分类学上,它们被称之为“鼻行类动物”,属于哺乳类,共有14科189种。鼻行类动物最奇特的特征是,有一个到四个或更多的鼻子。它们的鼻子千姿百态,内系海绵体物质,充血后便会变硬,能走路;它们的形态,有的如柱子,有的像喇叭,有的似蜗牛。它们不但能爬行、跳跃,甚至能灵活地捕捉昆虫,更能移动身体、支撑身体,摆出各种姿态。这种奇异的动物原本有四肢…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     
盐生植物为什么咸不死? 通常,盐碱地没法种庄稼,因为庄稼会“咸死”。但是有一类盐生植物却不怕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陆地上的盐生植物有泌盐机能和结构,能把身体里过量的盐分排出去。它们有的是从根部把盐排出去,有的是通过茎、叶表面排出盐分,有的将含盐大多的老器官脱落掉。  相似文献   

8.
罗葆荣 《科学通报》1978,23(6):362-362
自从1843年Schwabe发现太阳活动呈现11年左右周期以来,许多学者利用近300年来的资料研究了与太阳活动相关的极光、地磁、地震等等地球物理现象的周期,得出它们也存在11年左右的周期。这些地球物理现象11年周期的存在,除了证明它们的变化与太阳活动相关外,也为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王家骥 《自然杂志》2017,39(5):358-364
距太阳仅39光年外有7颗类似地球大小的行星,它们正围绕一颗质量只有太阳质量8%的恒星运转。这些行星的轨道和木星的4颗伽利略卫星的轨道差不多大,围绕恒星转动的周期只有一天半到十二多天。它们都很可能是石质行星,有可能存在液态水和大气,其表面至少有部分区域具有宜居条件。更多这样的行星正在被发现,它们和上述行星在韦布太空望远镜发射并投入科学观测运行后,将成为其优先观测目标。那时,就可以对这些行星是否存在大气以及如果的确存在大气的话对其大气成分得出结论,极有可能因此发现在某一颗或者几颗太阳系外的行星上确实有生物存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刘家冈 《科学通报》1987,32(3):217-217
从五十年代至今,林冠辐射理论已有许多成果,但主要集中在各种水平均匀林冠模型上。窄林带或单行栽种的树冠内的辐射也有所讨论。 本文则讨论周期林冠内辐射的传播规律。所谓周期林冠是指在水平方向各参数可能有周期性变化的林冠。例如平行按行栽种的人工林就属于这种情况,可见周期林冠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对象。鉴于林冠内辐射传播规律的复杂性,作为第一步,本文导出周期林冠内直接辐射的公式。并给出一个简单而典型的示例。  相似文献   

11.
谢懿 《世界科学》2010,(12):17-19
太阳黑子一直来来去去,然而,最近它们似乎失去了踪影。几个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记录着出现在太阳表面上的黑子:它们可以持续存在数天、数周或者数月的时间;而正是这些记录让我们知道了太阳黑子数有着大约11年的循环周期。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已发现10多种神秘文字,它们是龙山陶片刻字、苍颉书、夏禹书、红岩天书、巴蜀符号、东巴文字、岣嵝禹碑文字、夜郎天书、仙居蝌蚪文、华安仙字、广昌天书等.光福建就有12个县市存在形如蝌蚪、状如云龙、人莫能识的"仙篆".下面和大家共同探讨几种神秘文字: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发现10多种神秘文字,它们是龙山陶片刻字、苍颉书、夏禹书、红岩天书、巴蜀符号、东巴文字、岣嵝禹碑文字、夜郎天书、仙居蝌蚪文、华安仙字、广昌天书等。光福建就有12个县市存在形如蝌蚪、状如云龙、人莫能识的“仙篆”。下面和大家共同探讨几种神秘文字:  相似文献   

14.
视野     
全球变暖物种可能大灭绝科学家近日警告说,也许就在200年之内,地球的温度就会高得足以杀灭世界上现存的一半动植物物种。科学家通过研究过去5.2亿年的化石记录发现,地球上的至少4次物种大灭绝都跟全球显著变暖直接相关。根据前几次大灭绝的周期计算,全球迅速变暖将在21世纪末或者22世纪初开始。事实上,地球一直在从极热变到极冷,再从极冷变到极热,如此循环往复,预计将在下—个6000万年内进入极热阶段。不过,200年之内开始新一轮物种大灭绝的推测并不确定,这是因为有时大灭绝是发生在地球开始迅速变暖之后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另外,宇宙射线或二氧化碳水平的周期性变化也是引发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0亿年前的地-日-月关系: 来自叠层石的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屈原皋  解古巍  龚一鸣 《科学通报》2004,49(20):2083-2089
对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界铁岭组叠层石进行的研究发现, 叠层石明暗纹层对厚度呈周期性变 化, 这些周期性变化被解释为月节律和季节节律, 结合S型叠层石的形态特征初步得到如下古天文信 息: 10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晚期, 一年至少有516±20天、12.9±0.5个月, 一个月有40天, 一天最多16.99±0.66小时, 古黄赤交角为29.2~30.6°.  相似文献   

16.
休闲时光     
宇宙尘埃可能对地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认为,最近几百万年来地球气候在冰河期和温暖期之间交替转换地周期性变化,可能是受到了来自太空的细小宇宙尘埃粒子的影响。通过对葡萄牙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床以下宇宙尘埃粒子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在25.3万年前至45.8万前之间,宇宙尘埃沉积数量的增减,  相似文献   

17.
杨纪珂 《科学通报》1975,20(10):447-447
通过对事物偶然性参差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从而认识到了它们共同的本质,再深入地去研究各种分布的特殊本质(如上文所举的少数几种最常用的分布)。正如毛主席所教导的“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那样,使人们得以用数学方法细致定量地去认识事物偶然性参差的具体情况和所遵循的规律,进一步再把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回过头来去指导生产实践,这就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些生物能够通过"言传身教",将它们适应环境的基因表达模式传递下去。新的研究表明,在一些物种中,父母的经历可以帮助它们的后代更好地生存下去。在瞬息万变的海洋环境中,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好消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珊瑚礁鱼类,这些物种具有高度的内在变异性和可塑性。  相似文献   

19.
太阳黑子活动的守恒量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士俊  俞小鼎  陈永义 《科学通报》2003,48(17):1832-1835
介绍了一种预报太阳黑子活动期的方法, 可同时预报太阳黑子峰值的发生时间和峰值大小. 通过研究太阳黑子数的变化规律, 发现了某些变量的组合在整个太阳变化时间里具有不变的性质, 即所谓的守恒量, 只要确定了周期的起始时间, 就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太阳黑子峰值的发生时间. 同时, 根据太阳黑子序列的变化规律, 发现太阳黑子的峰值大小不仅与本周期初期的数据变化率有相关性, 而且与前一周期末期的变化率也有相关性. 由此引入了一个等效回归系数, 据此发展的峰值预报方法可以动态地调整预报提前量, 解决了预报精度与预报提前量的矛盾, 既保证了一定的精度, 又有效地提高了预报提前量, 约在周期上升段的一半处即可做出峰值大小的预报. 本方法预测第24次太阳活动周的极大值发生在2011年1月份.  相似文献   

20.
自1967年发现射电脉冲星以来,迄今已发现了三百多颗脉冲星.它们都发射短暂而规律的射电脉冲,脉冲周期短而稳定.不久,人们就认识到,它们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其发射脉冲的周期正好等于它的自转周期。脉冲周期的稳定性反映了中子星自转周期的稳定性.至于观测上发现脉冲星的这种周期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