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杨飞 《科技信息》2009,(22):25-26
产权是指经济主体拥有的对财产的所有权及其衍生出来的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的一组权利柬的集合;本文通过对参加2008—2009赛季的18家CBA职业俱乐部产权关系的研究,提出解决我国职业俱乐部产权和运动员产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财产犯罪的客体一直是刑法理论界争议的主要问题。我国刑法学界虽然存在不同的学说,但最终没有定论。在反思我国现存的所有权说和占有说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理论与案例,认为财产犯罪的客体是不能仅靠一种理论就能全面分析的,需要依所有权与占有的关系具体区分对待。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最初是社会人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产物,其核心是不同于个人对财产的权利的企业法人产权。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制度潜力表现在权利主体分离化、权利内容股权化、权利客体证券化、所有权约束机制化、资本增殖社会化和制度化、公司经营透明化、资源配置市场化、资本占有社会化等方面,较好地体现了产权明晰化和社会化、经营权明晰化和社会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风景名胜区资源管理体制创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制度层面认真分析了我国风景名胜资源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不分,所有权实现形式不清晰,风景名胜资源产权虚置等,并预测了我国风景名胜区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在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构建新的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占有"在区别财产型犯罪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对侵占罪和盗窃罪进行区分时,对占有的不同理解,将对案件的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占有进行界定就十分必要。"占有"包括两个要件,即客观上的占有事实和主观上的占有意思,两者缺一不可;取款自由原则以及存折和密码作为进入信用卡的凭证决定了持卡人的占有优先于银行的占有;在自己账户下的他人钱款,其所有权仍属于他人,账户人并不占有该钱款,即挂失并领取自己账户下的他人钱款构成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研究产权关系的角度产权,在马克思那里,是包括在其所有权概念之中的。对马克思的所有权概念,国内学术界一般理解为某个主体拥有作为其财产的某个客体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是法律对于事实上的所有的认可;它和所有制概念的联系就是,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所有制则是所有权的一种稳定的或普遍的财产权关系或制度。由于所有权是一种法律现象,因而它是具体的,即一定的社会中与之相适应的所有权的内容彼此可能不同;同时它又是广泛的、综合的、整体的概念,即它不是单纯的归谁所有问题,而是包含着陈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苏南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中存在的产权不明晰,资源市场化程度低和其超经济的性质等缺陷,使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逐渐落伍。苏南乡镇集体企业在面对经济效益下滑而进行的改革过程中,选择了以“拍卖转私”的方式,逐步建立产权明晰,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公司制企业,并采用让经营者持大股的形式,有力地改善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苏南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产权理论分析,发现符合产权主体利益的产权清晰,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结合的企业制度是我国乡镇企业制度发展的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所谓家庭共有财产权,是指家庭成员对其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每一个家庭成员对其财产都享有平等地、不分份额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未经享有共有财产权的家庭成员的同意(除依法规定或者与其他共有人另有约定外),个别家庭成员不得擅自处分家庭共有财产。家庭共有财产同其他共同共有财产一样,不是主体单一的所有权类型,而是所有权主体联合的一种形式。如何认定和正确处理家庭的共有财产权,在司法实践中显得日益重要,很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9.
就收费公路民营化中的产权关系、所有权归属、产权转移等几个关键问题做了简要分析。指出任何组织都没有收费公路终极所有权,但有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  相似文献   

10.
把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认定为财产所有权的通说观点虽然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但是主张对财产的占有也是财产犯罪保护法益的占有说存在更多的缺陷。完全可以在坚持所有权说的基础上对它面临的问题作出合理解答。  相似文献   

11.
刘刚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1):121-125
明晰的产权意味着财产所有者对其财产的各个方面具有完全的控制权,模糊产权实际上是最终控制权模糊性.我国的乡镇集体企业是产权模糊的典型。从政企关系、市场体系、经营者的激励等方面可探明转型期乡镇企业模糊产权的形成原因.转型期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决定了模糊产权的存在是社会强制机制作用的结果,转型期不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导致模糊产权形成的环境因素,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激励是模糊产权得以延续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2.
刘琳 《世界博览》2014,(9):56-57
正我们听说过太多涉及财产和利益的名言与俗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中最珍贵的光阴,都可以用金钱衡量和比喻。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在法律上就是财产的取得与安全。财产安全就是法人、自然人或者社会组织对自有财产的法律保护。财产的所有权人对自身财产具有占有、使  相似文献   

13.
一、产权界定概述 在清产核资基础上进行产权界定,是企业改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企业的财产依法确认其所有权归属的法律行为.由于历史原因,<公司法>实施之前注册登记的部分企业存在着产权不清的问题,因此,企业改制首选应做好产权界定工作.  相似文献   

14.
界定股权的性质有助于认识现代企业的特征、股东与公司的财产关系、所有权与股权的转换和所有权与股权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明晰产权关系是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前提。农地产权对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约束性体现于七个方面,即产权的明晰性、产权的排他性、产权的安全稳定性、产权的可转让性、权能和利益的对称性、产权安排的针对性、产权行使的限制性等。而我国农地产权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边界不清、权利主体不清、集体成员之间的权益关系不清、权能不完全等构成我国农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障碍性因素。为此,调整农地产权关系,选择合适的农地产权结构,走多元化的农地配置利用之道是我国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目前,理论界在对产权概念的理解上说法不一。有的说产权指的就是所有权,有的说产权指的是经营权,有的说产权是所有权在经济运行层次上的体现,有的说产权是概念内涵和外延都发展了的所有权。透过诸多的说法,笔者发现,在对产权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人们没有从产权原本的涵义出发寻求对产权概念的正确理解,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了解产权的原本涵义,必须从产权概念在当时是怎样提出的谈起。一、产权概念的提出古典经济学家建造了市场经济的理想大厦,他们认为,市场机制通过使私人成本(收益)等于社会成本(收益),便…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两个主要观点 :1)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归属这两个问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在探讨人力资本收益权问题时将二者联系起来可能是一条错误的研究思路 ;2 )在对同一经济主体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两种身份进行区分的前提下 ,企业所有权总是属于企业的非人力资本出资人。并据此就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存在的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自洛克论证以来,有两个基本规定:(1)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2)人对自己劳动的产品有不可辩驳的所有权。劳动产权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凭借其劳动获取在企业利润中的分配权等一组权利。劳动参与利润分配是劳动产权讨论的焦点。在劳动价值论的视野下,劳动者的劳动是剩余分配权唯一的应得根据,劳动量是剩余分配量的唯一尺度。但是,资本获得剩余分配权实际上凭借的是不变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稀缺性,有其历史合理性。因此,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并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共占有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后,劳动力与不变资本对生产方式的稀缺性才能根本逆转,劳动者的劳动产权才能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9.
解决产权残缺问题,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产权残缺的内涵产权残缺是指完整的产权权利束里的某一部分被删除或受到限制。天下没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产权 ,因为当一方完全自由地行使其产权时 ,有可能妨碍他方完全自由地行使产权 ,所以世界各国法律都对产权的行使作了种种限制 ;但从相对的时间和地点考虑 ,有些限制是合理的 ,有些则是不合理的。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第二章第544条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是 :“所有权是对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但法令所禁止使用的不在此限”。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第三编903条对所有权的规定是 :“物的所有人 ,在不违反法律和…  相似文献   

20.
王革 《厦门科技》2008,(3):27-2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例如组织财产规模、竞争环境、目标使命等相关状况会不断发生变化,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及企业内部变革时有发生.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企业资产的整合和组织的整合。资产的整合,是以产权为纽带缔结的一系列契约关系,具有较强的刚性,可以通过法律形式来实现:组织整合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整合.而人的整合.则是与价值观、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