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R12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作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管内流动沸腾换热与单相对流换热一样,存在热进口效应,国外早期的实验数据由于未能考虑热进口效应而偏大。实验结果还表明,水平流动沸腾周向不均匀换热主要受流动结构影响;截面平均换热系数则与质量流速、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蒸发压力密切相关。分析实验数据证实,流动沸腾换热是由气泡产生而引起的流动充分发展核态沸腾和双相对流蒸发两部分组成的。本文的实验数据与国外已有的换热关系式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2.
在低沸点工质换热试验台上对R134a进行光管、强化管内水平流动的沸腾换热试验,分析讨论了热进口效应以及周向壁面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3.
流动沸腾中Chen模型抑制因子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核化理论为基础,在考虑沸腾表面微结构分布的影响下,确定了流动沸腾换热关系式中Chen模型抑制因子的表达式。并以R134a和R22为实验工质在14mm内径的水平光滑管内进行了流动沸腾换热实验,对获得的实验数据采用Chen模型建立流动沸腾换热关系式,抑制因子采用笔者得到的表达式,该换热关系式能很好地和实验数据吻合,表明笔者确定的抑制因子表达式能有效提高采用Chen模型建立的流动沸腾换热关系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作者以前研究得到的三元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17A在水平光滑管和2种不同几何参数的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结果,应用R417A在光滑管内的实验数据对Kattan模型进行修正,并通过在修正-Kattan模型中引入强化因子,发展了一个混合制冷剂在微肋管内流动沸腾的换热关系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该关系式能很好地预测混合制冷剂在不同的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时的换热系数,当干度小于80%时,预测偏差基本集中在±30%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对HFC134a和CFC12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工况范围内,HFC134a比CFC12的沸腾换热系数高32%~43%;流量对HFC134a与CFC12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系数之比的影响较大,干度和热流密度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用高粘流体进行了垂直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建立了流动沸腾传热给热系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HFCΑ32/HFCΑ134a和纯制冷剂HCFCΑ22在水平管内的强制对流沸腾换热实验.HFCΑ32的质量分数为0.10、0.25和0.40,热流密度为6、12、18、24、36、48和60kW/m2,质量流量为10、15、22、30和46g/s,实验段进口压力保持为0.4MPa.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流量大于22g/s时,HFCΑ32/HFCΑ134a的换热系数与HCFCΑ22相当.实验对混合制冷剂的强制对流蒸发换热退化、核态沸腾抑制和环状流周向壁温分布等现象进行了分析.采用Jung关系式的预测值与本文实验结果比较,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垂直向上窄缝环形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和流型变化,窄缝宽度为1—2.5mm.实验结果表明,窄缝内沸腾传热有明显强化,并出现了区别于常规尺寸管内的两相流型和局部换热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液体泡状沸腾换热的微层导热汽化机理,对加热壁面的热物性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利用不同物性、不同厚度的涂层,测定了相应的沸腾换热系数,证明了加热面材料热物性综合数(λρc)对泡状沸腾换热具有很大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考虑壁面热物性效应的泡状沸腾换热的修正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定性观察,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热虹吸管内间歇沸腾这一重要现象。提出间歇沸腾的频率是一个关键的物理量,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到了间歇沸腾频率的理论关系式。在对间歇沸腾频率的各个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理论关系式进行了修正和简化,得到了工程上实用的计算间歇沸腾频率的半经验关系式。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判别热虹吸管内流型和传热方式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研究管内换热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纯工质及非菜沸混合工质在水平形光滑机加工多孔表面(MFPS)通道上的流动沸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纯工质在光滑表面、混合工质在MFPS上均存在流动沸腾滞后现象;MFPS对两种工质流动沸腾换热均有强化效应,但与池沸腾相比,其强化效应有所减弱,故需从强化对流换热和防止沸腾滞后等方面加以改进。提出了纯工质和混合工质在水平光滑表面、MFPS环形通道中的流动沸腾换算计算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偏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溴化锂水溶液池沸腾换热的实验装置,以及溴化锂水溶液在真空条件下的池沸腾换热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池沸腾换热有一定影响,且随溶液浓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浓度对池沸腾换热有明显影响,且随压力提高,影响增大;管束对池沸腾换热有增强效应,水平管束的沸腾换热系数明显高于单管的沸腾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相似理论,利用工质热力学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了一种通用化的临界热流密度值模化方法.应用本法,可以将各种工质在不同压力下的临界热流密度值表示在一根曲线上.它既适用于流动沸腾工况(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也适合于池式沸腾工况.用此法整理所得的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分离式热管蒸发段流特性的基础上,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文中着重分析了核态沸腾传热区及飞溅降膜传热区的传热原理;根据试验数据回归整理了相应的换换系数无量纲准则关系式,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吻合相当好;分别与大空间池沸腾传热和整体式热虹吸管热管蒸发段降膜区传热进行了比较,其结果为分离式热管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微重力和重力场下流场特点的比较,基于动量力,从地面上模拟微重力下的两相流动和受迫核态沸腾换热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地面上模拟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的可行性条件:竖直试验段两相流速必须超过某一极限,试验段出口的气相含量也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这些为该试验的开展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目前11个可用于制冷剂在水平蒸发管内换热计算的关系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这些关系式与作者及其他研究者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其次。将作者的实验结果与几个典型的换热关系式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Kandlikar(1990)的关系式不仅计算精度较高,而且物理概念清晰、通用性较强、计算简单,可供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假定总热流密度来自对流和汽泡潜热两种成份的叠加,从理论上分析了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机理,揭示了沸腾换热系数与通道尺寸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了狭缝通道能强化传热,并以间隙为1mm和1.5mm的环形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8.
螺旋扭带强化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正丙醇为工作介质,研究了垂直管道内插入扭带对流动沸腾传热的强化效果,采用扭带的扭率为2.5、5.0和7.5。通过实验探讨了热通量、蒸汽干度、质量流速和扭率对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入扭带与空管相比,流动沸腾传系数明显提高,在JCChen双机理加和模型的基础节螺旋流的特点,预测的螺旋流沸腾传系数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