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赣南地区51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平台,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赣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并探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赣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大分散、小聚集,边缘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于都、瑞金、龙南是分布较为密集的县区;(ii)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是赣南地区传统村落形成发展的基础,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经济发展、城镇化等社会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保存延续有重要影响;(iii)传统村落的演化扩散发生在不同历史事件的大背景下,风水文化对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以信阳地区的1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传统村落分布不均且呈集聚状态,并在新县与商城县的交界处形成一个东西走向的集聚带;传统村落分布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形与水源是自然方面的主导因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使村落受外界干扰较小并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3.
为因地制宜地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10. 2空间工具,对江西省17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传统村落呈现"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赣州、上饶、抚州和吉安4市;平原、丘陵和经济落后地区是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区域;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区域环境、深厚的地域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以及人口分布格局等因素,是影响江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通过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从而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依据,促进传统村落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村落,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研究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传统村落绵阳市魏城镇铁炉村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定量分析铁炉村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解析铁炉村"组团轴线式"的空间结构,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村落空间形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利用的新思路:应保护村落原有的空间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自然和人文诸要素关联紧密.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安徽传统村落自然和人文地理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传统村落的内蕴空间信息进行规律分析,探查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高程、坡度、平面曲率等地形因子,以及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公路密度、人口密度、人均耕地等因素对安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明显,经济、坡向等因素影响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安徽传统村落属凝集空间分布类型,形成一个极化密集区(皖南山区)和一个半环密集区(大别山区);安徽传统村落标准差椭圆均呈北西—南东(NW-SE)方向,在空间分布上受地形因子四要素控制,高程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聚合效应最强,地面平均曲率和海拔高程是安徽传统村落空间偏向NW-SE走向的控制因子;安徽传统村落局域关联特征为高高(HH)、低低(LL)聚集区域,缺乏高低(HL)、低高(LH)区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湖北省前四批118个传统村落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10. 5与Envi5. 3软件对湖北省的地形、水系、人口等自然社会历史因素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凝聚型,2个较高密度区分别位于恩施州与黄冈市;地形和水系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村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复杂、海拔较高的省域交界地带以及河流附近;而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都为传统村落的完整保留提供了重要基础;历史文化因素是传统村落存在的根基,影响传统村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传统村落是一类保留大量历史痕迹的特殊聚落空间,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区域性农业文明。借助空间聚类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流域传统村落的价值遗存与流域范围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ArcGIS平台与层次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解读传统村落价值空间的流域性分布特征。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空间聚类有较高内部耦合性,内陆河、松辽流域的传统村落分布较少,缺乏现行认定标准下的保护价值,具有区域的代表性;长江、东南诸河、珠江是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流域,拥有较多数量的中国传统村落,价值同质化较强。  相似文献   

8.
以大运河沿线区域48个行政单元内的5个批次共35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 10.2工具,运用距离分析、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运河沿线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数量分布呈显著的时空不均衡性,且村落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的集聚特征,在局部空间表现出明显的高高集聚和冷热分区;整体表现为“局部高集聚,全局大分散”的分布特征,在邢台、鹤壁、邯郸、安阳4个区域呈现出高集聚状态,在杭州、宁波、绍兴区域呈现出次高集聚,其他区域低集聚;在距离大运河河道60 km以内的传统村落具有趋向于河道分布的特征;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海拔、坡度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和大运河本身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石屏县5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460个古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宏观层面,对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而在微观层面则挖掘其民族空间分布规律和文化特色,探究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适应性法则.结果表明:石屏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出"坝区高密度,山区低密度"的特点;民族分布总体上具有"一横一纵,两走向"的空间结构,即汉族分布在贯穿中部坝区的东西横线上,彝族则分布在南北山区两侧,形成贯穿石屏县的纵线;通过对民族在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建筑特色的分析,得出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一一对应的适应性法则.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应从适应性角度出发,守住其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产物和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和影响因素,可为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和发展特色村庄旅游提供借鉴.以武陵山国家级连片特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分布广泛,局部地区明显集中,形成了“多核集聚-带状发展”的分布特征,武陵山片区的中部、西南部是传统村落的主要聚集区.2)Moran I为0.305,表明其传统村落存在正自相关性,且局部地区空间异质性明显.3)城镇化率、平均海拔、人均GDP、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5个因素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均大于单独作用的影响力,交互作用类型有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型.  相似文献   

11.
空间数据集成研究--以空间数据仓库的构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空间数据复杂性的增加,现有的空间数据库和空间分析工具已经不能提供足够的决策支持,迫切需要建立大量具有历史数据,以及不同尺度的空间数据仓库.在建设空间数据仓库的过程中,数据集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专门针对空问数据的集成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本文在研究了现有的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仓库以及空间数据集成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空间数据仓库模型的建立过程,然后系统提出了面向空间数据仓库数据模型的数据集成的两个主要的方面:不同数据源的空间数据的集成;不同尺度维上的空间数据的集成.  相似文献   

12.
空间统计学及其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统计学处理公共卫生数据空间属性数据的能力不足,空间统计学具有优势,由此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空间统计学在公共卫生领域主要应用有:疾病制图、分布格局探测、空间相互关系分析、病因分析以及时空预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建立采掘GIS数据库的必要性,分析了采掘GIS数据库的建立过程,论述了数据库的空间分析和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究区的部分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性进行了分析,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性,并通过克里格插值得到它们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说明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重金属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它们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克里格插值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是一致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pH及各粒级含量土壤与Cu,Hg,As含量的相关性显著,与Zn,Pb和Cr为中等相关,且均为正相关,而与Cd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土壤部分理化性质来估计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泰森多边形、空间自相关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研究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文化遗址均呈现出聚集分布特征,但存在单核与多核的差异。马家浜文化遗址主要集聚在太湖的东、西部,以草鞋山、骆驼墩遗址群最为密集;崧泽文化遗址集聚于太湖东、东北部,以草鞋山遗址群最为密集;良渚文化遗址主要集聚在太湖南部、东部,以余杭—良渚遗址群最为密集;马桥文化遗址主要集聚在太湖东部和西南部,以上海西部的马桥、湖州—长兴、海宁—海盐一带的遗址群最为集中。马家浜至崧泽时期遗址呈多核心特征,崧泽至良渚时期遗址由多核变为单核,马桥时期遗址聚集区重现多核心特征。(2)随着气候、地貌、社会结构的演变,遗址密集区的分布趋势、连续性及密度相应变化。遗址密集区分布呈现出由太湖东、西部先向太湖东、南部,再向太湖南部,最后向太湖东、西南部发展的趋势。遗址聚集区的连续性和密度在马家浜、崧泽、良渚时期逐渐增强,而马桥时期遗址密集区的连续性和密度较良渚时期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对研究人地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从地理距离和利用消耗系数衡量的经济距离两个方面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反映空间交互作用,从股票空间交互视角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金融市场股票间存在显著空间交互作用,且空间交互作用对经济距离的敏感程度高于地理距离.在解释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效应方面空间截面回归模型优于传统截面回归模型.研究结论提醒投资者在对资产进行定价和制定交易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潜在的空间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该工程建筑设计时的创作构思,对于三峡坝区的建筑设计如何表现三峡地区的地方风韵和巴楚文化特点,以及强烈的时代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选取湖北省县域2001年~2012年份人均GDP数据,基于ArcGIS9.3空间分析模块,采用相对发展率、锡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Getis-Ord Gi*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化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较大,且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其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递减,且各地经济运行较为平稳.(2)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并随着年份的增长其空间正相关性也在波动中加强,这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相邻县市区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年份的增加也越来越强,同时也说明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逐渐趋于收敛的.(3)湖北省县域经济呈现出"西低东高"、"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热点地区基本集中于鄂东环武汉城市圈,且从年份的变化来看,热点地区有向荆襄宜城市群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冷点地区则基本位于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北、鄂东南山区,且随着年份的增加,热点地区增多,冷点地区减少,反映了湖北省县域经济整体趋好.(4)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呈现西北-东南格局,12年间其重心东西移动的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的距离,且2005年~2008年的偏移速度快于其他年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生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在全国13个大中城市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旅游的总体空间距离分割特征,以及大学生在不同尺度旅游空间行为中表现出行为特征的差异,并指出了城市旅游资源的富聚程度是决定大学生城市垂直旅游流动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