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一种冠醚化合物二环己基二苯并-18-冠-6的合成,研究它在亲核取代反应中的催化知性。由3,4-二羟基环己基苯与βββ'-二氯乙醚直接关环合成二环己基二苯并-18-冠-6,将这种冠醚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对n-C8H17Br与KI及(C6H5OH+KO)的亲核取代反应进行了相转移催化试验。结果表明,在n-C8H17Br及(C6H5OH+KOH)的亲核取代反应,吐环己基二苯并-18-冠-6的催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聚苯乙烯树脂与冠醚二苯并-18-冠-6间接枝一种含有(-CH2CH2O-)醚链的缩乙二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三缩四乙二醇)。合成了四种聚苯乙烯支载缩乙二醇二苯并-18-冠-6的高聚物支载冠醚,均可作用相转移催化剂。聚苯乙烯支载缩二醇二苯并-18-冠-6催化n-溴辛烷与钾及苯酚钾的取代反应时,活性较未支载二苯并-18-冠-6为高。  相似文献   

3.
在乙腈溶液中,K2PtCl6分别与二苯并-18-冠-6及18-冠-6进行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固态 氯铂酸钾冠醚配合物。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性质的研究。从 而确定其配合物的配位类型和组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 K2PtCl6·2CB18C6·2CH3CN和 K2PtCl6·2(18C6)·2CH3CN。  相似文献   

4.
14种二茂铁亚胺类化合物的制备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9种取代苯胺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R-N=CHFc[R为C6H5-nXn(X=H,4Br4SO3H,4OCH3,2,4(NO2)2和2,4(NO2)2C6H4NH]及5种取代苯亚甲基亚胺二茂铁类化的Xn(2OH)C6H4-nCH=N-Fc[X=H,5-Br,5-NO2,3NO25Br,3,5(NO2)2]的制备,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指定了谱带的归属,并对谱带的位移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利用二环己基18冠6(DC18C6)和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的硝基苯溶液,在硝酸介质中对六价铀的协同萃取行为.通过实验确定了协萃反应方程式,而且测得了在硝酸介质中萃取平衡的表观常数值.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9种取代苯胺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R-N=CHFc[R为_6H_(5_a_x_a(x=H,4 Br,4SO_3H,4OCH_3,2,4(NO_2)_2)和2,4(NO_2)_2C_6H_4NH]及5种取代苯亚甲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x_n(2OH)C_6H_(4-n)。CH=N—Fc[x=H,5-Br,5-NO_2,5NO:5Br3,5(NO_2)_2]的制备,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指定了谱带的归属,并对谱带的位移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7.
1,2-二环戊二烯基四甲基二硅烷与丁基锂作用生成[四甲基二硅撑]双(环戊二烯基负离子盐),后者随即与六羰基钨反应形成1,1-[四甲基二硅撑]双[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钨负离子盐],(Me2SiSiMe2)·[Cp′(CO)3W-]2·2Li+(I).(I)分别与六种卤化物反应,生成在钨原子上引入取代基的产物:(Me2SiSiMe2).[Cp′W(CO)3R]2,(R:Me,C2H5,2;PhCH2,3;CH2COOC2H5,4;CH3CO,5;P3hSn,6).(I)用醋酸处理后,随即分别与CCl4,NBS及I2作用,生成相应的钨卤化物,(Me2SiSiMe2)[Cp′W(CO)3X]2,(X:C1,8;Br,9;I,10),(I)与Fe3+/H3O+作用发生氧化偶联,生成双核W-W键产物(Me2SiSiMe2)[Cp′W(CO)3]2,11.(Cp′=C5H4)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八种新的茂基钕邻取代苯甲酸衍生物:Cp_(3-n)Nd[O_2CC_6H_4(0-Z)]_n(n=1,2;Z=OMe,Cl,Br,I;Cp=C_5H_5)。由于邻位取代基中配位原子X(O,Cl,Br,I)与中心Nd ̄(3+)之间具有配位作用,增加了铁的配位数及空间饱和性,提高了这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这些化合物均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光电子能谱鉴定。  相似文献   

9.
聚醚胺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二氯三甘醇与过量乙二胺反应,生成1,14-二氨基-6,9-二氧杂-3,12-二氯杂十四烷(I),并完全甲基化得叔胺化合物:2,5,14,17-四甲基-8,11-二氧杂-2,5,14,17-四氮杂十八烷(II),将(I)接到到氯甲基聚苯乙烯大孔树脂上,并完全甲基化得高分子支载聚醚胺(III),(II),(III)作相转移催化剂催化n-C8H17Br与K1或与KOA反应,结果表明,(II)、(II  相似文献   

10.
用Cy2BuSnO2C-C6H4-x,Cy2MeSnO2C-C6H4-x,CyBu2SnO2C-C6H4-x(x=H,p-CH3,p-CH3O,p-NO2,p-F,p-Cl,p-I,p-OH,p-NH,m-NO2,m-CH3O)3个系列共18种取代苯甲酸配位的有机锡络合物在13种有机溶剂(环己烷、正庚烷、四氯化碳、苯、甲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对二氧六环、乙腈)中的羰  相似文献   

11.
相转移催化剂高分子二苯并-18-冠-6催化合成了苯甲酸丁酯.结果表明,高分子二苯并-18-冠-6的催化活性高于18-冠-6,并且高分子二苯并-18-冠-6反复套用15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不同取代基的N-取代苯氨基乙酸金属配合物M(R-PhG)n(其中M=Cr(3+),Mn(2+),Co(2+),Ni(2+),Cu(2+);R=p-CH3,m-CH3O,p-CH3O,p-C1,m-C1;PhG=C6H4NHCH2COO-)并对它们进了元素分析,差热分析,红外振动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分析,以及磁化率的测定。对它们从组成,热稳定性,磁性,及空间的构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二苯并-18冠-6与二元酸反应制得的冠醚酮酸1用黄鸣龙法还原成冠醚烷酸2,2经酰氯化生成4′,4″(5″)-双(氯甲酰基亚烷基)二苯并-18-冠-6(3),再将3与4′,5′-二氨基二苯并-18-冠-6缩合,制得新的筒状大五三环穴醚4a和4b。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在苯环2,5位带有不同取代基(CH3、CH3O、Cl、Br或H)的6种聚四芳基锰卟啉p-PolyT(2,5-2R)PPMnCl和m-PolyTPPMnCl,考察了它们催化PhIO氧化环己烷的性能,结果表明:这些聚四芳基锰卟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稳定性,带供电子基的聚合物催化速度较快,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利用二环己基-18-冠-6(DC18C6)和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的硝基苯溶液,在硝酸介质中对六价铀的协同萃取行为,通过实验确定了协萃反应方程式,而且测得了在硝酸介质中萃取平衡的表观常数值。  相似文献   

16.
用Cy2BuSnOC-C6H4-x,Cy2MeSnO2C-C6H4-x,CyBu2SnO2C-C6H4-x(X=H、p-CH3、pCH3O、p-NO2、p-F、p-Cl、p-I、p-OH、P-NH2、m-NO2、m-CH3O)3个系列共18种取代苯甲酸配位的有机锡络合物在13种有机溶剂(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四氯化碳、苯、甲苯、乙醚、氯伤、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对二氧六环、乙腈)中的羰基伸缩振动波数(以下简写为vc=0)和氯仿在7种溶剂(硝基甲烷、乙腈、乙酸乙酯、四氯化碳、环乙烷、对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中的vc-c1的溶剂效应,验证了先前提出的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8种2-[(取代苯胺基)羰基]苯甲酸与Sm(Ⅲ)配合物Sm(P)3.3H2O[其中P=2-(COO)C6H4CONHC6H5-nXn,X=H,2-Cl,4Br,2-CH3,3-NO2,2-OCH3,2,4-二氯,3-OH,n=1,2]的合成,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了配位是通过羰酸羟基原子和酰胺羰基氧原子进行的,含3分子配位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通式为[Na(DB18C6)Xn]2M6O19Y(M=W和Mo,X=H2O和CH3OH,n=1和2,Y=(DB18C6)·(CH3OH)和(DMF)2·(CH3OH)3)的四种冠醚多酸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等表征,用四圆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对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的变化,可导致相同的反应物形成键型不同、结构不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苯并12-冠-4(B12-C-4)苯并15-冠-5(B15-C-5)苯并18-冠-6(B18-C-6)和二苯并18-冠-6(DB8-C-6)为载体,磷酸三丁酯(TBP)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聚氯乙烯(PVC)为基质,制备了冠醚-TBP(DBP)-PVC固态膜(CTP膜)实验考察了各种膜对碱金属盐混合溶液中M^+电渗析膜输送的特性,实验表明,随冠醚环腔半径增加和溶液中M^+浓度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配合物[ML]3[Cr(CN)6]2·xH2O(M二Ni,L=三(2-胺基乙基)胺(tren),x= O; M= Cu, L=二丙烯三胺( dpt), x= 8)和[ M( tn)2]2[Cr( CN)6 ]CIO4· XH2 O( tn= 1, 3-丙二胺,M= Ni,x= O;M= Cu,x= 2).用元素分析、ICP分析、IR光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它们的磁性质.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Cu(dpt)]3[Cr(CN)6]2·8H2O中存在弱的铁磁(T> 16.63K)和反铁磁(T< 16.63K)相互作用;[Cu(tn)2]2[Cr(CN)6]CIO4·2H2O中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T<5.86K).研究发现,这些配合物有两种结构类型:氰基桥联结构和双配合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