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单层网壳跨度小和双层网壳耗钢量大的缺点,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双层柱面组合网壳进行了滞回特性分析。介绍了双层柱面组合网壳具有跨度大和低耗钢量等。它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高抗压强度和低廉的造价,采用钢筋混凝土上弦板来代替一般网壳的上弦杆,从而形成了一种钢结构与钢筋混凝体结构协同工作的组合结构,即双层柱面组合网壳。组合网壳是一种受力合理的空间结构,也是一种板系、梁系与杆系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国内外对双层柱面组合网壳结构在地震和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滞回特性的研究很少,着重对地震和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双层柱面组合网壳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双层柱面组合网壳结构的频谱相当密集;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其滞回曲线比较饱满,未发生捏缩现象。双层柱面组合网壳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限质点法研究空间柱面网壳在强风作用下的倒塌破坏性能.推导了有限质点法基本方程和三维空间单元的内力计算公式,给出了利用该方法分析结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的具体过程,建立了断裂模型和断裂准则.在破坏过程模拟中,考虑风速风压模拟的空间三维相关性,运用线性滤波器法中的自回归(AR)模型编写程序模拟脉动风速与风压,实现了强风作用下双层柱面网壳的倒塌全过程分析.基于结构倒塌模拟结果,建立衡量结构倒塌破坏的控制指标,对双层柱面网壳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双层柱面网壳的抗倒塌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动力荷载作用下双层柱面网壳结构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动力稳定问题,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钢材考虑损伤累积的本构关系模型,并通过对动力时程计算时不同子步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不断修正,获得了考虑损伤累积的双层柱面网壳的动力响应,进而对结构进行了动力稳定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态曲率差参数的网壳结构损伤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杆件模态曲率参数运用到网壳结构无损定位分析中,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发现,以模态曲率为参数的损伤定位方法适用于工程中常用网壳结构的损伤定位。分别针对Schwedle型球面网壳、单层凯威特网壳、单层三向柱面网壳、单层双斜杆柱面网壳及双层凯威特网壳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比,结果发现对于梁式单元网壳结构的损伤情况,损伤定位精度很高,证明了以模态曲率为参数的损伤定位方法对网壳结构进行损伤定位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网壳结构的承载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压力线概念的网壳结构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压力线无弯矩的特征,将组成球面和柱面网壳结构轮廓线的圆弧线替代为压力线,使网壳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处于压应力状态,从而减小弯曲应力的影响,达到了提高网壳结构承载力的目的.对一个跨度为48m的单层葵花形网壳结构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发现该方法可将极限承载力提高5.48%;进一步对84例不同跨度、不同矢跨比的单双层球面、柱面网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正确有效,对矢跨比为1/5左右的单层网壳结构,优化效果较好,最大承载力可提高6.4%.  相似文献   

6.
对抛物线型单层柱面网壳的静力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抛物线型单层柱面网壳与圆柱面单层柱面网壳和倒悬链线单层柱面网壳的静力稳定性能.对抛物线型单层柱面网壳进行参数分析,并对抛物线型单层柱面网壳进行结构优化.研究表明:与圆柱面网壳相比,抛物线型单层柱面网壳的极限荷载有大幅度增大;长跨比、矢跨比对网壳的极限荷载影响显著;初始几何缺陷对网壳的极限荷载有较大影响;网壳的斜杆相交角在50°左右,网壳的静力稳定性能最好;按等比数列布置拱向网格间距,比值α的取值在0.85到0.95之间时,网壳的静力稳定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单双层球面网壳结构的静力特性及其稳定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一工程实例,将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与双层抽空四角锥球面壳结构结合起来,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型式,即单双层抽空四角锥球面壳结构,简要介绍了该网壳的设计过程,并采用全铰接模型分析了单双层网壳结构的承载力,应用Lanczos法求解了网壳结构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并运用柱面弧长法跟踪了结构的非线性平衡路径,同时考虑了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支座条件的线性及非线性屈曲特征,并得出一些结论,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方形平面、正放四角锥双层柱面网壳为例,系统考察了不同矢跨比网壳模型的杆件轴力、节点竖向位移、支座侧向反力、支座侧向位移等静力响应,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矢跨比对各静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矢跨比较小时,积雪均匀分布情况下雪荷载取值更大,屋面结构的竖向位移较大;矢跨比较大时,积雪不均匀分布情况下雪荷载取值更大,支座水平推力和侧移较大;同时,为双层柱面网壳的选型与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两纵边支承的板锥柱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运用时程分析法计算板锥柱面网壳结构在三维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研究了板锥柱面网壳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支座反力特点,并且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板锥柱面网壳结构的应用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对各种形式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复杂结构的全过程分析方法作了探讨,揭示了不同类型网壳结构稳定性能的基本特性,并提出了单层球面网壳、柱面网壳和椭圆抛物面网壳稳定性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双层筒形网壳的指示矩阵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层筒形网壳的指示矩阵算法是基于将结构的形体用矩阵的形式来表示的一种算法;它引进一整套节点及杆件信息的表示法,从而能自动形成结构的节点序号及单元编号,自动生成描写结构节点、单元、边界条件和荷载向量等数据结构.指示矩阵算法适用于各种形式的网壳结构,极大地简化了计算机分析的前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研究了正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大跨度空间格构式结构—双层筒形网壳静力分析的力学模型.通过采用线性铰结及刚结两种模型分别计算了各种类型的双层筒形网壳,比较分析了两种力学模型计算所得的位移及内力,指出了两种力学模型的应用范围及合理性.分析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可近似按铰结模型进行设计,但对杆件轴力、钢材的允许应力应作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层组合网壳层曲过程的几何和材料非线性性态,在T.L.坐标系要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稳定跟踪分析,用塑性节点法考虑单元的弹,塑性影响,从而减少了计算量。分析中考虑了主要几何缺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 和TiO2 纳米溶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为进一步提高光伏太阳能板的透光率,设计了一种TiO2/SiO2/GQDs双层增透膜结构。探究了薄膜的结构、自清洁性能和增透性能,并进一步讨论了GQDs在增透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iO2-TiO2/TiO2-GQDs结构的双层薄膜厚度为120 nm时,太阳能板上的光透过率由未涂敷的85%增加至95%。接触角实验和室外耐环境性能实验测试表明,复合膜层接触角为10°,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耐环境性能。此外,户外实验结果表明,涂覆该薄膜的太阳能电板发电效率提高6%。由此说明双层增透膜可有效地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能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可高效地利用太阳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岩芯筒的失效分析,指出了选材及热处理工艺上的一些问题,第二部分讨论了岩芯筒选材问题,指出针对不同地层应选取不同的材料,第三部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提出了一些提高强韧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复合枪管传热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枪管烧蚀引起枪管尺寸逐渐改变。烧蚀是热、化学和机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热起主要作用,计算枪管射击时的温度分布有助于了解枪管烧蚀过程。该文选择了3 种枪管结构形式,建立了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射击时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有关参数,计算了相同射击条件时3 种结构枪管射击后的温度分布,分析了材料性能对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枪管结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实际设计中双管板换热器管板的计算以及双管板管板间距的计算,并提出在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路面状况分析评价中,依据木桶理论以探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损坏模式.根据大量路面状况历史数据,相应于木桶理论,提出了路面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AS软件系统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各指标与路况指数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并给出它们之间的数学函数式,由此得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损坏模式.进一步提出动态木桶理论和病害恶化率概念,揭示各病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路面状况评价的影响,结果有助于路面状况的预测,为未来路面养护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交变高温冲击条件下身管材料的径向温度变化过程直接影响到武器系统的性能发挥.以片状身管材料为研究对象,选取合适变量,采用高温热源循环加热的实验方法,通过热成像设备观测火炮身管材料径向温度的演变过程,辅以有限元温度场仿真对比验证实验结果,从而得出不同射速和不同环境温度及风速影响下身管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为分析和预测火炮身管寿...  相似文献   

20.
铜转炉冶炼过程中余热锅炉水位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0 t铜转炉冶炼过程中余热锅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锅筒水位的动态特性,推导了不同扰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传统三冲量锅筒水位控制方案的不足,引入压力参数作为补充控制量,提出了改进的优化控制方案.通过对给水流量和蒸气流量信号的合成处理,简化了静态参数配合的调试和计算,提高了整个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锅筒水位的波动范围可控制在50 mm以内,产气量达12 t,同比增加40%,蒸气温度提高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