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科技荟萃     
新型混凝土美国一家杂志介绍了一种用砂和树脂混合而成的新型混凝土,其强度高,而且快干。由这种混凝土铺设的路面一小时后压强可达285公斤/厘米~2,3—4小时后可达430公斤/厘米~2。用其铺设马路,路面厚度只需1厘米左右。环氧树脂、聚酯树脂以及甲基丙烯树脂和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新型混凝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对两个品种(系)四个不同密度棉株生长发育动态,进行田间系统观测,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棉株出苗20-85天,叶龄随生育天数的增长,株高、倒四叶宽、果枝数、现蕾、开花、结铃数随叶铃的增长而增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收获株数在21-24万株/公顷范围内,皮棉单产随密度、总铃数的增加而提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新陆早13号和新B7号单产皮棉分别为2 341.74-2 394.04公斤/公顷和2 488.30-2 527.35公斤/公顷。缩节胺用量266-292.5克/公顷,株高控制在60-65厘米,果枝台数7-8台。  相似文献   

3.
膨胀土在含水量降低时发生干缩开裂,给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其中降雨条件下裂隙膨胀土渗流问题是一
个典型的膨胀土工程问题。制备6 个相同的南阳重塑膨胀土样,在相同的环境下分别脱湿96,79,63,48,39,30 h,通
过数码拍照得到不同时刻试样表面裂隙图片,通过分析得到试样表面裂隙率;为了衡量裂隙在深部方向的发育情况,
使用煤油进行渗透实验,得到煤油入渗系数与脱湿时间、平均含水率、表面裂隙率的关系曲线;在油渗实验结束后进行
室内模拟降雨入渗实验,得到裂隙膨胀土入渗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发现试样脱湿时间、试样平均
含水率、试样表面裂隙率、煤油入渗系数、降雨入渗实验径流开始时间、试样入渗率之间有良好的相互关系,降雨入渗
实验初期入渗率较大,入渗率随时间衰减很快,在15 min 内降低了两个数量级,脱湿时间越长的样初期入渗率越高,
衰减的也越快;入渗率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开始趋于稳定,稳定后的入渗率随试样表面裂隙率线性增长,增长到一个峰
值后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4.
<正>椴木,意杨,毛竹等试材用三种水溶性混合木材防腐剂(CCA、FBBCr、ACB)处理后,对杂色芸芝进行了毒性试验。以试材失重率的大小,表示药剂的防腐效果。试材失重率和吸药量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计算。如以CCA药剂为例,椴木、意杨、毛竹三种试材失重率(Y)与试材吸药量(x)的回归方程为: Y_椴木=-2.75x+37.77 Y_意杨=-3.04x+35.03 Y_毛竹=-1.44x+24.95 以椴木、意杨、毛竹为试材,CCA对杂色芸芝的毒性极限分别为11.92公斤/米~3、11.52公斤/米~3、17.34公斤/米~3,FBBCr对杂色芸芝的毒性极限分别为3.15公斤/米~3、4.64公斤/米~3、5.36公斤/米~3;ACB对杂色芸芝的毒性极限分别为39.96公斤/米~3、24.60公斤/米~3、38.92公斤/米~3。  相似文献   

5.
沙棘干缩病症状与发病规律及抗性品种初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是重要的经济和水土保持植物,被称为沙棘癌症的干缩病是其主要病害。对沙棘干缩病的症状与发病规律进行了观测,并对不同沙棘品种的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沙棘干缩病发病初期,感染部位出现零星分布的黄色斑,随后叶片变黄、脱落,生长势减弱,果实不正常早熟,随着病情发展,感染部分树皮开裂、腐烂,导致植株死亡;干缩病侵染主要发生在树颈处,且主要发生在3龄以上的植株,树颈以上部分因干缩病死亡后并不影响根系重新萌发新植株,且同一基株上的不同分株感干缩病后的死亡互相影响较小。根据病情指数初选出的高度抗干缩病沙棘品种有亚历山大12号、中国无刺雄株和柳沙2号等,感干缩病沙棘品种有红毛雄株、橙色、柳沙1号和阿列伊等。这为认识和研究沙棘干缩病发病机制、克隆抗干缩病基因及培育抗干缩病沙棘品种提供了材料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最近试制成功轻质硅酸钙板材。它是用硅质材料、石灰、石棉、水及少量助剂等,按一定比例,经混和、搅拌、挤压成型、高温水热合成、烘干、加工整修而成的一种以托贝莫来石型水化硅酸钙为主要组成的新型无机板材。硅酸钙板具有轻质、高强、保温、耐热、不燃等优良性能。制品干容重为600公斤/米~3左右,抗折强度为70公斤/厘米~2以上,导热系数低于0.1千卡/米·时·度,使用温度最高可达650℃,可加工性好(可锯、可刨、可钻、可拧螺丝)。它适于作工业窑炉、设备、精密仪表等的保温构造材料,高层建筑中的耐火复盖材料,以及船舶中的防火隔堵材料。现已由上海县莘庄石棉厂进行生  相似文献   

7.
陶粒混凝土是一种容重为1500~2000公斤/米~3、强度为100~300公斤/厘米~2的轻质混凝土,可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高屋建筑、桥梁工程、地下建筑、造船工业等方面。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宁波等地在建筑物和构筑物中大量采用了陶粒混凝土空心楼板、实心楼板、现浇梁、屋面板、双翼板、单翼板、T 形檩条等构件。1974年沈阳市用粉煤灰陶  相似文献   

8.
大木竹竹材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材性优良的毛竹等竹种为参比,研究了丛生竹种大木竹竹材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大木竹竹材的基本密度为0.618 g/cm3,小于毛竹的基本密度(0.765 g/cm3),而比参比的其他丛生竹密度大或与之相当;大木竹竹材气干体积干缩率为7.7%,吸水饱和体积湿胀率为18.686%,饱湿含水率为77.8%,均大于毛竹材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传统污泥固化方法中固化成本高、强度低、渗透系数高等缺点,采用骨架构建法,对煤矸石、污泥进行固化处理。通过三轴试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试验、渗透试验检测污泥固化体的宏观力学强度特性、孔隙参数、水力传导系数。通过实验可得:经过渗滤液作用后,2、3号试样的偏应力较大,9号试样的偏应力最小。当水泥、煤矸石掺入量达到最佳混合掺入量时,试样的黏聚力较高。9号试样的滞后环分离程度较大;且各试样的孔径曲线在2~4 nm处出现叠峰。各试样的水力传导系数始终小于1×10-7cm/s。根据试验结果,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黏土对于污泥固化体强度特性、渗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振动采种机振动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对振动采种机振动参数的选择和计算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成熟杉木种子和马尾松球果振落最佳时的频率和加速度范围。测定了杉木、马尾松立木的自振频率、弹性模量、阻尼系数。提出了力学简化模型,推导了振动计算方法,进行了计算并和实测值作了比较。其主要结果如下: 1.频率范围5~100赫兹。杉木最佳在70~80赫兹,马尾松在50~60赫兹。加速度范围在5g以上。 2.杉木立木的弹性模量为58900公斤/厘米~2,马尾松为51600公斤/厘米~2。阻尼系数为0.23~0.36。 3.树干振动是一种无限多自由度的悬臂梁的横向振动。其一阶基频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相差在10%左右。 4.对于树径在10~25厘米、树高在6~15米的杉木,在80赫兹下激振,产生10g的加速度所需激振力基本在50~500公斤。 5.振动消耗的功率小,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1.
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正>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是竹材重要的质量指标。本文研究了竹材的公定容积重,湿胀,维管束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径向和弦向的抗弯强度和一些其他性质,获知了:1.竹材分割对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2.顺纹抗压强度与竹材含水率的关系;3.竹子年龄(A)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4.竹秆任意高度处(H_x)的物理力学性质;5.竹材的立地等级和营林措施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6.不同竹种的物理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竹浆纤维的循环再利用及超声波处理对竹浆纤维和纸张特性的影响;评价了竹浆纸张的密度、抗张强度等特性,探讨了单纤维强度和纸张纤维间结合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竹浆纸张的密度和抗张强度随着循环再利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超声波处理纸浆纤维提高了纸张的抗张强度。Page理论表明,纸张抗张强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超声波处理增强了纸张内部的纤维间结合力。光学显微镜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通过切断纤维、润胀纤维、细纤维化纤维的作用,有效改善了纸张的强度。研究表明,纸张的循环再利用会降低竹浆的保水值,而利用超声波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纸浆的保水性能,改善纸张的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13.
Sialon/SiC复相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利用粘土、SiC为主要原料,直接合成的Sialon/SiC复相耐火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并研究了材料中Sialon含量对复相材料的密度、抗折强度、耐压强度和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相材料的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均随Sialon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抗折强度为876MPa,最大耐压强度为193MPa;材料的体积密度随材料中Al2O3残余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材料的最大体积密度为265g/cm3;材料的热震稳定性随Sialon相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材料的显微组织为Sialon和Al2O3形成的连续基质相包裹着SiC颗粒的显微复合组织·  相似文献   

14.
以环保型水性聚氨酯(WPU)作成膜物,把环保、高附加值及功能化作为涂膜设计理念,以低成本竹炭(BC)作功能助剂,旨在合成宜居多功能涂膜,通过BC改性及优化配方制备了BC/WPU功能涂膜。研究了BC改性剂种类、用量和添加量、粒度及分散时间等因素对功能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γ-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APTES)改性BC/WPU功能涂膜具有优异的导电、力学性能;在γ-APTES为BC质量的2%、BC用量为20%、BC粒度为500目、分散40 min条件下,制备的涂膜体积电阻率为1.7×104Ω.cm,铅笔硬度为4H,冲击强度≥70kg.cm,耐洗刷性能≥11350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主要以材用为主,开发其笋用价值,可提高丛生竹经济效益,同时为丛生竹笋用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梁山慈竹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覆盖材料(A1.土壤;A2.竹屑;A3.糠壳)、覆盖厚度(B1.0 cm;B2.15 cm;B3.30 cm)、施肥量(C1.0 kg/丛;C2.1.0 kg/丛;C3.1.5 kg/丛)和覆盖时间(D1.4月15日;D2.4月30日;D3.5月15日)对梁山慈竹出笋和竹笋适口性的影响;共进行9次试验处理(T1.A1B1C1D1;T2.A1B2C2D2;T3.A1B3C3D3;T4.A2B1C2D3;T5.A2B2C3D1;T6.A2B3C1D2;T7.A3B1C3D2;T8.A3B2C1D3;T9.A3B3C2D1),分析测定了其出笋量、成竹率、胸径,竹笋可食率、外观形态以及呈味物质的变化。【结果】梁山慈竹竹丛覆盖可降低其出笋而促进成竹生长,覆盖后,竹笋可食率提高38%,且以覆盖15 cm厚度的可食率最高,达47%,笋箨由暗沉的深绿色变为鲜亮的紫红色;苦味氨基酸含量、占比显著下降,鲜味氨基酸占比相对升高,草酸、单宁含量显著下降,竹笋苦涩味明显减弱,口感显著提升,以T5处理(A2B2C3D1)表现最好;本试验发现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对梁山慈竹出笋、成竹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竹丛覆盖可适度调节梁山慈竹出笋成竹,显著改善竹笋品相和适口性,覆盖不受材料、时间限制,在竹笋出土前覆盖即可,采笋则以笋尖突破覆盖物时为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预合金钢粉中加入C等元素,采用模压-烧结和复压复烧2种方法制备粉末冶金低合金钢,并对其密度、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添加质量分数为0.8%C的合金粉末,用普通压制-烧结法制备的样品密度最高为7.15 g/cm3,抗拉强度为406 MPa;而用复压复烧法制得的样品密度可达7.53 g/cm3,抗拉强度为611 MPa,伸长率也有很大提升;复压复烧法制得的样品孔隙较少且圆滑平直化,断口分布有大量的韧窝,因此,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活化石油焦粉为原料,煤沥青为粘结剂,在不同成型压力和保压时间下制备的生坯样品并焙烧,成功制得高强度炭材料.对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检测以及SEM,TGDTA,XRD分析,并阐明了活化原料与粘结剂相互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保压时间和成型压力的增加,生坯体密及焙烧品性能都有所提升.在保压时间为20min,成型压力为200MPa时,焙烧后样品体积密度为1.54g/cm~3,抗压强度119 MPa,抗折强度61 MPa,各项性能均优于未活化石油焦粉原料所制样品.  相似文献   

18.
立地条件对拟赤杨人工林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立地条件拟赤杨人工林木材材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与拟赤杨人工林木材材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差异干缩和除冲击韧性以外的其它力学强度指标均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木材冲击韧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增大,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性和力学强度的波动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立地级对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差异干缩和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影响极显著或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次和二次烧成对CaO-B2O3-SiO2(CBS)微晶玻璃的烧结性能与介电性能的影响。用X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探讨二次烧成对CBS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与介电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一次烧成相比,二次烧成能够促进玻璃体中的小晶粒生长,试样的收缩率和体积密度有所增加,有利于介电常数提高和介质损耗的降低,且体系中没有出现新的晶相;875℃烧结的试样,X/Y轴收缩率均为14.33%,体积密度达到2.46 g/cm3,10MHz介电常数和损耗相应为6.21和3.5×10-3,热膨胀系数为11.86×10-6/℃,抗折强度为157.36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