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混凝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无机絮凝剂的混凝物理模型,并得到试验证明.在宏观上,定义混凝过程为混合、凝聚和絮凝3个阶段.虽然实际混凝过程没有严格区分,但试验证明了无机絮凝剂的混合和凝聚几乎是在同一阶段完成,并且要求较弱的搅拌强度.前期对混凝机理的研究偏重于碰撞机理和速度梯度理论,但实际应用中的网格混凝不能吻合.无机混凝剂由于其水解过程的复杂性,在工业使用中对混凝的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试验证明上述混凝定义及其物理模型有其正确性和指导性.对混凝过程亚微观角度上的定义及其物理模型的提出,不但得到了试验证明,而且更有利于今后我们对混凝机理进行更详尽的研究.图4,表4,参10.  相似文献   

2.
混凝-气浮与混凝-沉淀法处理含油乳化废水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冷轧车间高浓度含油乳化废水,采用PAFC混凝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药剂用量、pH值、处理时间、原水水质等因素的考查,比较了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混凝气浮法的综合性能及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混凝沉淀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混凝法、SBR法以及混凝-SBR法联合工艺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分析了混凝剂种类、混凝剂用量、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造纸废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PFS)对造纸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优于硫酸铁和硫酸铝.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FS投加量对混凝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直接采用混凝法和SBR法处理造纸废水的效...  相似文献   

4.
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评价混凝剂的混凝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评价混凝效果的新方法———透光率脉动检测法 ,并以不同浊度的高岭土悬浊液为研究对象 ,投加 3种不同剂量的混凝剂 (硫酸铝、聚合氯化铝、高分子有机絮凝剂HCA) ,通过PDA2 0 0 0检测仪对混凝效果的检测 ,以R指数评价不同混凝剂在多种浊度水样中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 ,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是一种检测混凝性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亮 《甘肃科技》2007,23(6):88-90
影响混凝的因素很多,且影响过程复杂,人们对其本质还未有完全的认识。如何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以取得最佳的混凝效果,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以棉纺印染废水为例,以聚合氯化铝铁作混凝剂,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大致范围,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法进一步确定理论最佳混凝条件。再通过试验验证在理论最佳混凝条件下,进行混凝试验,可达到最佳混凝效果,从而验证了用正交实验法来确定最佳混凝条件是可行的,并且为采用正交试验法来确定最佳混凝条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云 《科技咨询导报》2008,(20):105-105
温度和浊度是混凝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有机物的污染又给低温低浊水的混凝增加了新的特点,本文试从试验角度分析低温低浊水的混凝机理。  相似文献   

7.
混凝实验是"水污染控制实验"课程的基本实验项目。文中初步探讨了混凝实验的综合性改造和教学实践,通过实例介绍了将Matlab软件用于混凝实验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实践证明,混凝实验的综合性改革,减少了学时,方便了教与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油田含油污水的混凝处理工艺中,采用一种新的在线混凝检测与控制方法--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并考查了此投药自控系统对原水流量、水质变化的调节性能.结果表明,该检测与控制技术可测定出油田含油污水中絮凝体相对粒径及数量变化情况,灵敏地反映出加药后的混凝程度,具有良好的调节和控制特性,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含油污水混凝检测与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刘渊 《科技资讯》2012,(23):231-231
相比于单独混凝,高锰酸钾联合混凝使T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4%,8.3%,KMnO4预氧化可以强化混凝对TOC和UV254的去除。KMnO4预氧后各个分子段有机物的分布改变比较明显。相比于单独混凝,KMnO4预氧化后、混凝提高了各个分子段有机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
提高混凝效果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混凝过程、总结混凝试验结果、分析混凝新技术,提出:混凝剂与胶体颗粒(或溶解物)的接触碰撞、初始絮体在速度梯度作用下的自旋、絮体在涡旋中的回转均可提高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混凝沉淀去除污染物的作用、影响因素、成本等的讨论,提出混凝沉淀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是目前我国中小型城镇污水厂最经济、有效、实用的工艺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水的重复利用,采用混凝法对陕北某煤矿矿井水进行处理。研究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高分子助凝剂、p H对该矿井水混凝效果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絮体尺寸和絮体强度的测定探讨了混凝机理,提出了工艺控制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工艺为:p H=8、投加35 mg/L的聚合硫酸铁,出水浊度为6.6 NTU,浊度去除率可达99%,达到了洗煤用水水质标准(GB 50359—2005),可回用于洗煤工艺。研究表明:聚合硫酸铁形成絮体后Zeta电位最接近0,混凝效果最佳。聚合硫酸铁形成絮体尺寸和强度较大但回复系数较小,在工艺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时间和搅拌强度,避免将混凝反应中聚合硫酸铁形成的絮体再次打碎,影响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强化混凝工艺的核心混凝化学和混凝动力学两个方面,根据国内外进行过的研究和应用,并结合与强化混凝相关的专利,综述强化混凝技术及设施的最新进展;为后续实验和工程实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混凝过程最佳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比较硫酸铝、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对某给水处理厂原水的混凝效果,选定硫酸铝为混凝效果最佳的混凝剂,并用0.618优选法较快地确定了混凝最佳控制指标:最佳投药量约为20mg/L,最佳pH值在6.00左右,最佳G值控制在38s-1左右,从而达到提高混凝效率、减少混凝成本和提高出水水质的目的,为水厂的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给水处理过程中混凝阶段处理的对象及混凝工艺,浅谈混凝剂的选择和应用、水温及主要水质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混凝剂效果不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陈文伟 《甘肃科技》2006,22(11):200-203
通过综合大量文献,概述了强化混凝概念、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强化混凝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总结了强化混凝技术和混凝剂的研究进展情况;提出了强化混凝技术和混凝剂在研究和应用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供今后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总结了采用混凝气浮结合复合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宰杀废水的工程设计、调试和实际运行情况。实践表明,混凝气浮结合复合生物接触氧化发处理宰杀废水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分形理论发展及在混凝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形是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 ,它研究的对象是具有自相似性的无序系统 ,其维数的变化是连续的 .据此总结了分形理论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并介绍了分形理论在混凝技术中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分形理论在絮体结构研究、混凝机理研究和分形动力学模型研究中的全面综述 ,以期对混凝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工业废水混凝沉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杨树浦废水站工业废水的混凝沉淀实验研究,确定了废水混凝沉淀最适宜的混凝剂种类、最佳的混凝反应条件及最优的药剂投加量,这不仅能节省药剂、降低工程运行费用,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的混凝沉淀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矿井水的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采用磁场与混凝沉淀相结合的方法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分析非磁化PAC溶液的混凝处理效果及磁化水样、磁化PAC溶液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溶液投加量为25 mg/L时,浊度去除率达到最大为86%;磁化水样、磁化PAC溶液对矿井水混凝效果均有积极影响,但后者影响更为明显。在磁感应强度0.2 T、磁化时间8 min后,磁化PAC溶液对矿井水的混凝效果最好,此时浊度去除率达到最高,比非磁化时提高4.5%。该研究表明磁化混凝工艺在短时间内可有效净化矿井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