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三种常见棘豆主要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凯 《青海大学学报》1998,16(2):5-6,16
采用标准方法对青海省的甘肃棘豆,黄豆棘豆和宽苞棘豆风干样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为:甘肃棘豆,粗蛋白12.6%,粗脂肪1.8%,粗纤维16.7%,无氮浸出物53.2%,粗灰分9.4%,钙0.85%,磷0.22%,黄花棘豆:粗蛋白15.2%,粗脂肪1.3%,粗纤维19%,无氮浸出物48.3%,粗灰分9.7%,钙0.80%,磷0.14%,宽苞棘豆:粗蛋白13.4%,粗脂肪1.6%,粗纤维18.7  相似文献   

2.
黄花棘豆的毒性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子交换和吸附柱层析方法,从宁夏黄花棘豆(OxytropisochrocephalaBunge)茎叶的总生物碱成份中,首次分得四种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同属喹诺里西啶(quinolizidine)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黄华碱(thermopsinc,I)、臭豆碱(anagyrine,Ⅱ)、白羽扇豆减(lupenine,Ⅲ)和鹰爪豆碱(sparteine,Ⅳ).  相似文献   

3.
四种植物源农药对南美斑潜蝇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花蒿、狼毒根及茎叶、棘豆和茵陈蒿四种植物源农药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生物活性以狼毒茎叶较高,其校正防效达到64.5%。对南美斑潜蝇幼虫的生物活性以黄花蒿、狼毒根和狼毒茎叶的效果较好,校正防效分别达到72.05%、68.9%和66.95%。  相似文献   

4.
东北棘豆(Oxytropis mand shurica Bge.)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于我国北部的东北棘豆 (Oxytropis mandshurica Bge.)及其相似种进行了探讨 ,同意产于我国北部的是东北棘豆 (Oxytropis mandshurica Bge.)而不是蓝花棘豆 (O.caerulea(Pall.) DC.)的观点 ,并将一直难于区分的东北棘豆与亚镰形棘豆 (O.subfalcata Hance)主要特征数据绘成散点图 ,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亚镰形棘豆 (O.subfalcata Hance)应该作为东北棘豆 (Oxytropis mandshuricaBge.)的一个变种 (O. mandshurica Bge. var.subfalcata(Hance) G.Z.Qian)处理 .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大花棘豆在河北省的新分布,并通过对标本、资料的研究,对De Candolle所建立的大花棘豆的三个种下分类单位进行了修改.认为大花棘豆应包括二个变种分布于西伯利亚与我国河北省的原变种大花棘豆var.grandiflora和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地区的变种狭翼大花棘豆var.leptoptera DC.  相似文献   

6.
四子王棘豆──棘豆属一新种赵一之,朱宗元(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010021,呼和浩特;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科学技术委员会,012000,集宁)四子王棘豆(新种)图1本种与囊萼棘豆相近,但花萼不膨大;苞片条形;总状花序疏松而明显区别。多年生草本,高约10c...  相似文献   

7.
大青山棘豆──棘豆属一新种赵一之,朱宗元(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010021,呼和浩特;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科学技术委员会,012000,集宁)大青山棘豆(新种)图1本种与硬毛棘豆相近,但植株被长柔毛;花序卵状;苞片卵状披针形;小叶庆7~20mm,叶脉不显...  相似文献   

8.
从植物种类的分布及生态型的角度分析了包括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的棘豆属植物的起源及分布结构,提出华北棘豆属植物与西伯利亚属同一起源中心,内蒙古是华北地区棘豆属的发育中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OxytropisracemosaTurcz.与O.gracillimaBunge同为一种,砂珍棘豆的合法学名应为O.racemosaTurcz.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棘豆属Oxytropis植物区系生态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棘豆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中亚地区的天山、帕米尔-阿赖、巴尔哈斯台和阿尔泰一带,其次是在蒙古高原。在我国,本属植物新疆最多,西藏次之,内蒙古位居第三。内蒙古棘豆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区,以旱生植物占绝对优势(占71.4%),不少种是各类草原的生态指示特征植物。本属植物在森林区有少量分布,在极端荒漠中几乎没有它们的分布。内蒙古棘豆属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以亚洲中部(中亚东部)成分为主,占总数的64.3%  相似文献   

11.
小鼠饲粮添加甘肃棘豆的饲喂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 0只 NIH小鼠随机分为 4个剂量组和 1个对照组 ,进行了为期 90 d的甘肃棘豆亚慢性毒性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高剂量 (>4 5 g/kg体重 )甘肃棘豆添加组小鼠体增重 ,食物利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当添加剂量为 2 4 g/kg(饲粮中的比例为 10 % )时 ,小鼠临床反应、体增重、食物利用率及血液学指标WBC、RBC、Hb、GPT等未出现明显变化 ,说明此剂量为甘肃棘豆对小鼠的最大无作用剂量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五种豆科(Leguminosae)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观察了内蒙古五种豆科植物的花粉形态,该五种分别属于黄耆、棘豆和雀儿豆等三个属。黄耆与棘豆属花粉形态比较一致;花粉粒一般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具小穿孔状雕纹。花粉粒大小与穿孔直径的大小因种而异。雀儿豆属的花粉形态比较特殊,明显区别于前两个属;花粉粒扁圆球形。极面观近三角形;具3-孔沟,外壁在沟间区具近脑纹状纹饰,在沟界极区具小疣和小穿孔。具近脑纹状纹饰的花粉前人在山羊豆族里尚未发现。此外,作者根据本文结果结合前人的工作探讨了花粉形态对该三属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盛花期的植物材料采自西藏阿里地区,经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鉴定为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 Benth ex Bge.)。样品阴干,粉碎,过20目筛,样品粉末中的可溶性物质依次用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醇,甲醇,水,1%盐酸和1%氢氧化钠提取,分别制成悬浮液,用小鼠进行毒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主要集中在甲醇提取部位 ,冰川棘豆甲醇提取物可使 小鼠出现震颤,走路不稳,四肢麻痹甚至死亡,而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能引起小鼠嗜睡和轻度嗜睡。  相似文献   

14.
以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与蓝花棘豆种子(Oxitropiscoerulea)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硝酸钾(KNO_3)、硼酸(H_3BO_3)和硫酸铜(CuSO_4)溶液浸种处理对两种野生花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KNO_3溶液对胭脂花种子的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其中KNO_3质量浓度50 mg/L最佳。质量浓度为50 mg/L KNO_3溶液对蓝花棘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随着KNO_3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不同质量浓度的H_3BO_3溶液对两种种子的萌发均有促进作用,H_3BO_3质量浓度分别为50,150 mg/L时,胭脂花和蓝花棘豆萌发效果最好;低质量浓度的CuSO_4溶液对胭脂花和蓝花棘豆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随着CuSO_4质量浓度的升高对两种种子萌发出现抑制作用。从试验结果来看,质量浓度为50,150 mg/L的H_3BO_3分别对胭脂花和蓝花棘豆的萌发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型实验方法从多叶棘豆中提取总黄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总黄酮含量为1.912%、回收率为100.1%.通过微型法与常规法比较,微型实验具有试剂用量少,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棘豆属植物分支分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内蒙古棘豆属植物为对象,应用分支分类的方法,对豆科棘豆属的植物系统演化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根据文献和标本按外类群比较,和谐性分析等原则确定了性状极性,利用最大同步法对棘豆属植物进行了分支分析,得出了分支分类支序图,并编写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GC-MS联用法测定镰形棘豆石油醚浸提物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GC MS联用方法测定和鉴定了采自青海贵德地区的镰形棘豆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出 5 7个成分 ,占该部位的 86 70 % ,其中 (z,z,z) 9,12 ,15 十八碳三烯 1 醇 14 73 % ,(E) 1 (2 ,6 二羟基 4 甲氧基 ) 3 苯基 2 烯 1 酮 7 68% ,十六碳酸乙酯 6 4 9% ,亚麻油酸乙酯 4 3 5 % ,2 3 ,2 4 双氢豆甾醇 4 3 0 % ,2 苯基 5 ,7 二羟基双氢黄酮1 93 % .  相似文献   

18.
蒙药材多叶棘豆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多叶棘豆中提取总黄酮,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用80%的乙醇浸泡24h,超声50min,可得到较多含量的黄酮,且测得总黄酮含量为2.506mg/g,回收率为99.696.  相似文献   

19.
二色棘豆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二色棘豆(Oxytropis bicolor Bge.)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K(2n)=2x=16=14m 2sm,相对长度组成为2n=16=8M2 8M2 8M1,核型为“1A”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内蒙古14种棘豆属植物的染色体研究,结果如下:染色体基数x=8.有二倍体和四倍体两个倍性,核型组成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最后一对(或二对)具中部随体,核型公式有3种类型:2n=2x=16=8m(2SAT)+8sm,2n=2x=16=10m(2SAT)+6sm,2n=2x=16=12m(2SAT)+4sm,其中OxytropisaciphyllaO.ochrantha,O.gracillima,O.squammulosa,O.diversifolia,O.latibracteata,O.leptophyl-la,O.hirta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