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王保飞  王素文 《科技信息》2012,(28):344-345
道德情感是人类具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是与人的道德认识相伴而生的,是人产生善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道德的力量和源泉。长期以来,提高道德情感教育的效能一直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不断反思传统德育效能低下的原因,对此众说纷纭。本文首先概述道德情感的内涵和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且阐述道德情感对品德形成的作用。其次,详细阐明在体育教学中调动道德情感的途径来提高教学的效果。最后,本文将提出实施道德情感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一直被社会人称为"天之骄子",在社会认同感方面有着职业上的优势;然而,现状出乎意料,很多学生对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不够,对道德情感的认识也有较大偏差,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进一步提升,从而限制他们在社会上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学生道德情感消极特征的描述,思考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感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人类道德心理中最深沉又最活跃的内容,同时又是人们完善自己的一个方面.那么,在道德实践活动中,道德情感究竟以什么作为评价标准?明确道德情感的范畴,把握道德情感的价值目标和内在尺度,这是人们正确把握道德情感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权利     
道德权利指的就是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较之于法律权利,道德权利具有作用范围大、救济手段软、与义务不完全对等等特性。道德权利在公民社会中表现为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权、道德主体的被尊重权、道德行为公正评价权、请求报答权等。研究道德权利,是对传统伦理学的重大补充,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道德权利的认识,推进新时期的道德建设而且能适应法治建设的需要,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简论道德情感培养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建设中,道德情感在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等方面具有着重要性,体现在一种心理的内在力量对大学生道德认识、道德动机、道德行为、道德习惯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6.
培养社会需要的品德高尚、智能充分、身心健康的建设者,是中等职业学校知识技能教育与道德教育合目标的体现。现实中道德主体对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认识的越深刻,主动程度就越强,品质形成的质量就越高。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道德现状以及道德发展的一般进程,提出道德品质的升华,关键在于学生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7.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道德认知;注重社会现实变化,让学生在认识中激发道德情感;创设生活实践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正> 家庭道德作为调节人们家庭关系的一种准则规范,首先是对家庭成员现实关系起作用的,然后经过历史的积淀,不断传承提炼,形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在讨论家庭道德建设的时候,必须从文化的层次来认识它。那么,家庭道德的文化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爱”,是一种爱的思想,爱的观念,爱的文化,从爱的文化核心而衍生出诸如仁、义、礼、信、诚、慈、善、和、友、孝等家庭道德规范和准则。准确把握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家庭道德、建设家庭道德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充分发挥道德对经济生活的调控和激励作用,新时期的道德理论必须从道德的评价标准、道德的理论体系以及道德意识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使人们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形势,看准方向,以唤起大家在道德建设上的危机感、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对道德建设美好前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舒佳 《科技信息》2011,(11):I0301-I0302
道德评价是使道德规范内化到人们心理形成德性的重要方式,它在德规范人们德性的转化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传统的道德评价体制与现代道德评价机制相承而来却在经济社会的现实中发生了变化,了解道德评价机制的演绎,对于我们深化道德评价研究和提高人们道德水平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基础和存在方式,可以有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和桥梁。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而片面强调道德认识的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把道德情感培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道德认知;注重社会现实变化,让学生在认识中激发道德情感;创设生活实践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是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阳明的道德情感上溯孟子,以其心学为哲学基础.他的道德情感内含特有的结构关系,是“良知”的重要成分,对人的自然情感与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思王阳明的道德情感思想,对提升当代中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基础和存在方式,可以有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和桥梁。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而片面强调道德认识的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把道德情感培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从影视中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影视文化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产生了重大影响。道德情感作为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中介,影视文化对道德情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是大学生的心理推动力,驱使学生把内在道德认知外化成道德行为。我们需要从道德情感的角度来探讨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且力图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榜样     
《潍坊学院学报》2016,(1):82-88
近年来,××道德模范、感动××人物、最美××等的评选、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带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这也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的道德生活离不开道德榜样。而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榜样以及如何宣传道德榜样,作为掌握和控制社会道德资源的政府无疑拥有话语权。但由于主客观种种情形的存在构成了对道德榜样的道德生活的"绑架",因此,为其"松绑"就是还道德榜样作为一个生活人应有的幸福。不仅如此,社会还应通过对道德榜样的道德回报鼓励人们弃恶从善,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应该明白,从归根结底意义上来说,道德回报是对道德榜样的某方面高尚德性的回报,而不是对道德主体的回报。道德榜样作用的发挥凭借其个人德性与公众道德生活之间的契合得以实现。虽然普通公众与道德榜样之间在德性水平上存在差异,但二者道德地位上的平等使得每个普通公众都有成为道德榜样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功利问题上的单向思维性,导致了对功利认识的偏颇。这必将对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价值取向的确立和社会实践活动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从功利对道德的社会作用机制入手,探讨分析了功利道德效应产生的自然基础、社会条件、实现途经,论述了功利致恶的社会原因及功利与善的价值的并不矛盾性,提出了人们在功利的获取上抑制罪恶出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调查”活动,揭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文章旨在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驭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培养正确美好的网络道德情感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兴学科--道德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了大脑中与道德相关的神经网络,对理性在道德功能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审视,特别强调情绪和直觉在道德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独特的道德发展观和整合的道德教育体系.该学科认为道德为大脑的功能之一,良好的道德需要健全的大脑、理性的思辨、健康的情感反应和敏锐的直觉判断,这些发现对如何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培养道德情感:高校德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重道德认知教育,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养。通过论证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多年的高校德育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培养道德情感,增强德育实效性进行深入地探讨,这对提高高校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