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陈兵 《工程与建设》2012,26(5):667-669
桥梁结构成桥内力、线形与施工方法及过程紧密相关,为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必须对桥梁结构的整个过程进行严密监控,该文介绍了梁桥施工监控的目的,阐述了梁桥施工监控的基本内容和误差处理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桥梁结构成桥内力、线形与施工方法及过程紧密相关,必须保证对桥梁结构的整个过程进行严密监控。该文介绍了某特大桥桥梁施工中采用移动模架施工,虽然国内有类似的跨度甚至超过该跨径的桥梁采用该施工工艺,但鉴于本桥主梁施工重量在国内也是较大的,所以该桥施工过程控制尤其重要。该文主要利用结构分析软件,从应力监测与控制方面介绍主桥施工过程中控制方法及监测的目的,阐述了桥梁施工监控的基本内容和误差处理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南京长江三桥北岸连续梁施工中,在移动模架上布置了光纤监测系统,拟订了报警指标与安全控制手段.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时监测模架关键部位的应力变化情况.评估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在出现不安全苗头时利用实测应力值指导了模架控制.利用该监测系统与控制手段,可有效地降低模架应力值,实现信息化施工,保证了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彭佳斌 《甘肃科技》2022,(4):1-5+10
某高速公路桥梁因降雨后桥台边坡滑移出现墩台变位沉降和梁体下沉开裂病害,在应急处治施工期间采用现场检测及变形监控量测的方法,基于既有病害检查和统计分析,布置桥梁墩台、桥面的变形监控观测网,监测其位移、沉降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了解并掌握桥梁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保障应急处治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对墩台和桥面进行逐日不间断的变形监测,通过累积的观测数据对桥梁变形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判断边坡滑移及桥梁变形已趋于稳定,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桥梁及其临时支护体系进行施工监测。桥梁合龙阶段涉及体系转换,需着重考虑悬臂施工过程中不平衡荷载对桥梁的影响。本文依托广州复建高增大桥,对薄壁墩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护体系进行监测,并建立薄壁墩桥梁的MIDAS模型,对连续梁悬臂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合理论和仿真对薄壁墩施工过程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最危险工况下,薄壁墩所承受的应力也在安全范围内,临时支护体系的施工监测保证了桥梁施工全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张荣华 《科技资讯》2023,(1):105-108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桥梁施工规模也不断增加,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工程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其施工安全性和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在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其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应采取必要的监控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该文首先对桥梁监控程序进行阐述,再对桥梁施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监控技术及要点进行总结,最后,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其监控过程进行分析,旨在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冯环 《科技信息》2011,(21):302-303
连续刚构桥的每个T构均采用悬臂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挂篮进行悬臂浇筑。桥梁施工控制即是对桥梁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及过程进行监测与控制,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处于安全状态,以及根据结构的实际状态,对利用各种测试及监测手段获取的数据进行跟踪修正计算,给出后续各施工阶段的标高及内力反馈数据,用以指导和控制施工,保证桥梁线型和内力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安全性、使用性能、易施工性、经济性和桥梁美学5个方面阐述了桥梁的设计目标,并提出了一些保证实现桥梁设计目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型复杂桥梁投资大、风险高、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决定了在大型复杂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监控工作,才能确保桥梁工程结构安全、质量合格。本文提出了对大型复杂桥梁监测包括施工监控前期应做好的工作,包括组织机构的建立、前期试验、理论计算、监控的核心等内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主梁标高线形控制、结构应力监控、索力监测控制、索塔倾斜监控、结构温度监测等内容,在这些工作中,并认为立模标高是监控的核心,并构建了施工监控的组织结构,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对大型复杂桥梁施工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施工穿越既有桥梁的工程项目与日俱增,为确保既有桥梁在地铁施工期间的运营安全,桥梁上部结构主动顶升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由于该项技术的特殊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对桥梁结构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以此了解桥梁结构在顶升过程中及后续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变化状况,从而及时了解桥梁结构损伤位置及程度,进而对桥梁结构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并提出有效处理措施。重点阐述主动顶升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针对性地提出地铁穿越工程的主动顶升监测系统,明确监测的设计流程和重点,并在实际的工程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长条形深基坑在敏感环境下采取何种内支撑布置型式可以保证紧邻既有建筑及基坑的安全和稳定,以某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MIDAS GTS NX 对基坑进行考虑土体-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上下协同分析,对比了不同支护下的周边建筑控制指标,并且与监测报警值以及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撑+角撑型式内支撑较其他类型更为适用;内支撑布置型式对基底隆起的变化形态有显著影响,但对于基底隆起量的影响较小;角撑型和双圆形环梁型内支撑在使用时应增加薄弱点处的刚度。采用对撑+角撑型内支撑既能保证基坑的安全又能较好地控制紧邻既有建筑的变形,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变形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铁双线隧道施工对其穿越桥梁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铁隧道施工经常有穿越既有桥梁基础的现象,穿越施工对桥梁造成的潜在威胁受业内普遍重视.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工程奥体中心站—奥林匹克公园站区间隧道(简称奥—奥区间)为双线隧道,在北辰桥处南北向垂直横穿北四环路.北辰桥上部由3座跨线桥构成.为提高桥梁的整体性和抗沉降能力,桥墩基础在设计时已考虑了下穿地铁区间的影响,但是奥—奥区间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北辰桥产生扰动,从而引起U形槽结构和桥墩的附加沉降.本文以区间隧道穿越北辰桥施工为例,基于FLAC 3D建立的三维模型,对由于双线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施工引起的桥梁沉降与变形进行了全过程计算和分析,并对2号桥的盖梁内力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桥梁构件的变形指标与内力指标都低于容许限值要求.现场监测数据也证明该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深基坑变形机理和工程案例,对厦门某地区一深基坑的周边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围护桩水平、竖向位移、地下水位等监测成果进行分析,以研究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特性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周边荷载以及支撑拆撑过程等是引起深基坑变形及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合理结构设计和土方开挖方案,并根据监测数据实时指导施工和采取合理控制变形的措施是确保基坑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的发展,地下空间得到广阔的应用。由于城市地下状况比较复杂,如何让线路顺利通过且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安全。桩基托换技术是解决这一城市建设施工难题的重要手段。监测伴随桩基托换的始终,在桩基托换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成绵乐(成都—绵阳—乐山)高铁下穿成昆(成都—昆明)铁路桥的工程实例,介绍桩基托换监测技术在穿越地下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建桥梁工程与既有工程近接施工的现象愈发普遍,大多数研究并没考虑桩基施工步序和土体附加力的影响,但二者均会对既有工程安全带来不可忽略的隐患。理论分析了考虑施工全过程对超近距邻近既有桥的影响评价方法,同时土体附加力的负向作用会加快邻近既有桥桩的沉降、引起水平和竖向变形。数值分析了新建桥梁按有无施工步序、有无土体附加力三种情况,计算对周围土体的应力变化和位移影响以及对邻近既有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不考虑桩基施工过程,计入施工步序和土体附加力后对所邻近的既有桥不利影响加剧,靠近邻近既有桥桩的下部土体挤入值相比于其他位置会更大。对于施工步序繁多且步序之间衔接不紧密的新建工程,在评价施工超近距邻近既有桥影响时更应该将施工步序和土体附加力计入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速铁路在基础设计方面存在两种主流方法,填方路基和桥墩路基。分析两种方式的利弊,阐述了经济效益好的填方路基处理前后其基本物理力学指标:密度、含水量、液限、塑限、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等的响应情况。讨论分析了湿陷性因素及经过CFG桩等处理后沉降的变化情况,阐明了基本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湿陷性的影响因素和沉降的控制情况,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本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段军  章金龙  肖昭然 《河南科学》2014,(12):2517-2522
随着桥梁结构施工技术发展和桥跨的不断增长,为确保其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桥梁建设中对其应力进行实时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传感器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中成活率极低,受环境影响较大,具有精度低等缺点.在新建桥梁的应力监测中采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然后在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上,监测数据与普通传感器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光纤光栅传感器在桥梁应力监测中具有可行性,为以后桥梁的应力应变监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江苏锡山市耕地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建立了耕地预警系统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据此模型进行了锡山市2010年耕地系统的预警分析。结果表明,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加大投入以保持耕地质量的稳定,提高耕地产出水平是该区警情排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利用监测信息自动对桥梁地基基础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在介绍润扬大桥地基基础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润扬大桥南汊悬索桥地基基础安全性评估的层次结构与体系,并在力学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百分制形式定量给出各个因子的评分标准.应用表明,由于本方法将专家确定权值与利用现场监测信息计算各个因素分值相结合,便于实际应用,多次评估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了桥梁基础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