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金峰 《河南科学》2019,37(12):2041-2048
运用熵权法对中原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剖析了物流业发展空间演变特征,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度了城市物流联系强度,并进行了城市聚类及物流空间网络结构分析.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物流业整体发展由"中心-外围"向"南北中高,东西部低"空间格局转变,呈现一定的空间邻近性特征,整体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集聚态势不显著,城市物流集聚水平差异变动较大.中原城市群城市物流网络呈现明显的功能性层级特征,整体联系强度明显增强,物流联系总量差距较大,空间联系不平衡,由"十"字形向"H"形空间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联系视角,以福建省64个县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构建福建省各县域间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物流联系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以及凝聚子群,从而对其联系强度、方向和空间布局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内各县域物流质量水平差异性显著,物流空间联系分布不均衡,最大引力线核心区域结构较为稳定,具有区域物流"路径依赖性"的特征,逐渐形成在福州、泉州局部地区"集团化"格局.闽东、闽东南地区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复杂程度稳步提升并不断向内陆地区拓展;物流网络多中心性格局逐渐形成,以福州市辖区域、泉州市辖区域、厦门市辖区域、三明市辖区域等为主导的四大县域物流圈正在不断发育壮大.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6,(7):1166-1172
借助百度指数,获取了2011年与2014年陕西省两两城市间的用户关注度,通过计算模拟城市信息流,利用社会网分析法、优势流分析法、C-Value、D-Value层级分析法,借助Net Draw、Arc GIS等工具对陕西省城市网络联系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陕西省城市网络联系水平显著上升,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增强;同时陕西省城市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2单中心集聚态势比较显著,空间存在极化现象与趋势;西安市在省内居于"一超"的主导地位,并且控制力和主导性不断增强;3次级主导城市由宝鸡、榆林、咸阳变为咸阳、宝鸡.说明关中地区城市"话语权"显著上升,而陕北地区则被严重削弱.尤其是咸阳在城市网络中的优势地位上升显著.  相似文献   

4.
增强黔中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对锚固贵州“强省会”战略定力与行动能力,辐射引领省域城乡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黔中城市群2020年和2021年的城乡统计数据,通过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并解析其空间网络联系特征。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五级梯度差异;贵阳、遵义“双核”驱动下的空间网络引力效用日益凸显;整体空间网络联系表现为“中心-节点”特征;突破行政区划壁垒,互联共享区域基础设施,是增强该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余沛 《创新科技》2016,(9):41-44
物流空间联系旨在研究特定区域物流分布与演变的空间差异,本文主要采用分布比、位势商等指标,对河南省各地市的物流空间联系状况进行研究。根据平均货运量位势商与平均货物周转量位势商的大小,可以将河南省的城市分为两类。这两类城市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在今后的发展中,注意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GIS和Ucinet等分析工具,探究了辽宁省地级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辽宁省各市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逐渐提升,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2)各市旅游经济存在不均衡的空间结构,但网络密度增长明显;网络中心度也有一定的提升,沈阳市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余城市;旅游经济核心区数量变化不大,但区内联系逐渐增强,边缘区区内联系不强,与核心区的联系也较弱;3)为了使城市间旅游均衡发展,需要强化核心区城市对边缘区城市的"渗漏效应",不断强化边缘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优化整体网络空间结构以增强辽宁省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以长三角区域16个核心城市2003年~2012年的物流空间布局演化特征为基础,从需求、供给、产业环境和政策等4个维度选择了影响物流集聚度的影响因素,并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10年来,长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布局同时受到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作用,各城市物流集聚呈现分化态势,经历了"三心多点"到"两极一心多点",再到"一极一团一走廊"的阶段性演化.(2)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的演化是区域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劳动力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结果,而第二产业的规模对物流集聚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构建区域性农产品物流网络,有利于整合区域农产品物流资源,提升区域农产品物流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为研究对象,通过灰色GM(1,1)模型对江苏省2021—203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规模进行预测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发展水平、农产品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4个方面构建物流节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进行物流节点的重要度排名,并划分为轴心、中心和辐点3个层级;利用物流联系强度、物流隶属度确定轴心城市的辐射范围,构建干支线物流通道,最终以南京、苏州为轴心城市构建江苏省轴辐式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C-Value、D-Value和E-Value分析法以及ArcGIS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百度搜索指数,在分析城市与城市之间联系程度的基础上,揭示山西省各城市之间的网络空间结构特征,旨在为山西省城市的良性发展和网络结构优化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第一,山西省基于信息流的城市网络结构与既有城市体系结构基本一致,即以太原市为主导,以晋中市、吕梁市、运城市为控制点,作为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联系的纽带;第二,山西省各城市之间的信息联系逐渐紧密,城市网络结构逐渐稳定;第三,山西省的城市网络以太原为中心,呈"大"字型向外辐射的空间联系格局,太原市始终在山西省信息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城市间的联系逐渐由等级结构演化为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不仅有利于城市间各类要素的快速流动,而且有利于实现城市间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实现社会公平。本次研究以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湖北省作为研究对象,将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作为城市间的联系度指标。选取工作日和休息日两个时间段,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技术(Ucinet)分析了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与特征发现:湖北省城市网络是以武汉为核心,以(1+8)城市圈的城市为主要节点,以荆州、襄阳、宜昌为重要联系点的空间网络结构;湖北省整体城市网络密度发育水平一般,武汉城市圈的网络密度发育水平较高,省域范围内的城市结构正在由"一主两副"转向"一主三副";休息日的城市间人口迁徙强度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对整体城市网络结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