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4个子系统为核心,提出了我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CESDIS,构建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CESDED。应用CESDED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温州市1998-2003年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温州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其它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西藏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得出了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前提,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核心,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量度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区域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平衡程度以衡量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对深圳市2000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2000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9751hm2/人,深圳城市生态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以消耗自身生态资源和转移生态压力作为城市发展代价。进一步分析了深圳市的生态赤字构成,生态压力的空间分布,并与国内部分城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在城市区域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减少深圳市的生态赤字,降低深圳市对外部生态系统的依赖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评价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说明,衡量了甘肃省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对自然的依赖比较大,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安徽省黄山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等指标的分析,评价了黄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黄山市的生态需求大于生态供给,在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后人均生态赤字为1.042546hm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并对安徽省内的相关城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关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从提出到逐步推行实施,也正在从实践的角度丰富和完善着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内容.生态自然现孕育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又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了生态自然观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7.
孙雯静 《甘肃科技》2006,22(3):189-191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哲学依据,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面,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对以往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反思而问世的,走出将可持续发展局限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误区,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运作。  相似文献   

8.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矛盾十分突出。贫困与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度量方法,在评判生态可持续发展、地区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的分析,构建人口容量的计算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金华市的人口容量分析中,以期为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角度,探讨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的必要性,论述了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1.
在分别计算彭阳县1983—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1999—2005年的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得到了彭阳县近年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结果表明,在1983—2008年中,彭阳县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处于增长趋势,由1983年的0.504 7hm2增加到2008年的2.796 7hm2,增加了5.54倍,草地、化石能源和耕地是生态足迹的主要供给部分;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9年的1.196 2hm2降低到2005年的0.900 5hm2,耕地、林地和草地是生态承载力的主要供给部分.2001年是彭阳县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转折点,此前彭阳县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大于0,其发展是可持续的,而此后可持续发展指标小于0,其发展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即彭阳县从此出现了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西藏交通建设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了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因西藏生态环境脆弱,只有做到环境保护与交通规划紧密协调,才能实现西藏交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区可持续农业与景观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农业是由“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业及农村经济领域体现,它强调生态上健康、经济上有活力、社会能接受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景观生态构建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山区生态建设的基本内容。本文分析了景观生态功能和结构,并概括了四类景观生态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修正的生态足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将其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苏州为案例,计算分析了其1993年~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测算了其历年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结果表明:苏州十年的人均生产性生态赤字均小于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4 hm2,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则均大于0.4 hm2,其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全球不可持续型,且生态效率逐年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逐年上升,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是增强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及采用的发展能力测算方法可较准确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安全理念的我国铀矿冶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安全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铀矿冶工业是核工业和核电事业发展的基础,但是铀矿采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较大的,主要包括尾矿与废石、废水、辐射影响等.本文通过分析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结合从生态安全角度对我国铀矿冶工业受制约因素的分析,就如何充分发挥生态安全理念对我国铀矿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我国铀矿冶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生态安全理念:树立生态安全管理观;树立科学生态安全观;树立生态安全投入观;树立生态安全责任观.  相似文献   

16.
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角度,探讨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的必要性,论述了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生态观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人类生态观的形成、发展及升华,总结了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和基本规律。将生态学的基本观点运用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分析生态公路的内涵,探索面向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且适合国情的生态公路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为旅游地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又在不同程度上对生态旅游区的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于指导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旅游活动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济南、泰安、曲阜的“山、水、圣人”生态旅游区,尝试建立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