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汽车平顺性客观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国标GB4970-1996《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与国际上通行的振动评价方法有一定差异,而且国内对汽车平顺性的特点研究不够深入。分析了国际上的几种振动评价方法。进行汽车平顺性道路试验,测量驾驶员坐垫处、靠背处、脚以及坐垫转动等10个轴向的振动,以期全面分析汽车平顺性的特点,进而提出合理的客观评价方法。试验表明座椅垂向振动加权系数wk和wb对振动评价指标影响很小;利用时域法分析得振动的峰值因子在4~8之间;分析了各轴向振动所占的比重,发现坐垫垂向振动、靠背前后振动和坐垫俯仰角振动对振动舒适性影响较大。试验分析表明现行汽车平顺性国家标准对汽车中人体所承受的振动约低估了3dB。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坐高变化对人体坐姿体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座椅的尺寸参数变化对体压分布的影响,为日常办公座椅坐姿舒适性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针对6个实验对象,采用XSensorX3PROV6.0压力分布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坐高情况下人体坐姿体压分布及坐姿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并对压力分布指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座面和靠背的最大压力、平均压力、接触面积以及纵向压力分布曲线随坐高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基于体压分布判断日常办公座椅舒适性的指标,并求解得到日常办公座椅最舒适的坐高为-2.14cm.  相似文献   

3.
座椅的人因工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徐琴 《科技信息》2007,(29):29-31
本文基于人因工程学原理对座椅的设计尤其对座椅的坐高,坐宽,坐深,坐面倾角,靠背的高和宽等做了详细的阐述,设计出了安全,舒适的座椅,从而提高了座椅的工作效率与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客车座椅的舒适性和审美体验,从座椅静态舒适性的相关理论研究出发,可以通过对坐垫、靠背、扶手等的舒适性及人机尺寸分析,明确适合于客车座椅的相关人机尺寸数据.文章结合客车座椅造型设计实例,提出了基于静态舒适性分析的客车座椅造型设计方法,为企业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列车转向架垂向悬挂系统中存在的阻尼匹配问题,根据1/4车体-座椅垂向行驶振动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转向架垂向悬挂系统阻尼比协同优化设计仿真模型.以人体振动舒适性最佳为目标,建立了转向架一系和二系垂向悬挂系统阻尼比协同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以轨道高低不平顺作为输入激励,以一系及二系悬挂垂向行程和一系悬挂动静态力之比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转向架车体-座椅耦合的转向架垂向悬挂系统阻尼比协同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实例及仿真验证可知,优化后高速列车的乘坐舒适性显著提高,座椅垂向振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21.7%,表明所建立的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坐姿的生理形态和体压分布,对汽车座椅的设计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用优化设计理论对座椅靠背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更符合人体生态曲线的座椅靠背曲线,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适应人体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7.
汽车座椅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坐姿的生理形态和体压分布,对汽车座椅的设计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用优化设计理论对座椅靠背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更符合人体生态曲线的座椅靠背曲线,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适应人体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有限元及模态综合法,建立了某轿车的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包括前悬架、转向系等刚体子系统及后悬架柔体子系统.建立B级随机路面模型,采用该数字化试验道路对整车的平顺性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不同车速下的车身质心处垂向加速度以及驾驶员座椅坐垫上方、座椅靠背以及脚支撑面处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结果表明,所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汽车后碰撞中不同的座椅靠背结构对颈部损伤的影响,基于人体解剖学和实际座椅测量数据构建了人–座椅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后碰撞仿真模拟,得到采用不同座椅靠背时人体颈椎的应力应变响应数据,以此数据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发生事故时对汽车乘员保护性能较好的一款座椅靠背骨架结构,或可为座椅的被动安全性设计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人体生物力学模型的驾驶舒适度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高效地评价人在驾驶汽车过程中的舒适性,由Adams/LifeMode软件建立了坐姿人体-座椅系统的生物力学模型.应用Matlab工具编程,得出了GB7031规定的B、C级公路的功率谱函数,并转换成易于加载的时域信号.通过加权计算,得到了在典型行驶速度下人体关键部位的振动加速度响应,进而提出了全身振动以及人体局部振动的舒适性仿真评价方法.采用Adams/LifeM-ode软件,建立了有别于传统弹簧—阻尼—质量模型的人体生物力学模型,实现了乘坐舒适性评价的计算过程,为研究人体局部振动舒适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郑锋 《应用科技》2006,33(8):44-47
针对目前国内机动车整车管理体系中反映出的问题,配合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牌照管理系统.设计了国产机动车合格证通报系统并对系统中所用的信息模型和网络拓扑结构作了简要的讨论.系统的上线运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该系统对杜绝非法拼组装车的违规登记入户,强化国内机动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验室台架测量的汽车工况研究方法由于受到场地、车型及台架测量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已不能很好地反映车辆实际应用时的行驶工况。车载测试方法是在实际行驶条件下采集车辆数据,并进一步进行处理分析,以获得更符合实际状况的车辆行驶工况的方法,该方法既不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又可避免在实验室测量时产生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对最终构建的行驶工况的验证,证明了车载测试试验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人们为了解决汽车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正在积极研究的三类清洁环保汽车(太阳能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和现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人们为了解决汽车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正在积极研究的三类清洁环保汽车(太阳能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和现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2018年临近空间科学热点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近空间神秘而迷人,其资源还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临近空间飞行器是认识和利用临近空间的必然工具。回顾了2018年临近空间飞行器热点:中国科学院启动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谷歌公司旨在平流层气球组网的Project Loon完成7球中继1000 km里程碑,双球单跳最远传输距离达600 km;Zephyr S无人机创造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驻留时间新记录;高超声速飞行器方面,普京宣称弹道导弹“匕首”已经服役,美俄在滑翔导弹剑拔弩张,吸气式巡航飞行器波澜不惊、多国仍在努力攻关;Virgin Galactic的SpaceShip Two跨入太空的门槛,Blue Origin的New Shepard完成了为普通乘客到大气层更边缘遨游之前的两次关键飞行。探索与认知,打击与防御,遨游与分享,未来临近空间必将上演更多异彩纷呈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隔离设施合理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市机非交通隔离设施的式样和在道路上的设置方式有很多种,为了弄清其中的优劣,以行车速度和交通冲突两项指标为评判依据,对上海交通现状作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机非隔离设施,可使冲突率降低2/3,行车速度提高10%-15%。  相似文献   

17.
 高超声速技术作为新世纪航空航天的标志性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军事、航天领域关注的重点技术。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了分类,对国外主要军事大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路线、总体方案、性能参数等进行了梳理,围绕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气动设计技术、高超声速推进技术、高超声速结构热防护技术、高超声速制导控制技术,剖析了技术发展特点和技术发展方向。基于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型号发展和投入方向,认为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将成为高超声速领域优先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8.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系统分析理论,论述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与研究进展,提出了系统信号检测与传感器、磁流变液体及其器件设计、控制策略与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基础问题,分析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系统信息分类与控制、系统集成与试验等系统应用研究的相关技术问题.并结合课题组研究进展,提出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物理层构成.  相似文献   

19.
浅谈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丽萍 《山西科技》2005,(3):42-42,44
文章阐述了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维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论述汽车维修专业应如何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发布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整个过程中,召回信息的发布起着重要作用,要想取得较高的召回响应率,必须做好召回的公告工作.本文主要讨论了汽车缺陷产品召回中使用的几种重要公告方式,并对它们各自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比较,这对我国的缺陷汽车召回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