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在不同的环境和自身条件下有着不同的核心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需求。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和传承主体,不同的需求构成不同的创造和传承动机,从而影响创造和传承的行为。研究不同类型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保护政策,对其传承行为进行有效激励和引导,是对非遗传承人保护的关键。促进非遗保护可持续保护传承发展,政府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非遗传承人认定、考评和激励一体的保护政策体系,增强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国家财富,非遗保护的核心即传承人保护。我国非遗传承人的传承环境艰难且正面临断层的危机,当前非遗保护中的传承人制度存在着认定机制不合理、扶持力度不够、资格取消不当等问题。新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关于传承人制度的第29、30、31条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上述问题,未来应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合理确定传承人认定的数量和标准、完善多渠道的认定程序、加大对传承人扶持的广度和力度以及废止传承人资格取消制度。  相似文献   

3.
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年至今,学界对传承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传承人人生历程和口述史、传承人的认定、传承人的权利义务、传承人的保护方法、传承人制度反思与理论建构等五个方面展开述评,并指出现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为非遗传承人保护的实务工作开展和理论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敏 《华东科技》2023,(5):132-13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方向。非遗文化具有为中职院校提供教育资源、塑造中职学生精神品格、丰富中职学生课余生活的积极意义。纵观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我们发现,非遗文化在中职院校的传承与创新中存在专业课程开设不足、非遗传承人教学能力欠缺、非遗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因此,中职院校要承担起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加强非遗专业课程建设,构建双向师资培养模式,发挥教育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经历了渐进性的过程,目前关于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争议之一是习惯于将其视为一个确定的对象,这也使得基于非遗"原真性"的一系列政府或企业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导致原生地原生传承、原生地次生传承与离散地衍生传承路径下的非遗品牌传播,面临文化流变与文化同质的现实影响.为此,可以从符号经济的角度入手,依托网红经济背景,将非遗传承人这一关键连接点培育成为品牌文化符号,再借由社群经济趋势下的媒介数字化传播,促进传承人个人品牌的分众传播,经由粉丝群体的互动实现品牌社交化传播与整合.  相似文献   

6.
摔跤是赫哲族最为重要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民族性、灵活性、本土性和简明性等特点,目前传承途径单一,缺乏有效传承机制.建议将摔跤列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行重点保护和传承;培养赫哲族摔跤的代表性传承人,推动摔跤运动的活态传承;完善地方校本课程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赫哲文化传承模式;结合当地赫哲文化旅游业,推动摔跤运动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青海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进行归纳分析,并对青海省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提出对策及建议.结果表明:青海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与其它非遗项目相比占比小;传统体育类项目分类不够明确;市县级非遗传承人文化水平不高且男性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评估是非遗项目级别认定和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诸多制度、规范、标准并不完善,各地在非遗项目遴选和申报时缺乏完善的非遗价值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难以有效地保障非遗项目评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建构一套适宜的"申遗"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贵州省从江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对非遗项目的类别及构成、濒危状况、保护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从非遗的品质评估、价值评估、濒危度评估、保护评估四个维度构建了非遗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评价结论分析各类非遗资源的申遗价值与重要级别,划分出不同性质非遗资源差异化保护的形式,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项目申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空前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做法需要探讨,值得商榷。"非遗"保护传承的实际现状迫切需要引起全社会深刻反思和冷静思考。产业化发展、旅游开发发展等保护模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但走教育传承之路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长久发展、良性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等方法,从社区治理的视角,以"三社联动"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安徽省非遗"张氏大洪拳"个案的调查,探究当前城市民间武术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城市民间武术由"乡土拳种"到"城市技艺"再到"文化遗产"的谱系化传承,彰显其在传统伦理本位基础上衍生出融日常生活、社会进阶与公共理性为一体的传承特征;在社区治理中,城市民间武术主动进入社区,将大众健康休闲与娱乐教化融入日常生活,并在生活化服务中增强城市民间武术共同体的生命力。研究认为:在"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机制中,城市民间武术的社会化存续,需要将非遗传承人保护制度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建制相结合,在社区文化共同体的营造与服务社区居民的平台建设中,提高城市民间武术共同体的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民族体育传承人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延续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广西民族体育传承的基本状况田野调查表明,活动经费不足、场地器械短缺以及传承对象缺位是目前影响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的主要原因,通过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培育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加快培养年轻一代等措施是广西民族体育传承人开展保护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族民间文学大多无文字记载、无自己的典籍可考,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是其独特的传播、延续方式。传承人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成为民间文学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苗族民间文学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田野调查发现,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要以制度的构建为前提,只有实现传承人的激励与保护机制、"传习人"的培养机制、传承人的权利保障与考核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活态"保护,才能留住文化之脉。  相似文献   

1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来称之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也是我们艺术创作汲取营养的丰富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角是传承人,认识传承人、宣传传承人、保护传承人,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又为我们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两年多来,在文化部非遗司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到广东、江西、四川、海南、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自2005年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各级政府、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保护工作。木卡姆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从立法保护、整体性保护、教育传承、文化传播、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切实可行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发展不平衡、科学保护任务艰巨、舞台化现象严重等。  相似文献   

15.
以五邑地区为例,探讨地方"非遗"与当地高职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融通发展教学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和教学实践后发现:五邑地区的"非遗"传承方式单一,当地高职院校的"非遗促教改"缺乏实效性;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高职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组建校内项目工作室、建立校外"非遗"实践基地、成立校外"非遗"项目工作坊等途径,革新产品设计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地域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科学融合,不仅有利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能打造专业特色,促进当地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的融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技艺类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不同的主体表述并利用.该文以“传统技艺类非遗铜乐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量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河南省许昌市欧营村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受访者的访谈文本编码分析,构建地方性传统技艺类非遗话语环境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样本特征的非遗主体对非遗文化感知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1) 话语环境的构建过程中不同样本特征的居民,如性别、职业、学历和收入等,对非遗文化的感知与态度差异性较大;2) 话语环境的“支撑条件”有利于筑牢遗产归属,为主体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支持,包括居民自身对非遗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态度和地方认同.3) 话语环境的“结果”主要从非遗文化技艺流失原因、发展影响等探讨发展前景,结合支撑条件发现阻碍因素集中于年轻群体意愿、保护意识、技术操作、商业化与创新以及非遗产品或文化宣传等方面.至此提出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劳动力回流、学习平台建立身份认同并解决技术问题、品牌文化推出创新和现代营销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等有效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全新媒介语境下,借助现代媒介技术的传播优势,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不仅为非遗保护提供新的传播路径,且大大提高了非遗的普及教育和传播效果。当然,也要正确认识大众媒体对西藏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积极发挥现代传媒的数字技术优势,实现西藏非遗健康有效地传播和承继。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底,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江苏省扬州市申报的十番乐——邵伯锣鼓小牌子名列其中。但据笔者调查了解,如今很多当地百姓却对这一民间器乐品种并不熟悉。由此说明,邵伯锣鼓小牌子作为一个地方性乐种,其生存状况正面临着挑战,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同时,也敲响了传承与保护的警钟,亟待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及音乐学界能对此给予大力扶持和高度关注。为全面了解这一民间器乐品种,笔者利用节假日对其进行了实地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传承人的选拔将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要避免用"保护主体"取代"传承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学界、商界、新闻媒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主要职责是利用自己的行政、学术、资金、传播等优势,在政策、法律、学术以及资金等层面,扶持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制定正确的政策是调动民间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发民间社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木匠彭善尧师傅的访谈,梳理了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营建过程中的仪式、习俗与技艺等内容,分析了土家族传统民居营建技艺传承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