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日本的部民起源于大和时代。大和国兴起后,凭借武力,逐渐征服了日本岛上的其它小国,到五世纪时,统一了日本。在大和国的统一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制度——部民制,出现了大批新的被剥削者——部民。这种部民制度构成了日本奴隶社会的一个特点。对于部民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问题,我认为部民既区别于旧氏族制度下的氏族成员,又区别于农奴制度下的农奴。他们既不是什么“半自由人”,也不是“半奴隶”,他们无疑地是日本奴隶社会中处于最下层的阶级——奴隶阶级。究其部民的来源,无外乎有三种。一是被征服的小国家的氏族成员。日本也同其它许多国家一样,是由具有氏族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和共同劳动诸特征的原始公社蜕变而来的。在公元1世纪末,日本开始形  相似文献   

2.
当代日本,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存在着各种社会歧视和压迫现象,被称为部落民的那部分居民的处境就是其中之一。部落民虽同属大和民族,但他们过着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贫困生活,在政治上备受歧视,被称为日本社会的“人下人”。这种差别,同印度的种姓歧视有相似之处,都是一种阶级压迫。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将中国的“祺祥政变”和日本的“王政复古政变”作比较研究从两个政权产生的动因、掌权者的属性和素质及政权不同性质来说明从十九世纪六*十所代开始,中、日两国分别走上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乌兹别克人穆罕默德·昔班尼于16世纪初期率其部民从钦察草原南下,在中亚建立了昔班尼王朝.经过几年的征服,该王朝包括河中地区、呼罗珊和花剌子模在内的大汗国.在昔班尼政权之下,中亚乌兹别克民族开始形成.昔班尼王朝在中亚乌兹别克族形成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虞夏之际族群流徙、混融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夏之际是部落联盟制崩溃阶段。禹对共工氏、有扈氏及三苗集团之间等远近氏族、部落的征服及在此基础上导致的人群流动和族群间的渗透混融,不仅初步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早期国家疆域的轮廓和组织原则的基础,而且对战国秦汉时期的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大藤宏来我校讲学应我校邀请,国际金融专家、原日本大和银行副总裁、我校客座教授大藤宏先生9月7日来校进行友好访问并讲学。大藤宏先生为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师生作了题为《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报告。报告从多方面阐述了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对世界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泸沽湖摩梭人过着母系族群的生活,形成母系血缘族群。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男不婚,女不嫁,自主选择,结合自愿,离散自由。摩梭人保留着古代母系氏族的遗风,但仅仅是一个个大家族,并不紧密地形成氏族。文章确认以前关于泸沽湖被称为“女儿国”、“是母系氏族的活化石”等说法欠准确。  相似文献   

8.
王晴  胡耀忠  盛景军 《科技信息》2009,(17):138-138
关于公社代替被打碎德国家机器以后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马克思写道“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立法和行政的工作机关。”由此提出一种新的政权组织形式即议行合一.兼管立法和行政。本文对列定论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很多问题是没有办法用“文明的冲突”来注解的,包括美国内部很多问题,如俄克拉亥马州联邦大厦爆炸案和炭疽病毒等,原先都以为是基地组织或伊斯兰激进分子干的,但实际上并非这样。即使伊拉克战争本身也不能说明是“文明的冲突”因素造成的。美军为何先打伊拉克而不是朝鲜,是因为它考虑各自的地缘政治状况。美国所讨厌的国家也并不完全是按“文明”来划线的。美国不喜欢萨达姆政权,但未必憎恨科威特、沙特政权。对亚洲也一样,它喜欢日本这样听话的国家,而不喜欢朝鲜这样不听话国家。尽管这两者都属于东亚文明,或者说是儒家文…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体系价值现的核心可以用“和谐“来概括。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产组织形式,依靠协作性生产进入农耕文明,促进了中国先民和谐价值观的产生;以血缘、氏族为纽带,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等社会公共工程客观上要求中国形成宗法制国家形式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和谐思想进一步深化;政治上的“大一统”,经济、文化的交流互补,中华民族的形成既是各民族相互依存、长期融合的结果,也进一步丰富、发展着和谐思想;宇宙万物是大化流行的整体,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且有至善至美的品格,这种有情的宇宙现促进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两种模式论:氏族模式论(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和奠邦模式论(群队→部落→奠邦→国家)。一部分学者认为氏族模式过时了,主张用奠邦模式代替氏族模式。但仍有一些学者固守氏族模式论是惟一正确的国家起源模式。其实,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性,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国家起源模式:氏族→部族→分化社会→原始国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鼠”的动物性质及其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日本的民俗中形成了关于“鼠”的文化传承。重点分析、介绍日本“鼠”文化的发端及其传承的形态和内涵,阐述其与福运、生殖信仰及有关禁忌的民俗,以期加深对日本民间信仰和日本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保证完全的独立是我们的目的”埃及共和国的奠基八、现任埃及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今年6月,在埃及通过新宪法和选举总统后,他说道,人民选他做总统,这就使他负有重大的责任和面临着许多很大的任务。“我今后的生活和活动的依据只能是埃及的利益,我将本着自已良心的要求行事。”以纳赛尔为首的埃及政府是一个怎样的政权呢?关于这一点,纳赛尔作了这样的说明:“我们用代表人民的军力从帝国主义者和反动分子手中夺得了政权。现在我们把这个政权交给人民。政权将真正为人民所掌握,而不为一小撮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所掌握。我们全国人民应该结成民族统一战线来保卫祖国和人民自己的利益。”他还解释了埃及新宪法规定成立民族联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日关同盟无疑是战后日本安全与繁荣的根基,也无疑是未来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同盟关系。面对9.11事件以后的新形势,需调整同盟的职责分担,以巩固同盟间的信赖关系。2008年到2010年间,东亚主要国家将完成政权更迭。新政权将超越意识形态,以追求国家利益为中心。日本必须努力让美国国民认识到,危急时刻保卫日本符合关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考虑到美国下一届政府可能将政策重心从伊拉克转向阿富汗,日本应当在伊拉克、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作为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除了传统的“三要素”构成外,还可理解为“两要素”构成,即把生产力理解为人与物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准确地说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首先,生产关系的技术性质-生产的组织、规模等是由不同时期的人与物的结合状况决定的;其次,生产关系的社会性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分配等,从根本上说也是由人与物的结合所决定的。劳动者是能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对于劳动者来说是被动的。  相似文献   

16.
工农群众参予对国家的管理,是无产阶级国家的重要特征,也址工农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列宁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在十月革命前,他曾考察分析了巴黎公社和俄国工兵代表苏维埃这样的政治形式,认为它们是一种新型国家。这样的国家,在阶级性质上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执掌政权,在管理形式上或者是人民直接进行管理、或者交给一部分人来进行管理,但是这部分人必须由人民选举产生,接受人民监督并且随时可以撤换,同时他们还不拥有任何特权。列宁特別重视无产阶级国家的管理形式,认为它是国家性质的体现,他曾设想在俄国无产阶级一旦夺取政权后就立即实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消防的国家。17世纪以后,日本各地便开始成立消防组织,如“诸侯消防”、“固定消防”、“城镇消防”等。1947年12月3日,日本正式颁布实施“消防组织法”,从而确立了以市、町、村为中心,以地方自治为主体的消防体制,同时国家和都、道、府、县也设立了消防机关。日表的消防事业居世界先进行列。能够系统反映日本消防历史及其进步的是位于东京新宿区、隶属于  相似文献   

18.
黄鹤鹤 《科技信息》2012,(36):224+226-224,226
日本上代文学主要特点是具有“明、净、直、诚、真”的文学,受拥有香具山、歃傍山、耳成山的大和三山的山间的富裕盆地的大和风土的影响,上代的人们经过很长的历史,形成明朗朴素坚强的气质。这种气质原封不动的在上代文学中反映出来,从而诞生了坦率地把感动表现出来的朴素的强有力的真诚的文学。  相似文献   

19.
正约公元前2500~公元前639年埃兰王国埃兰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伦河流域,他们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约公元前2500年,埃兰人建立了国家。公元前1176年,埃兰国攻陷巴比伦。公元前639年,埃兰国被亚述人所灭。米底王国公元前639~公元前550年公元前2千纪,中亚的印欧人种雅利安人的一支南迁至伊朗高原,井逐渐与土著届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体。公元前7世纪中叶.米底部落击败周围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雅利安人国家。公元前6世纪初.米底部落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并灭亚述帝国,其疆域扩至现土耳  相似文献   

20.
公元13世纪,宋朝同蒙古(元)之间的长期战争,钓鱼城是主要战场之一。从1243年到1279年,合州军民以钓鱼城为据点,进行艰苦战斗整整36年,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胜利,震惊世界。关于钓鱼城之战,已有一些学者作过深入研究,发表过许多论著。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再作探讨,请诸家指教。一、蒙宋在钓鱼城攻防战的性质钓鱼城是来蒙(元)在四川的主要战场。讨论钓鱼城攻守战的性质,应联系整个家蒙(元)之战的性质来进行探讨。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国家,宋金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是元朝再建了大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